第一章工程項目設計總流程
本公司所有項目設計工作采用本設計控製程序進行質量控製及管理。
工程設計一般可分為項目前期、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項目設計的主流程為:策劃→設計→評審及驗證→歸檔。
根據項目設計工作內容及流程、前期論證及實施管理的不同,將工程設計控製分別進行控製和管理,因此本程序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控製程序、兩個程序綜合與第三種控製程序。第一種控製程序應用於項目開工前階段(項目前期、初步設計),第二種控製程序應用於項目開工建設階段(施工圖設計)。若項目從前期工作到後期施工圖均由本設計公司完成,則分階段由兩個程序綜合進行控製。若本設計公司完成項目的部分內容,則根據設計任務劃分協議,本設計公司設計部分采用以上兩個程序進行控製;若項目開工建設即施工圖階段外委其它設計單位完成,則采用第三種控製程序進行控製。本公司所完成部分的詳細設計流程如圖1。
設計公司專家組全程對設計進行業務技術指導支持和評審,參與項目設計的全過程。
第二章項目開工前階段
本公司所有項目(前期及初步設計階段)設計工作采用本設計控製程序進行質量控製及管理。
第一節 設計流程
第一條本程序將項目前期(項目建議書、初步可研報告編製、可研報告編製、立項報告、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安全專篇等作為一種類型的設計流程進行管理控製。設計流程如下:策劃→設計→評審及驗證→歸檔。
第二節 項目策劃
第二條項目要求的評審
1、工作內容及流程
設計公司接到項目設計任務委托書後,先由設計公司領導確定項目負責人。隨後公司總工程師主持召開項目要求評審會。主要針對設計委托書、項目委托方其它要求、建設方及使用管理方的需求進行討論,確定設計對象的用途和性能要求、適用的法律法規的要求、以前設計確定的現在仍適用的信息、設計與開發必須的地質和測量等基礎資料收集內容等、設計的依據、主要技術原則、工程的安全性和環保的要求、其它技術和生產的信息(包含現場同一工程或相關工程的有關的可借鑒信息、采用的內容,本項目以前所做工作的成果、項目所涉及的現場生產情況等)、需要與委托方溝通的問題等,並確定項目參與專業及專業組長、各專業參與人員,明確設計資料收集負責
人及公司內協調領導、收集完成時間。項目評審會要求公司領導、專家組、各科室主任、副主任、主任工程師參加。會上確定項目負責人、專業組長、各專業參與人員。
此階段由項目負責人督促收集工作的進度,並將存在的問題及時向設計公司相關領導進行彙報,要求相關領導協調解決,對於無法解決的問題由項目負責人記錄轉入下一階段項目設計輸入評審。
2、記錄
會上由項目負責人完成《項目要求評審及設計輸入表》(表1)的記錄。要求嚴格按照《項目要求評審及設計輸入表》的條款進行填寫,要求資料收集負責人、專業組長簽字確認,參加評審人員簽字確認。記錄要求項目負責人、總工程師、經理簽字確認批發,記錄由項目負責人保管,項目完成隨後續記錄歸檔。
第三條項目組成立
1、工作內容及流程
以設計公司行政文件《關於成立**項目組的決定》(神設[200 ] 號)的形式對項目負責人、各專業組長、各專業參與人員給予任命和確認,並傳遞至公司各領導、項目組各成員及相關科室和人員。
2、記錄
由收發文單位、部門記錄保存發文記錄,要求收文及閱文人簽字。
第四條項目設計輸入的評審
1、工作內容及流程
根據項目要求,評審階段所確定項目設計輸入資料信息收集完成時間及時組織項目設計輸入的評審,按照項目要求評審所要收集的內容,進行檢查和複核,以確定資料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充分性,會上要求資料各收集人彙報資料收集情況及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方案,明確負責人
表1 編號:J-年份-C23-F-項目編號-記錄編號
項目要求評審及設計輸入表
項目名稱:
委托書編號 |
下達部門 |
時間 |
委托確定完成時間 |
||||||||||||||||||
項目名稱 |
工程編號 |
||||||||||||||||||||
委托書 摘要 |
|||||||||||||||||||||
參加評 審人員 |
|||||||||||||||||||||
項目委托方、建設方及使用管理方的其它要求及需要討論的問題,設計對象的用途和性能要求,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以前設計確定的現在仍適用的信息,設計與開發必需的地質和測量等資料,設計的依據、主要技術原則,工程的安全性和環保的要求,其它技術和生產的信息(包含現場同一工程或相關工程的可借鑒采用的信息,本項目以前所做工作的成果、項目所涉及的現場生產情況等)。 |
負責人及負責協調的領導 |
||||||||||||||||||||
專業組長 |
完成時間 |
||||||||||||||||||||
項目負責人 |
總工程師 |
經理 |
年 月 日 |
||||||||||||||||||
表2 編號:J-年份-C23-F-項目編號-記錄編號
設計輸入評審表
項目名稱:
項目類別 |
評審時間 |
完成時間 |
|||||||||||||||
評審人 |
|||||||||||||||||
存在的問題 |
|||||||||||||||||
修改解決方案 |
問題及方案 |
負責人 |
時間 |
||||||||||||||
結果複評 驗證 |
驗 證 人 |
時間 |
|||||||||||||||
確 認 人 |
時間 |
||||||||||||||||
與委托方溝通結果 |
委托方代表 |
時間 |
|||||||||||||||
項目負責人 |
總工程師 |
經理 |
年 月 日 |
||||||||||||||
及完成時間,並要求對存在的問題處理,結果進行複評驗證,同時明確驗證人和確認人及相應的時間。會上要求項目負責人將項目要求評審階段所確定需要與委托方溝通的問題的溝通結果向參會人員進行傳達,並要求委托方對溝通結果進行確認。
項目設計輸入評審的結果需要項目負責人、總工程師、經理確認簽字。參與評審的人員為公司領導、各室主任、項目組成員。根據項目輸入評審結果確定項目完成時間。
2、記錄
項目負責人完成《設計輸入評審表》(表2),要求嚴格按照評審表的條款進行填寫,有關負責人、驗證人、確認人、委托方代表簽字認可,明確相應的完成時間。項目負責人、總工程師、經理簽字確認。
第五條項目設計策劃
1、工作內容及流程
根據項目設計輸入評審所確定的項目完成時間及項目組組成情況,由項目負責人完成項目設計策劃工作,將結果記錄在《項目設計策劃書》(表3)及《設計任務分工明細表》(表4)。項目設計策劃書主要內容包括:
項目概況;
設計階段及完成時間要求;
參與設計與開發的不同小組之間的技術接口管理辦法等;
設計文件歸檔製度;
項目組專業組成,組長、人員及資質、變更記錄。
設計任務分工主要內容包括:
(1)各專業主要設計任務、設計人、專業組審查人、項目組審查人,項目各設計小組及成員分工,有關職責與權限的規定;
表3 編號:J-年份-C23-F-項目編號-記錄編號
項目設計策劃書
項目名稱:
項目類別 |
項目編號 |
項目負責人 |
|||||||||||||||
項 目 概 況 |
|||||||||||||||||
設 計 階 段 的 劃 分 |
計劃時間 |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
變更原因時間 |
||||||||||||||
專業組之間的技術接口和管理辦法 |
|||||||||||||||||
設計文件歸檔製度 |
|||||||||||||||||
其它 |
|||||||||||||||||
參與專業及專業人員技術資格 |
|||||||||||||||||
礦建專業 |
組長 |
職 稱 |
設計人 |
||||||||||||||
職 稱 |
|||||||||||||||||
人員變更記錄 |
|||||||||||||||||
機製專業 |
組長 |
職 稱 |
設計人 |
||||||||||||||
職 稱 |
|||||||||||||||||
人員變更記錄 |
|||||||||||||||||
電氣專業 |
組長 |
職 稱 |
設計人 |
||||||||||||||
職 稱 |
|||||||||||||||||
人員變更記錄 |
|||||||||||||||||
土建專業 |
組長 |
職 稱 |
設計人 |
||||||||||||||
職 稱 |
|||||||||||||||||
人員變更記錄 |
|||||||||||||||||
經濟專業 |
組長 |
職 稱 |
設計人 |
||||||||||||||
職 稱 |
|||||||||||||||||
人員變更記錄 |
|||||||||||||||||
項目負責人 |
總工程師 |
經理 |
年 月 日 |
||||||||||||||
表4 編號:J-年份-C23-F-項目編號-記錄編號
設計任務分工明細表
項目名稱:
專業名稱 |
序號 |
任務名稱 |
設計人 |
專業 審查 |
審查 資質 |
項目 審查 |
審查 資質 |
完成 時間 |
變更 時間 |
||||||||||
礦建專業 |
1 |
說明書相關文字 |
|||||||||||||||||
2 |
通風計算、係統圖 |
||||||||||||||||||
3 |
開拓圖 |
||||||||||||||||||
4 |
工程量及施工組織 |
||||||||||||||||||
5 |
其它 |
||||||||||||||||||
6 |
說明書總稿 |
||||||||||||||||||
機製 專業 |
1 |
說明書相關文字 |
|||||||||||||||||
2 |
運輸設備及係統圖 |
||||||||||||||||||
3 |
給排水設備及係統圖 |
||||||||||||||||||
4 |
地麵工藝布置及設備 |
||||||||||||||||||
5 |
其它 |
||||||||||||||||||
電氣專業 |
1 |
說明書相關文字 |
|||||||||||||||||
2 |
供電專業附圖 |
||||||||||||||||||
3 |
設備清冊彙總 |
||||||||||||||||||
4 |
其它 |
||||||||||||||||||
土建專業 |
1 |
說明書相關文字 |
|||||||||||||||||
2 |
總平及建築與構築物 |
||||||||||||||||||
3 |
其它 |
||||||||||||||||||
經濟專業 |
1 |
說明書相關文字 |
|||||||||||||||||
2 |
概算書 |
||||||||||||||||||
3 |
其它 |
||||||||||||||||||
項目組審查 |
組長 |
審查人 |
|||||||||||||||||
職稱 |
職 稱 |
||||||||||||||||||
計劃提交時間 |
審查人 |
||||||||||||||||||
職 稱 |
|||||||||||||||||||
設計公司級審查 |
組長 |
審查人 |
|||||||||||||||||
職稱 |
職 稱 |
||||||||||||||||||
計劃提交時間 |
審查人 |
||||||||||||||||||
職 稱 |
|||||||||||||||||||
中心級審查 |
組長 |
審查人 |
|||||||||||||||||
職稱 |
職 稱 |
||||||||||||||||||
計劃提交時間 |
審查人 |
||||||||||||||||||
職 稱 |
|||||||||||||||||||
委托方審查 |
提交時間 |
提報單位 |
|||||||||||||||||
項目負責人 |
總工程師 |
經理 |
年 月 日 |
||||||||||||||||
(2)項目設計工作階段工作的評審、驗證或確認活動的規定,計劃提交時間、審查人、職稱等。
《項目設計策劃書》、《設計任務分工明細表》經各專業組組長認可簽字後,經項目負責人簽字認可、報總工程師審查,經理批準後,由項目負責人組織實施。
2、記錄
項目負責人完成《項目設計策劃書》、《設計任務分工明細表》的編製。記錄由項目負責人保存,與項目後續記錄一同歸檔。
第三節 項目設計
第六條設計輸入
1、工作內容及流程
項目負責人根據項目策劃階段的成果,按照項目策劃的項目各階段工作
完成的時間,督促和檢查項目組成員工作進展情況,對項目負責人發現和各專業組或設計人員提出的問題及時給予協調解決,需要由設計公司有關領導出麵解決的問題及時向有關領導彙報請示。
項目各專業組、各設計人員充分利用項目策劃階段所收集確定的設計輸入信息和資料,按照各專業和各設計人員各階段工作完成的時間進度開展各項工作。項目設計開展階段發現問題及時向項目負責人反映。
2、記錄
項目負責人將項目開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記錄在《項目設計展開記錄》中。主要內容有:時間、問題、解決方案及結果、彙報請示情況。
第七條項目設計專業組間資料交接評審
1、工作內容及流程
項目設計展開後,項目負責人根據項目所確定的項目組間需要移交的資料內容及時間填寫《專業組間資料交接評審表》(表5),明確設計人、接收人及交接時間。專業組間資料提交前,需要專業組內進行評審驗證,對評審後出現的問題處理,經修改驗證後提交項目組進行評審,對評審出現的問題處理、驗證後提交給接收專業組。各級評審主要判斷交接資料的準確性、充分性,為下一階段設計工作的開展提供準確的資料。本過程要求公司相關領導及專家組參與技術把關,以確保設計質量。
2、記錄
項目負責人在評審過程中完成《專業組間資料交接評審表》。要求嚴格按照評審表的條款進行填寫,相應的設計人、接收人、審查人、驗證人、相關專業分管理領導、移交專業組長、接收專業組長、項目負責人、總工程師、經理均簽字確認。記錄由項目負責人保存,隨項目後續記錄一同歸檔。
第四節 評審及驗證
第八條設計輸出
1、工作內容及流程
根據項目策劃及設計任務完成時間安排,對設計中各專業形成的設計成果經專業資料交接評審後,由總稿人(一般為項目負責人)對文字說明進行彙總,各專業各設計人完成附圖經專業資料交接評審後交給項目負責人,由項目負責人完成項目成果的彙總。
2、記錄
由項目負責人將前麵未填寫完成的記錄填寫完成,保存,隨項目後續記錄一同歸檔。
第九條設計項目組評審
表5 編號:J-年份-C23-F-項目編號-記錄編號
專業組間資料交接評審表
項目名稱:
工程名稱 |
項目號 |
|||||||||||||||||
工程類別 |
工程號 |
圖紙號 |
||||||||||||||||
移交資料內容 |
設計人 |
接收人 |
時間 |
|||||||||||||||
迂期內容原因及時間 |
設計人 |
時間 |
||||||||||||||||
專業組 |
審查意見 |
審查人 |
時間 |
|||||||||||||||
處理結果 |
驗證人 |
時間 |
||||||||||||||||
項目組 |
審查意見 |
審查人 |
時間 |
|||||||||||||||
處理結果 |
驗證人 |
時間 |
||||||||||||||||
相關專業組長 |
時間 |
|||||||||||||||||
分管理領導 |
||||||||||||||||||
移交專業組長 |
月 日 |
接受專業組組長 |
月 日 |
|||||||||||||||
項目負責人 |
總工程師 |
經理 |
月 日 |
|||||||||||||||
表6 編號:J-年份-C23-F-項目編號-記錄編號
項目組設計評審表
項目名稱:
工程編號 |
項目負責人 |
提交時間 |
|||||||||||||||
迂時原因 |
|||||||||||||||||
評審人員 |
|||||||||||||||||
評審 意見 |
修改人 |
完成時間 |
|||||||||||||||
意見處理 |
驗證人 |
時間 |
|||||||||||||||
迂期時間及原因 |
|||||||||||||||||
項目負責人 |
總工程師 |
經理 |
年 月 日 |
||||||||||||||
表7 編號:J-年份-C23-F-項目編號-記錄編號
設計公司級設計評審表
項目名稱:
工程編號 |
項目負責人 |
提交時間 |
||||||||||||||
迂時原因 |
||||||||||||||||
評審人員 |
||||||||||||||||
評審 意見 |
修改人 |
完成時間 |
||||||||||||||
意見處理 |
驗證人 |
時間 |
||||||||||||||
迂期時間及原因 |
||||||||||||||||
項目負責人 |
總工程師 |
經理 |
年 月 日 |
|||||||||||||
1、工作內容及流程
根據項目策劃及設計任務完成時間安排,對提交項目設計成果進行項目組評審。項目負責人按照設計任務分工明細表所確定的評審人員,及時將評審會的召開時間、地點提前兩天通知給所有需要參與評審的人員,對評審發現的問題,明確相應的修改人及驗證人,並明確相應的完成時間,按期完成。
2、記錄
項目負責人完成《項目組設計評審表》(表6),要求嚴格按照評審表的條款進行填寫,評審人員、處理人、驗證人、項目負責人、總工程師、經理
均簽字確認。記錄由項目負責人保存,隨項目後續記錄一同歸檔。
第十條設計公司級評審
1、工作內容及流程及流程
根據項目策劃及設計任務完成時間安排,對提交項目設計成果進行設計公司級評審。項目負責人按照設計任務分工明細表所確定的評審人員,及時將經項目組評審修改驗證後的設計成果提前兩天(一式三份)交給評審組長,將評審會的召開時間、地點提前兩天通知給所有需要參與評審的人員,對評審發現的問題,要求評審會上研究出相應的解決和修改方案,明確處理人、時間、驗證人、時間等,並按期完成。
2、記錄
項目負責人完成《公司級設計評審表》(表7),要求嚴格按照評審表的條款進行填寫,評審人員、處理人、驗證人、項目負責人、總工程師、經理均簽字確認。記錄由項目負責人保存,隨項目後續記錄一同歸檔。
第十一條科技中心項目評審
一般項目設計,設計公司級評審後即可提交建設單位,對於部分大型項目的初步設計,為充分引用科研、技術創新和小改小革成果,在設計公司各環節審查結束後,如有必要需提交科技中心審查、征詢意見。
表8 編號:J-年份-C23-F-項目編號-記錄編號
科技中心項目評審表
項目名稱:
工程編號 |
項目負責人 |
提交時間 |
||||||||||||||
迂時原因 |
||||||||||||||||
評審人員 |
||||||||||||||||
評審 意見 |
修改人 |
完成時間 |
||||||||||||||
意見處理 |
驗證人 |
時間 |
||||||||||||||
迂期時間及原因 |
||||||||||||||||
總工程師 |
經理 |
中心主任 |
年 月 日 |
|||||||||||||
1、工作內容及流程
根據項目策劃及設計任務完成時間安排,對提交項目設計成果進行科技中心項目評審。項目負責人按照設計任務分工明細表所確定的評審人員,及時將經過設計公司級評審並修改驗證後的設計成果提前三天(一式三份)交
給評審組長,將評審會的召開時間、地點提前兩天通知給所有需要參與評審的人員,對評審發現的問題,要求評審會上研究出相應的解決和修改方案,明確處理人、時間、驗證人、時間等,按期完成。
2、記錄
項目負責人完成《科技中心項目評審表》(表8),要求嚴格按照評審表的條款進行填寫,評審人員、處理人、驗證人、項目負責人、總工程師、經理、中心主任均簽字確認。記錄由項目負責人保存,隨項目後續記錄一同歸檔。
第十二條委托方項目評審
1、工作內容及流程
根據項目策劃及設計任務完成時間安排,對提交項目設計成果進行委托方評審。項目負責人將經科技中心項目評審修改經驗證後的設計成果提前五天(一式五份)交給委托方相應的管理部門,並及時與委托方聯係以確定評審會的召開時間、地點。項目負責人並準備向委托方進行項目彙報的材料。彙報時主要由項目負責人彙報,各專業組長或相關設計人員作為輔助彙報人員列席會議,要求各專業組長相關的設計人員給予項目準確的補充彙報或解釋。委托方彙報中要求各專業組長記錄委托方設計評審意見,同時由項目負責人及時與委托方溝通,取得委托方項目評審會議紀要,要求項目負責人完成設計驗證記錄。
項目評審會議結束後,項目各專業組長對委托方提出的意見整理後交給項目負責人,兩個工作日內要求設計公司組織召開關於項目委托方評審意見彙總的會議,由各專業組長對委托方提出的意見進行說明,對評審提出的問題,要求研究出相應的解決和修改方案,並針對存在的問題同委托方進行溝通,明確修改人、驗證人等,並按期完成。
根據獲取委托方項目評審會議紀要的時間,由項目負責人確定修改完成的時間,報總工程師及經理知。
2、記錄
項目負責人完成《委托方項目評審公司內部記錄表》(表9)及《設計驗證及顧客滿意度調查記錄》(表13),要求嚴格按照記錄表的條款進行填寫,處理人、驗證人、項目負責人、總工程師、經理均簽字確認。記錄由項目負責人保存,隨項目後續記錄一同歸檔。
若設計項目隻停留在項目前期及初步設計階段,何時施工尚不可知,又逢年底等情況時,《設計驗證及顧客滿意度調查記錄》中現場服務部分將不填寫。
第五節 歸檔
第十三條設計成果報送
1、工作內容及流程
根據委托方項目評審會議紀要完成項目修改後,由確定的驗證人驗證完成後,項目負責人負責項目設計成果的出版,並組織相關人員在設計成果上簽字蓋章。一般要求由項目負責人在修改完成後五天內、按委托方要求的數量報送委托方,同時要求項目負責人完成設計驗證及顧客滿意度調查記錄。
2、記錄
報送時要求委托方查收並在設計公司《設計文件發放記錄》上簽字。記錄由經濟室保存。
表9 編號:J-年份-C23-F-項目編號-記錄編號
委托方項目評審院內記錄表
項目名稱:
工程編號 |
項目負責人 |
提交時間 |
|||||||||||||
迂時原因 |
|||||||||||||||
評審人員 |
|||||||||||||||
評審 意見 |
|||||||||||||||
意見處理 |
驗證人 |
時間 |
|||||||||||||
迂期時間及原因 |
|||||||||||||||
項目負責人 |
總工程師 |
經理 |
年 月 日 |
||||||||||||
表13 編號:J-年份-C23-F-項目編號-記錄編號
設計驗證及顧客滿意度調查記錄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
工程編號 |
設計提交時間 |
|||||||||||||||||||
驗證及調查時間 |
院內組織者 |
||||||||||||||||||||
設計內容 與範圍 |
|||||||||||||||||||||
設計 驗證 方法 及依 據變更 |
|||||||||||||||||||||
結 論 |
|||||||||||||||||||||
參加單位及人員 |
|||||||||||||||||||||
調查內容 |
顧 客 意 見 |
評分 |
簽 字 |
||||||||||||||||||
設計是否按時完成 |
|||||||||||||||||||||
文字、圖 紙外觀 |
|||||||||||||||||||||
文字、圖 紙內容質量 |
|||||||||||||||||||||
現場服 務質量 |
|||||||||||||||||||||
項目負責人 |
總工程師 |
經理 |
年 月 日 |
||||||||||||||||||
表14 編號:J-年份-C23-F-項目編號-記錄編號
設計項目檔案資料移交目錄
項目名稱:
設計時間 |
項目負責人 |
||||||||
序號 |
檔案資料名稱 |
紙質 |
電子版載體 |
移交人 |
接受時間 |
接受人 |
備注 |
||
份數 |
張數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第十四條歸檔
1、工作內容及流程
項目負責人在設計出版的同時要求收集整理設計成果電子版,在向委托方報送設計成果的同時將設計成果電子版及紙質版兩套歸檔。
2、記錄
項目負責人完成《設計項目成果及資料移交記錄》(表14)。要求嚴格按照記錄表的條款進行填寫,項目負責人、移交人、接收人簽字確認後。記錄由項目負責人保存,隨項目後續記錄一同歸檔
第三章 開工建設階段
本公司所有項目(開工建設階段即施工圖設計階段)設計工作采用本設計控製程序進行質量控製及管理。
第一節 設計流程
第十五條根據項目設計建設情況,主要單項工程施工圖設計是在項目施工開工後開始的,一般以滿足施工管理方的單項工程施工招標、開工、工期需要即可,同時單項工程施工圖設計同時參與的人員相對較少,策劃、設計、評審驗證均為小範圍完成,因此將其單獨設計程序進行控製。
工作流程為:總策劃→分策劃(設計、評審、驗證及歸檔)。
第二節 總策劃
第十六條編製施工圖供圖計劃
1、工作內容及流程
項目負責人根據委托方確定的工程開工時間、設計文件中的施工組織計劃及委托方施工組織計劃情況編製《施工圖供圖計劃》。項目負責人初步編製完成後,與委托方進行溝通相應的各施工圖完成時間,共同研究確定後,項目負責人與各專業組長及各室主任共同確定施工圖設計人員及設計天數。
2、記錄
項目負責人負責完成《施工圖供圖計劃》(表10),要求嚴格按照供圖計劃的條款進行填寫,相關人員簽字確認。記錄由項目負責人保存,隨項目後續記錄一同歸檔。
第十七條施工圖供圖協議
1、工作內容及流程
項目負責人完成施工圖供圖計劃編製工作後,由項目負責人、總工程師、經理對施工圖供圖計劃進行確認,並與委托方代表簽訂供圖協議,並協商相應的供圖計劃時間變更約定。施工圖供圖計劃簽定後,項目負責人將計劃複印下發各室主任及設計公司各領導。
2、記錄
項目負責人負責完成《施工圖供圖計劃》中供圖計劃時間變更條款的有關內容。要求嚴格按照條款進行填寫,相關人員簽字確認。記錄由項目負責人保存,隨項目後續記錄一同歸檔。
第三節 分策劃
分策劃包含施工圖任務的下達、施工圖設計輸入的評審、與相關方溝通、專業檢查、相關專業檢查、室主任檢查、項目負責人、專家組檢查、總工檢查,委托方審查驗證,與相關方協調問題及結果、設計歸檔、設計圖紙的質評等環節。
第十八條工作內容及流程
1、施工圖設計任務
項目負責人根據《施工圖供圖計劃》完成時間及設計天數,將《施工圖設計任務、評審及驗證單》(表11)中的項目名稱、工程編號、確定的設計人、天數等填寫完畢,將其交給相關室主任,經確定後,交給設計人。該項目施工圖的《施工圖設計任務、評審及驗證單》由相應的設計人員暫保存和負責完成相應的內容。
2、資料來源
設計人員根據該項施工圖的資料來源情況,填寫相應的資料來源,內部資料由內部提供人員確認,外部資料,由各設計人員或本室室主任或項目負責人、單位分管領導協調解決。各室主任有義務及責任提醒本室設計人員提前獲取內外部資料。
資料獲取後,由設計人員組織、相關專業組長(室主任)、項目負責人、分管領導參與資料評審,將存在的問題、解決方案、處理結果等給予明確,確定相應的評審驗、證人及完成時間。
3、與相關方溝通
由設計人員將與相關方溝通的內容、整理後記錄在記錄單中。有必要時由室主任、項目負責人、相關領導幫助溝通及協調。
4、設計展開
設計人員根據收集資料及資料評審、與相關方溝通的結果,進行相應的施工圖設計,過程中可進一步與相關人員或部門進行溝通、交換意見,在確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工作量。
5、室內檢查
設計人員完成施工圖初稿設計後,室內任何人有義務和責任幫助其檢查,但原則上確定一個人(相應對該單位工程設計方麵經驗較多,在短時間內有時間的人員),檢查人將檢查意見整理後記錄在記錄單上,並與設計人員約定修改完成時間,並對其進行驗證,存在不同意見時,可由相關專業組長(室主任)、項目負責人、專家組、分管領導參與會審。
6、相關專業檢查
設計人員完成施工圖設計經室內檢查人員檢查、修改、經驗證完成後,若該圖是在其它相關專業所提供的基礎資料上完成,則需要相關專業參與施工圖檢查,將檢查意見整理後記錄在記錄單上,並與設計人員約定修改完成時間,並對其進行驗證,存在不同意見時,可由檢查人、相關專業室主任(組長)、項目負責人、專家組、分管領導參與會審。
表10 編號:J-年份-C23-F-項目編號-記錄編號
施工圖供圖計劃
項目名稱:
工程 編號 |
項目負責人 |
周期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
月 日 |
||||||||||||||||||||||||||||
相關科 室主任 |
總工 程師 |
院長 |
||||||||||||||||||||||||||
月 日 |
月 日 |
月 日 |
月 日 |
月 日 |
月 日 |
|||||||||||||||||||||||
項目概況 |
||||||||||||||||||||||||||||
序號 |
工程類別 |
施工圖或訂貨圖名稱 |
圖號 |
計劃完成時間 |
設計人 |
天數 |
備注 |
|||||||||||||||||||||
1 |
礦建專業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機製專業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供電專業 |
|||||||||||||||||||||||||||
16 |
||||||||||||||||||||||||||||
17 |
||||||||||||||||||||||||||||
18 |
||||||||||||||||||||||||||||
19 |
土建專業 |
|||||||||||||||||||||||||||
20 |
||||||||||||||||||||||||||||
21 |
||||||||||||||||||||||||||||
相關專業組長 |
年 月 日 |
|||||||||||||||||||||||||||
供圖時間變更約定及供圖協議 |
||||||||||||||||||||||||||||
項目負責人 |
經理 |
委托書代表 |
年 月 日 |
|||||||||||||||||||||||||
表11 編號:J-年份-C23-F-項目編號-記錄編號
施工圖設計任務、評審及驗證單
項目名稱:
單項工程名稱 |
工程編號 |
確定的設計人 |
周期 |
|||||||||||||||||
項目負責人 |
相關科室主任 |
設計人 |
||||||||||||||||||
資料來源 |
內部資料提供人 |
提交時間 |
||||||||||||||||||
資料評審 |
計劃提交時間 |
迂期原因 |
||||||||||||||||||
問題 |
評審 驗證人 |
時間 |
||||||||||||||||||
結果 |
||||||||||||||||||||
計劃提交時間 |
提交時間 |
迂期原因 |
||||||||||||||||||
相關方溝通 |
||||||||||||||||||||
專業檢查 |
問題 |
檢查人 |
時間 |
|||||||||||||||||
處理 |
||||||||||||||||||||
續表11 編號:J-年份-C23-F-項目編號-記錄編號
施工圖設計任務、評審及驗證單(續)
項目名稱:
相關專業 |
問題 |
檢查人 |
時間 |
|||||||||||||||||||||||||||
處理 |
||||||||||||||||||||||||||||||
室主任 |
問題 |
檢查人 |
時間 |
|||||||||||||||||||||||||||
處理 |
||||||||||||||||||||||||||||||
項目負責人 |
問題 |
檢查人 |
時間 |
|||||||||||||||||||||||||||
處理 |
||||||||||||||||||||||||||||||
專家組 |
問題 |
檢查人 |
時間 |
|||||||||||||||||||||||||||
處理 |
||||||||||||||||||||||||||||||
總工 |
問題 |
檢查人 |
時間 |
|||||||||||||||||||||||||||
處理 |
||||||||||||||||||||||||||||||
委托方審查記錄 |
附委托方審查會議紀要 |
驗證人 |
時間 |
|||||||||||||||||||||||||||
與相關方協調問題及結果 |
相關人 |
|||||||||||||||||||||||||||||
年 月 日 |
||||||||||||||||||||||||||||||
設計文件歸檔 |
移交人 |
接收人 |
時間 |
|||||||||||||||||||||||||||
質量 評級 |
設計人 |
檢查人 |
室主任 |
相關專業 |
項目負責人 |
專家組 |
||||||||||||||||||||||||
總工程師 |
委托方 |
施工方 |
工程監理方 |
工程使用方 |
. |
平均分 |
||||||||||||||||||||||||
項目負責人 |
總工程師 |
經理 |
時間 |
|||||||||||||||||||||||||||
表12 設計公司項目設計更改通知書
項目名稱:
單項工程名稱 |
設計圖編號 |
年 月 日 |
|||||||||||||||||
接收單位 |
發送份數 |
接收人及時間 |
|||||||||||||||||
更 改 原 因 |
|||||||||||||||||||
更 改 內 容 |
|||||||||||||||||||
附件名稱 |
|||||||||||||||||||
工地代表 |
設計人 |
校對 |
室主任 |
||||||||||||||||
審核 |
項目負責人 |
建設單位 |
月 日 |
||||||||||||||||
7、室主任檢查
設計人員完成施工圖經室內檢查人員、相關專業檢查修改、經驗證完成後,室主任需要進一步檢查,將檢查意見整理後記錄在記錄單上,並與設計人員約定修改完成時間,並對其進行驗證,存在不同意見時,可由檢查人、相關專業室主任(組長)、項目負責人、專家組、分管領導參與會審。
8、項目負責人檢查
設計人員完成施工圖設計經室內檢查人員、相關專業、室主任檢查修改,經驗證完成後,項目負責人需要進一步檢查,將檢查意見整理後記錄在記錄單上,並與設計人員約定修改完成時間,並對其進行驗證,存在不同意見時,可由檢查人、相關專業室主任(組長)、項目負責人、專家組、分管領導參與會審。
9、專家組檢查
設計人員完成施工圖設計經室內檢查人員、相關專業、室主任、項目負責人檢查修改,經驗證完成後,專家組需要進一步檢查,將檢查意見整理後記錄在記錄單上,並與設計人員約定修改完成時間,並對其進行驗證,存在不同意見時,可由檢查人、相關專業室主任(組長)、項目負責人、專家組、分管領導參與會審。
10、總工程師檢查
設計人員完成施工圖設計經室內檢查人員、相關專業、室主任、項目負責人、專家組檢查修改,經驗證完成後,總工程師需要進一步檢查,將檢查意見整理後記錄在記錄單上,並與設計人員約定修改完成時間,並對其進行驗證,存在意見不同時,可由檢查人、相關專業室主任(組長)、項目負責人、專家組、分管領導參與會審。
11、委托方審查
設計人員完成施工圖設計經室內檢查人員、相關專業、室主任、項目負責人、專家組、總工程師檢查修改,經驗證完成後,與委托方取得聯係,根據委托方要求,將施工圖送達委托方,相互約定委托方審查時間。設計人員應按約定時間敦促委托方對施工圖進行審查,審查後要求設計人員索要相應的委托方圖紙會審紀要。
若委托方審查中出現與設計較大不一致問題時,而設計又不能按委托方所組織的相關方審查意見修改時,需要項目負責人、分管領導、上級領導參與會審解決。
按照委托方意見修改,經過檢查驗證後,由設計人員按照委托方意見出設計變更或簽字發圖或簽發修改圖紙。
12、設計文件歸檔
設計人員在簽發圖的同時需準備三份。一份自已保存,另兩份交由項目負責人保存,項目完成後,或年底根據工程施工進度情況,設計人員與項目負責人共同將其中的兩份圖紙歸檔。
13、工程變更通知書
施工圖發出後,發現有不合理且無需重新出圖修改、同時能夠降低或減少現場施工損失的問題,由設計公司出具相應的設計變更通知書,以盡可能降低減少工程設計不足失誤損失。
14、質量評級
設計人員圖紙簽發時要求設計人員、檢查人、相關專業、室主任、專家組、總工程師、委托方對施工圖的質量評分。工程施工結束後,要求盡可能取得施工方、工程監理方、使用方的質量評分,分值為百分,考率到圖紙評分各方對圖紙關注方麵有所不同,因此圖紙最終得分取其平均值,但各方得分值高低應作為設計人員改進施工圖質量主要依據。
第十九條記錄
施工圖從設計任務下達到完成歸檔質評,全過程的控製由《施工圖設計任務、評審、驗證單》反映和實現。設計中存在問題需要變更時,出具相應的《設計公司項目變更通知書》(表12)要求及時嚴格的按條款進行填寫,主要由項目負責人、設計人員、記錄所涉及的相關人員及部門完成,此記錄最終由設計人員完成後交項目負責人。記錄由項目負責人保存,隨項目後續記錄一同歸檔。
注:項目從項目前期、初步設計、施工圖均由本設計公司完成,則其控製及管理由第二章及第三章所論述的程序進行。
第四章外委項目管理
第二十條為了適應神東煤炭集團生產快速發展的需要,保證建設和改擴建項目的設計深度和設計質量,同時解決設計公司設計資質的不足問題,結合設計公司技術力量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社會化協作,經公司研究采取設計公司同在煤炭、建築和鐵路等領域有特長的專業設計公司進行聯合設計,以保證設計項目做到優質、高效、快速和準確,另外隨著公司開采範圍、深度的加大及開采速度的加快,設計公司的人力資源已不能按需要完成相應的設計任務,經公司同意將一些設計項目由設計公司外委其它設計部門完成。對於此類工程,設計公司內部設項目負責人,對於外委施工單位完成部分,我公司項目負責人參與其相應的設計評審及驗證活動,了解掌握其工作動態,並且起到對其進行管理的作用,起到將相關方的信息和要求及時準確的在各方之間進行傳達傳遞,以滿足項目進展的要求;我設計公司完成部分,嚴格按照本程序進行相應的控製。
第五章 設計各階段的文件編製要求
第二十一條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
1、編製提綱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編寫提綱明細表
章節編號 |
章 節 名 稱 |
編 製 內 容 |
一 |
概述 |
(一) 礦區位置、隸屬關係和企業性質。如為改擴建礦山,應說明礦山現狀、特點及存在問題;(二)編製依據:1、簡述項目前期工作進展情況及與有關方麵對項目的意向性協議情況。2、列出開發利用方案編製所依據的主要基礎性資料的名稱。如經儲量管理部門認定的礦區地質勘控報告、選礦試驗報告、加工利用試驗報告、工程地質初評資料、礦區水文資料和供水資料等。對改、擴建礦山應有生產實際資料,如礦山總平麵現狀圖、礦床開拓係統圖、采場現狀圖和主要采選設備清單等。 |
二 |
礦產品需求現狀和預測 |
(一) 該礦產在國內外需求情況和市場供應情況:1、礦產品現狀及加工利用趨向。2、國內外近、遠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銷向預測;(二) 產品價格03manbetx :1、國內外礦產品價格現狀。2、礦產品價格穩定性及變化趨勢。 |
三 |
礦產資源概況 |
(一)礦區總體概況:1、礦區總體規劃情況。2、礦區礦產資源概況。3、該設計與礦區總體開發的關係;(二)該設計項目的資源概況:1、礦床地質及構造特征。2、礦床開采技術條件及水文地質條件。3、設計利用礦產資源儲量。4、對地質勘探報告的評述。 |
四 |
主要建設方案的確定 |
(一)開采方案:1、建設規模及產品方案:1)可能的建設規模(兩個以上方案比較);2)推薦規模方案的簡要論證;3)可供選擇的產品方案;4)推薦產品方案簡要的論證。2、確定開采儲量:采礦權應在登記管理機關劃定的礦區範圍內,根據礦床賦存條件、勘探程度,並考慮產品方案及建設規模的要求,結合礦石品位變化,對開采品位進行技術、經濟論證,確定開采礦體的最低品位,在此基礎上,圈定礦體,並確定開采對象。有共、伴生礦產的,必須體現綜合開采、綜合利用的原則。3、礦床的開采方式:根據礦體賦存情況及開采技術條件等因素,對礦床的開采方式進行03manbetx 研究。對采用露天開采或地下開采優勢不明顯的礦床,應進行開采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確定最佳方案。當采用露天和地下聯合開采時,應確定二者的合理分布界線及闡明其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互相關係。4、開拓運輸方案及廠址選擇:根據地形、礦床賦存條件、備選廠址工程地質條件及環保要求,對各種可供比較選擇的開拓運輸係統及廠址配套方案,進行技術經濟論證,提出推薦方案;(二)防治水方案:當礦床水文地質條件複雜或有徑流大量滲漏時,需采取地下和地表防治水措施,以確保安全生產,應進行全麵防治水方案的綜合比較,並提出推薦方案。 |
五 |
礦床開采 |
(一)露天開采:1、露天開采境界:闡明圈定露天開采境界的原則、方法及所采用的經濟合理剝采比;2、確定露天采場最終邊坡要素;3、工作麵階段回采率;4、圈定露天開采境界,應進行不同境界方案比較,確定最優境界;(二)地下開采:1、確定礦區開采總順序並闡明首采地段選擇的原則和依據;2、推薦的生產能力及能力驗證;3、利用遠景儲量擴大生產能力或延長礦山生產年限的可能性;4、開采崩落範圍的確定;5、簡述開采技術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對采礦方法選擇的影響;6、采礦方法選擇和比較,論證推薦采礦方法對資源充分利用的合理性;7、礦塊的結構參數及礦井、采區、礦塊(工作麵)的采礦回采率。 |
六 |
選礦及尾礦設施 |
(一)選礦方案:1、選礦試驗研究及評價:1)選礦試驗研究主要成果,並對其作出技術經濟評價,指出存在的問題及今後工作意見;2)大、中型礦山應進行工業或半工業實驗結果,應有加工評價試驗結論。2、根據選礦試驗研究結果及評價資料提出推薦的選礦方案。3、對難選礦種,根據已掌握的技術確定是否需建中間試驗廠,並提出擬建規模、工藝流程和主要設備選擇; (二)尾礦設施:1、初步確定尾礦量並簡述尾礦品位及其他特性。對於目前因技術或市場原因暫不能利用的礦產,應有保護措施。2、尾礦庫址選擇(應具有壩址選擇階段的工程地質資料)。3、尾礦綜合利用設想。4、尾礦水的處理利用。 |
七 |
環境保護 |
(一)礦山地質環境報告:1、對采礦引起的地質災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尾礦垮壩等應做出評價,並提出切實可行的監測預防措施。2、對采礦引起的區域地質條件做出影響評價。3、露天開采,應作邊坡穩定性評價;坑采的,應作采空塌陷範圍預測。4、礦山閉坑時對造成的地質災害提出處理措施;(二)礦山環境影響報告書、水土保持和土地複墾方案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編寫相應的內容。 |
八 |
開發方案簡要結論 |
(一)設計利用礦產資源儲量和根據礦床規模確定的設計生產規模及礦山服務年限;(二)產品方案;(三)廠址及開拓運輸方案;(四)采、選工藝方案;(五)綜合回收、綜合利用方案;(六)對工程項目扼要綜合評價;(七)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附表:綜合技術經濟指標表。 |
九 |
附圖 |
1、開拓係統縱投影圖。2、帶有礦區範圍、崩落範圍的地形地質圖。3、礦區總平麵圖。4、露天采礦最終境界圖。5、采礦方法標準圖。 |
2、審查大綱
采礦權申請人依據批準的礦區範圍,申請取得采礦許可證時,采礦登記管理機關對其報送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應對以下內容進行審查:
(1)方案編寫的資格審查
開采下列礦山、礦區和礦種的,其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必須由具有國家批準礦山設計資格的單位進行編寫:
①開采海域礦產資源;
②外商投資礦山企業;
③開采能源和金屬礦產;
④上述之外的大、中型礦山。
小型以下礦山企業的開發利用方案可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礦主管部門認定的具有設計能力的單位進行編寫。
(2)開采儲量確定的合理性的審查
設計所依據的地質資料必須由具有資格的地勘單位提供,並依據《礦產資源儲量評審認定辦法》進行認定,滿足相應的設計要求。在經濟合理和技術可能的前提下,以合理利用,貧富兼采、綜合回收為原則,確定合理的經濟開采品位,並以此圈定礦體(礦床)。確定的工業指標應充分考慮礦產品市場等方麵的要求。對於目前暫不宜開采的貧礦,應製定“采富保貧”的技術措施和後續回采方案,以利於今後可能進行的開采活動。
(3)礦山建設規模的審查
在儲量有保障,適合大規模開采的礦區,必須實施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方針,避免大礦小井、整礦零開。依據開采技術條件、市場需求等因素,在總體規劃之後,可采取分期建設、滾動發展,逐步擴大生產規模的方式,使企業(礦區)持續、穩定地發展生產。
(4)開采方案的審查
開采方案應遵循“安全、高效、經濟和充分利用資源”的原則來確定。做到貧富兼采、采剝(掘)並舉、剝離(掘進)先行。采礦回采率、礦石貧化率和選礦回收率等技術指標應比照國內同類礦山的平均先進水平。要經濟合理的情況下首先考慮采取先進的開采技術。
采礦方式依據礦體賦存狀況和地質地形條件,通過計算和論證確定。
確定開拓係統要有利於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回收。盡量不留或少留永久性礦柱,提升運輸係統應減少運輸過程中礦石的損失、貧化。礦山的開拓係統也需通過方案比較確定。
采礦方法依據地質條件和開采技術,考慮采掘工程量、回采效率、出礦品位和資源回收率等方麵的指標,通過方案比較,確定適宜的采礦方法。
(5)選礦加工方案的審查
依據礦石的性質、構造、結構等特點,經過充分的選礦試驗工作和方案比較,選定合理的選礦方法、工藝條件和先進的產品技術指標。入選的原礦中含其他具有利用價值的共、伴生礦產時,應進行充分的綜合回收、綜合利用試驗研究工作,進行方案論證,確定合理的分選回收利用的部分,要提出可行的保護性處理措施。
設計的選礦工藝流程,應采用先進技術和高效裝備,精礦品位、產率指標得到保障,尾礦品位有效控製,選礦加工的總體水平達到優質、高產、低消耗的要求。
(6)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土地複墾等方案的審查
重點審查廢石場的建設、礦井水的排放、選礦廠粉塵處理、廢水處理和循環利用、尾礦壩的建設、尾礦水排放的方式和影響、土地(草原、林地)複墾利用以及其他有關項目。
礦山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按程序上報並經有關主管部門批準。
礦山的開發利用方案中,應有水土保持方案、土地複墾實施方案,並按規定已上報國家有關部門批準。
礦山地質環境報告,對礦山開采可能引起的地質災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地質條件的變化)以及對土地資源的破壞應采取預防措施。
(7)礦山安全的審查
礦山企業必須具有保障安全生產的設施,礦山建設工程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礦山建設工程安全設施的設計,必須經勞動安全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查。
第二十二條可行性研究報告
1、編製要求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製要求及內容按照中國煤建設協會於2004年9月9日發布2005年1月1日開始執行的《煤炭工業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製內容(試行)》進行編製。
項目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應包括可行性研究報告說明書、投資估算書、附圖。其深度應包括和滿足以下要求:
(1)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範和01manbetx 的要求;
(2)《報告》應能充分反映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成果,內容齊全,數據準確,論據充分,結論明確,滿足項目投資決策的要求;
(3)《報告》中的主要方案,應有兩個以上方案的比選;
(4)《報告》中確定的主要工程技術數據,應能滿足項目初步設計的要求;
(5)《報告》中應反映在可行性研究過程中出現的某些方案的重大分歧及未被采納的理由,以供委托單位與投資者權衡利弊進行決策;
(6)《報告》中的融資方案應能滿足銀行等金融部門信貸決策的需要;
(7)《報告》一般應附有評估、決策所需的協議、意向書以及有關批準文件等。
2、編製提綱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製提綱明細表
章節編號 |
章節名稱 |
編 製 內 容 |
封 麵 |
隸屬關係及建設單位名稱,××礦井可行性研究報告,編製單位名稱,編製年月。 |
|
扉 頁 |
隸屬關係及建設單位名稱,××礦井可行性研究報告,工程編號,建設規模,單位負責人,單位總工程師,項目負責人,編製單位名稱(加蓋資質章),編製年月。 |
|
資質證書附頁 |
附工程谘詢資質證書複印件(彩色) |
|
設計人員名單 |
所有參與設計的審定、審查、編製人員名單,並注明專業、職稱、職務及所在單位 |
|
目 錄 |
將報告正文內容的所有章、節名稱作為目錄提出,最後列出附錄、附件、附圖名稱。 |
|
第一章 |
總 論 |
|
第一節 |
項目背景 |
一、項目名稱、隸屬關係及所在位置。二、承辦單位概況:新建項目指籌建單位情況,技術改造項目指原企業情況,合資項目指合資各方情況。承辦單位的性質、經營範圍、企業規模、資產和財務狀況以及投資本項目的能力等。項目業主獲得本項目探礦權和采礦權的情況。三、編製依據:上一階段的工作情況;國家、地方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對上一階段工作的審批意見;項目研究所使用的地質資料及其批準文件;項目業主的委托以及現行煤炭產業政策和相關產業政策的有關規定。四、項目提出的理由與過程 |
第二節 |
項目概況 |
一、井田概況:井田範圍、麵積、資源/儲量、煤質情況等。二、報告編製的指導思想。三、建設規模及主要技術特征。四、項目總投資及效益情況。五、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
第三節 |
問題與建議 |
提出項目建設及以後運行可能出現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
第二章 |
礦井建設條件 |
|
第一節 |
概況 |
一、地理概況:礦區(或井田)位置、範圍與交通;地形地貌及氣候條件;水係及其主要河流;人文狀況;環境狀況;地震烈度。二、礦區總體規劃及開發現狀:建設項目所在的礦區(或井田)的勘探程度,地質報告的審批情況;礦區總體規劃及開發現狀;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對規劃的審批情況。 |
第二節 |
外部建設條件 |
一、交通運輸條件。插圖:交通位置圖;二、電源條件;三、水源條件;四、其它建設條件 |
第三節 |
資源條件 |
一、地質構造及煤層 1、地層及地質構造:區域地層及地質構造;煤係;煤類分布情況。井田地質年代,地層層序,沉積厚度及岩石特征;構造形態及其相互關係,斷層、褶曲發育情況及其分布規律,岩漿岩侵入和陷落柱等特征及對煤層開采的影響。附表:主要斷層特征表;2、煤層:煤層走向、傾向、傾角、厚度等,可采煤層特征。附表:可采煤層特征表。 二、水文地質條件 含水層、隔水層分布情況及其變化規律,含水層的富水性、補給來源及其水利聯係,礦井湧水量。 三、其它開采技術條件 煤層頂底板情況、瓦斯、煤塵、地溫、地壓及煤的自燃性等,對礦井開采的影響。 四、煤類、煤質與煤的用途 1、煤類及其分布規律;2、煤質03manbetx :分煤層、按原煤工業03manbetx 和淨煤工業分析,說明其主要煤質指標。附表:主要可采煤層煤質特征表;3、煤炭產品用途:說明本建設項目的煤炭產品可能的用途。 五、其他有益礦物 六、井田勘探程度及資源/儲量 1、勘探程度:分析評價勘探程度是否滿足可行性研究報告編製的需要,並提出補充勘探要求;2、資源/儲量:地質報告、預可研報告提交的煤炭資源/儲量的計算結果及批準情況;3、存在的主要問題 |
第四節 |
建設條件綜合評價 |
綜合評價本項目的資源條件和外部建設條件。 |
第三章 |
市場預測 |
|
第一節 |
產品市場供應預測 |
一、國內外市場供應現狀;二國內外市場供應預測。 |
第二節 |
產品市場需求預測 |
一、國內外市場需求現狀;二、國內外市場需求預測。 |
第三節 |
產品目標市場分析 |
一、目標市場確定;二、市場占有份額分析; |
第四節 |
價格現狀與預測 |
一、產品國內市場銷售價格;二、產品國際市場銷售價格 |
第五節 |
市場競爭力分析 |
一、主要競爭對手情況;二產品市場競爭力優勢、劣勢; |
第六節 |
市場風險 |
分析項目建設及投入運營後可能的市場風險情況。 |
第四章 |
建設規模與服務年限 |
|
第一節 |
井田境界與資源/儲量 |
一、井田境界 礦區總體規劃確定本井田境界的結論及對其可行性與合理性的評價;井田邊界屬性、地質特征和采礦許可證劃定的邊界拐點坐標;井田尺寸與麵積;相鄰井田生產建設概況,與本井田有無開采壓茬關係;本井田周邊有無古窯和開采中的小煤窯以及對本井田有無破壞性影響。插圖:井田境界示意圖(含拐點編號)。附表:井田境界拐點坐標表。 二、礦井資源/儲量計算 (1)礦井地質資源量:地質報告提交的煤炭資源量的計算。 附表:礦井地質資源量彙總表,見表4-1-2。 (2)礦井資源/儲量評價和分類:初步可行性研究階段礦井資源/儲量經濟意義的研究結論。 附表:初步可行性研究階段礦井資源/儲量評價表。 評價本可行性研究階段礦井資源/儲量的經濟意義並進行分類計算。 附表:礦井資源/儲量分析表。 (3)礦井工業資源/儲量:論述並計算礦井工業資源/儲量; (4)礦井設計資源/儲量:計算各種永久煤柱損失煤量,計算彙總礦井設計資源/儲量。 (5)礦井設計可采儲量:計算礦井工業場地和主要井巷煤柱煤量、推斷的資源量333的折減量、采區回采率和開采損失,計算彙總礦井設計可采儲量。 附表:礦井設計可采儲量彙總表。 |
第二節 |
礦井設計生產能力與服務年限 |
一、設計生產能力:設計生產能力的方案比選,推薦方案及其理由,礦井工作製度。二、設計服務年限:礦井設計生產服務年限,一水平設計服務年限,采用的儲量備用係數。 |
第五章 |
井田開拓與開采 |
|
第一節 |
井田開拓 |
一、井田開拓方式及井口位置:對井田開拓方式及井口位置進行多方案技術經濟比選。插圖:開拓方案平、剖麵圖。二、水平劃分:對水平劃分進行多方案比選;各水平之間的連接方式。三、開拓巷道布置:主要運輸巷道及總回風巷道的布置方案。開拓巷道斷麵的確定。四、井筒:井筒斷麵布置方案比選;井筒施工方法,井壁結構形式。附表:井筒特征表。插圖:井筒平麵布置圖。五、井底車場及硐室:井底車場形式的確定;主要硐室的設定。六、采區(盤區)劃分及開采順序:第一水平的采區劃分;礦井各水平、煤層、上下山和采區的開采順序。附表:一水平采區接續表。七、“三下”采煤: 分析井下開采對地麵建(構)築物、水體、鐵路的影響及采取的措施,並對村莊和建(構)築物搬遷或壓煤開采做出規劃。 |
第二節 |
井下開采 |
一、首采區位置:首采區位置選擇方案比選。二、采區巷道布置 :采區上、下山巷道的條數;布置方式;各類采區巷道斷麵的確定。三、采煤方法與采煤工藝:1、采煤方法選擇:分析首采區煤層賦存條件和開采技術條件,對采煤方法進行方案比選;2、采煤工藝與機械配備:結合開采條件,論述采煤工藝選擇的理由。國內外有關采、掘、運設備的發展狀況,主要采掘設備比選;3、采煤工作麵布置:采煤工作麵參數;運輸、進風、回風順槽的條數、布置方式;工作麵推進度與生產能力計算;工作麵接替順序。四、巷道掘進、支護與井巷工程量:1、巷道掘進、支護方式:確定各類巷道的掘進方式、支護方式與機械配備。計算各類巷道的掘進工作麵個數;2、井巷工程量:按井筒、井底車場、主要運輸及回風巷道、采區分別計算井巷長度與掘進體積。附表:井巷工程量彙總表。 |
第三節 |
井下運輸 |
一、井下煤炭運輸:井下煤炭運輸方式的比選。二、井下輔助運輸:井下矸石、材料、設備、人員等運送方式的比選。三、礦井車輛配備:說明礦井主要車輛的型號及配備數量。 |
第四節 |
礦井通風 |
一、礦井瓦斯湧出量:臨近礦井瓦斯湧出情況,礦井的瓦斯等級。本井田瓦斯賦存情況,瓦斯湧出量。本井田熱害情況。 二、礦井通風方式:通風方式及通風係統的方案比選。三、風量、風壓及等積孔:礦井通風風量計算及分配;礦井通風風壓及等積孔計算。 |
第六章 |
礦井主要設備 |
|
第一節 |
提升設備 |
設計依據;提升容器、提升設備方案比選。 |
第二節 |
通風設備 |
設計依據;通風設備方案比選。 |
第三節 |
排水設備 |
設計依據;主排水設備方案比選。 |
第四節 |
壓縮空氣設備 |
設計依據;空氣壓縮設備方案比選。 |
第五節 |
其他設備 |
礦井其他設備方案比選。 |
第七章 |
地麵設施 |
|
第一節 |
地麵生產係統 |
一、煤質分析及產品方案:煤質分析;原煤加工及產品方案比選。二、主井地麵生產係統:主井地麵生產係統方案比選。 三、副井地麵生產係統:副井地麵生產係統方案比選。四、輔助設施:機電設備修理間、綜采庫、坑木加工、礦山救護、煤樣室、化驗室等的設置。 |
第二節 |
地麵運輸 |
一、地區交通運輸現狀:本地區現有鐵路、公路、水運現狀及發展規劃。二、煤炭外運方式:煤炭外運方式比選 。三、鐵路專用線與裝車站:礦井準軌鐵路專用線,如有專項設計,隻需做必要的簡述。否則需編製方案,並進行比選。礦井鐵路裝車站的站型需做方案比選。四、場外道路:場外道路選線方案及技術標準。 |
第三節 |
工業場地總平麵布置 |
一、工業場地總平麵布置:場內各生產係統的工藝流程及其相互關係;平麵布置的主要原則;功能分區;場內道路;場內綠化等。對整體和局部的布置應進行方案比選。插圖:工業場地總平麵布置圖。二、風井及其他場地總平麵布置。三、礦井占地麵積:礦井各場地占地麵積,總占地麵積。四、防洪排澇:1、洪澇現狀:區內河流情況,最大洪水流量、井口及工業場地洪水位標高。2、防洪設計標準:按規定頻率推算洪水流量及水位,確定主要建、構築物的防洪設計標準。3、防洪排澇:工業場地及井口標高的確定,防洪排澇措施。 |
第四節 |
礦井供配電 |
一、電源:地區電力係統的現有狀況、發展規劃以及礦區總體規劃對本礦井供電確定的原則。礦井電源方案(包括電源電壓等級、容量、電源線路回路數及主要技術特征)的比選。電力主管部門對礦井電源方案的意見。插圖:地區電力係統地理接線圖。二、用電負荷:礦井電力負荷需按各生產係統和係統中的各環節逐項估算。三、供配電係統:對地麵主變電所及其它35kv及以上變電所的設置、變壓器台數和容量進行方案比選。 選擇礦井高、低壓配電電壓,確定礦井6kv及以上變(配)電所位置和下井電纜回路數及其入井通道。 |
第五節 |
監控、通信及計算機管理 |
一、安全、生產監控與礦井自動化:根據項目的開采和建設條件,研究監控係統的裝備水平及測控的範圍。對擬實施自動化的生產係統、環節或設備,論述其必要性及可行性。二、通信與計算機管理:根據礦區(或地區)信息網的發展狀況及項目建設規模,論述行政及調度通信及傳輸網絡的設計原則、設備配置及組網方案。論述計算機管理信息係統設置原則及局域網的主要技術要求。 |
第六節 |
給排水 |
一、供水水源:地區的水資源條件;確定礦井的供水水源;有關水資源主管部門對礦井取水方案的意見。二、給水工程:1、礦井用水量計算:礦井用水量的計算原則及供水方案。附表:礦井用水量表,見表7-6-1。2、供水方式與水源地工程;3、室外供水工程。三、排水工程:1、室外排水工程:各種汙廢水的的來源、性質和水量。排放原則及工程。附表:礦井排水量表。 2、汙水處理:汙水處理的工藝流程、主要設備的型號與數量、建築物和構築物的麵積和體積以及汙水處理站的平麵布置。四、消防與灑水:消防與灑水係統的設置及工程量。 |
第七節 |
采暖通風與空調 |
一、熱負荷計算。附表:耗熱量計算表。二、供熱方式:各場地供熱方式。三、鍋爐房:鍋爐房工程與設備方案。四、室外供熱管道:各場地供熱管道布置方案。 |
第八節 |
地麵建築 |
一、設計原始資料。二、工業建築物與構築物:對主要工業建築物與構築物,根據其用途,初步確定各建(構)築物的結構型式。三、行政與公共建築:行政、公共建築的各項單位工程的設置。附表:主要建(構)築物一覽表。四、居住區:選址原則及用地指標。 |
第八章 |
節能與節水 |
|
第一節 |
節能 |
一、節電:1、電耗指標分析;2、節電措施。二、節煤:1、煤耗指標分析;2、節煤措施。三、其它節能措施 |
第二節 |
節水 |
一、用水指標分析;二、節水措施 |
第九章 |
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 |
|
第一節 |
環境現狀 |
項目所在地的土壤、林木、草地、生物資源、水土保持等現狀;大氣和水體的環境狀況;社會環境,特別在少數民族地區,民族、宗教、文教衛生、風俗習慣等社會狀況;特殊環境,項目所在地區是否有需要保護的名勝古跡、風景區、自然保護區等。 |
第二節 |
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執行標準 |
確定本項目執行的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標準。 |
第三節 |
項目建設和生產對環境的影響 |
分析項目建設可能對環境和水土保持產生的影響程度。 |
第四節 |
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措施 |
為了減小或消除項目建設和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必須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
第五節 |
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投資 |
在項目投資中列出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專項設施投資費用明細。 |
第六節 |
環境影響評價 |
客觀評價項目建設對所在區域的環境影響。 |
第十章 |
勞動安全衛生與消防 |
|
第一節 |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 |
一、礦井災害因素分析: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對水、火、瓦斯、煤塵、地熱和頂底板等因素的影響程度進行具體分析。二、生產作業主要傷害因素分析:對擬建項目,需根據其開采條件以及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工程方案和設備方案,包括生產環境、作業方式、生產材料、設備和工器具的使用等引起的災變或傷害02manbetx.com 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 |
第二節 |
安全衛生措施 |
一、礦井災害預防措施及礦山救護;二、生產作業安全保障措施;三、勞動衛生保障措施。 |
第三節 |
消防設施 |
一、火災隱患分析;二、防火等級;三、消防設施 |
第十一章 |
組織機構及人力資源配置 |
|
第一節 |
組織機構 |
項目法人組建方案;二、管理機構組織方案和體係圖。 |
第二節 |
人力資源配置 |
一、生產作業班次;二、勞動定員數量與技能素質要求;三、礦井全員效率。附表:勞動定員彙總表 |
第十二章 |
項目實施計劃 |
|
第一節 |
建設工期 |
一、項目實施前期工作;二、建設方式;三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
第二節 |
產量遞增計劃 |
排出項目投產後到達產期間的產量遞增計劃。 |
第十三章 |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
|
第一節 |
編製說明 |
一、投資範圍及劃分;二、投資估算編製依據;三、項目投資分析。 |
第二節 |
建設投資估算 |
一、井巷工程費;二、地麵建築工程費;三、設備購置及安裝工程費;四、工程建設其他費用;五、基本預備費;六、漲價預備費;七、建設期利息。 |
第三節 |
流動資金估算 |
流動資產;二、流動負債;三、流動資金需用量。 |
第四節 |
項目總投資 |
項目總投資構成 附表:項目總投資彙總表 |
第五節 |
分年度投資計劃 |
附表:分年度投資計劃表 |
第六節 |
資本金籌措 |
資本金的籌集方式,出資能力及出資方式分析。對既有項目法人項目需分析資產、信用狀況及可用於本項目的自有資金。 |
第七節 |
債務資金籌措 |
債務資金籌措方案比選。 |
第八節 |
融資方案分析 |
從資金來源的可靠性、融資結構等方麵進行融資分析,並進行融資方案比選。 |
第十四章 |
財務評價 |
|
第一節 |
基礎數據與參數選取 |
說明評價采用的基礎數據選取的理由。 |
第二節 |
成本費用估算 |
項目成本構成,各項成本確定的依據,總成本構成。 |
第三節 |
銷售收入估算 |
產品構成,產品的銷售價格,銷售收入估算。 |
第四節 |
財務分析 |
一、盈利能力分析:計算財務淨現值、財務內部收益率、資本金收益率、投資各方收益率、投資回收期、投資利潤率等指標,並進行分析。二、償債能力分析:計算借款償還期或利息備付率和償債備付率等指標,並進行分析。對既有項目法人項目,應采用“有、無對比法” 進行財務評價。 |
第五節 |
不確定性分析 |
一、敏感性分析。插圖:敏感性分析圖。二、盈虧平衡分析。插圖:盈虧平衡分析圖。 |
第六節 |
概率分析 |
(本節內容根據需要來決定取舍) |
第十五章 |
國民經濟評價 |
對於國家控製的戰略性資源開發項目,動用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較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以及主要產出物和投入物的市場價格不能反映其真實價值的項目,需要進行國民經濟評價。 附表:1、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全部投資與國內投資);該表用於計算經濟內部收益率及經濟淨現值;2、基礎數據調整表;國民經濟評價投資、經營費用及銷售收入調整應給予說明,必要時附計算表。 (本章內容根據需要來決定取舍) |
第十六章 |
風險分析及防範對策 |
|
第一節 |
主要風險分析 |
分析項目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對風險程度進行分析。 |
第二節 |
防範風險對策 |
分析回避、控製、轉移風險的對策或自擔風險的程度和能力。 |
第十七章 |
社會評價 |
|
第一節 |
項目對社會影響的分析 |
分析擬建項目對當地社會的影響,當地社會條件對項目的適應能力和接受程度,評價項目的社會可行性;預防和化解建設項目可能發生的社會風險的措施與建議。 |
第二節 |
項目與所在地互適性分析 |
一、利益群體對項目的態度及參與程度;二、各級組織對項目的態度及支持程度;三、地區文化狀況及其對項目的適應程度。 |
第三節 |
社會評價結論 |
客觀評價總結項目建設所帶來的社會效應。 |
第十八章 |
項目招標 |
|
第一節 |
招標範圍 |
可根據上級或業主的要求,列入內容。 |
第二節 |
招標組織形式 |
可根據上級或業主的要求,列入內容。 |
第三節 |
招標方式 |
可根據上級或業主的要求,列入內容。 |
第十九章 |
研究結論與建議 |
|
第一節 |
推薦方案總體描述 |
一、總體描述;二、優缺點;三、主要爭論與分歧意見。 |
第二節 |
主要對比方案描述 |
一、方案描述;二、未被采納的理由。 |
第三節 |
結論與建議 |
|
第四節 |
項目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
附表:項目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
附錄 |
委托書、有關批文、協議及承諾文件 |
|
附件 |
投資估算書 |
|
附圖 |
1、井田開拓方式平麵圖;2、井田開拓方式剖麵圖;3、采區巷道布置及主要機械配備平麵圖;4、采區巷道布置剖麵圖;5、礦井地麵總布置圖;6、礦井工業場地總平麵布置圖;7、礦井建設工期綜合進度圖。 |
第二十三條項目方案設計
1、編製要求
項目方案設計文件應包括方案設計說明書、方案設計投資估算書及附圖,具體編製內容及深度要求如下:
方案設計說明書:有總體開拓方案的比選、各項重大原則的確定,可作為各單位工程初步設計的依據、項目建設計劃安排的依據、項目工程建設組織設計的編製依據。
方案設計投資估算書:估算項目達到建設規模的基本建設投資及三材需要量,按各單位工程開工時間及建設期限,估算逐年需要投資、建設投資資金來源及籌措方式。
2、編製提綱
方案設計說明書編製提綱明細表
章節編號 |
章 節 名 稱 |
編 製 內 容 |
封 麵 |
隸屬關係及建設單位名稱,××礦井可行性研究報告,編製單位名稱,編製年月。 |
|
扉 頁 |
隸屬關係及建設單位名稱,××礦井可行性研究報告,工程編號,建設規模,單位負責人,單位總工程師,項目負責人,編製單位名稱(加蓋資質章),編製年月。 |
|
資質證書附頁 |
附工程谘詢資質證書複印件(彩色) |
|
設計人員名單 |
所有參與設計的審定、審查、編製人員名單,並注明專業、職稱、職務及所在單位 |
|
目 錄 |
將正文內容的所有章、節名稱作為目錄提出,最後列出附錄、附件、附圖名稱。 |
|
前 言 |
一、編製設計的依據;二、設計的指導思想;三、設計的主要特點,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和分析;四、存在的主要問題,需要在下一階段設計中解決或提請審批機關決定和有關單位注意的問題與建議。 |
|
第一章 |
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
|
第一節 |
井田概況 |
一、交通位置;二、地形地勢;三、礦井生產現狀。(插圖:交通位置圖) |
第二節 |
地質構造及煤層特征 |
一、地質構造;二、煤層特征;三、煤質;四、水文地質;五、瓦斯、煤塵、煤的自燃與地溫。(附表:煤層特征表) |
第二章 |
井田開采 |
|
第一節 |
井田境界及儲量 |
一、井田境界;二、儲量。(附表:礦井地質儲量彙總表、礦井可采儲量彙總表) |
第二節 |
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 |
一、礦井工作製度;二、礦井設計的年生產能力;三、服務年限。 |
第三節 |
礦井開拓布置 |
一、概述;二、開拓布置(不少於兩個方案,並進行技術經濟比較);三、大巷布置不少於兩個方案,並進行技術經濟比較);(插圖:各主要開拓方案平、剖麵圖;附表:開拓布置方案技術經濟指標比較表、開拓布置方案優缺點比較表) |
第四節 |
井筒及大巷運輸 |
一、井筒;二、大巷煤炭運輸方式;三、大巷輔助運輸。(插圖:井筒斷麵圖;附表:井筒特征表) |
第五節 |
采煤方法及機械配備 |
一、采煤方法;二、采煤工藝及設備選型;三、達到設計能力時采區位置及數目;四、達到設計能力時回采工作麵數目、總能力;五、采區巷道布置;六、巷道掘進;七、達到設計能力時井巷工程量。 |
第六節 |
通風與安全 |
一、概況;二、通風方式與通風係統;三、礦井風量、負壓及等積孔;四、災害預防。 |
第三章 |
礦井主要設備及地麵設施 |
一、煤質特征及可選性;二、產品的用途、用戶及加工方案;三、選煤工藝。 |
第一節 |
提升、通風、排水設備 |
一、提升設備;二、通風設備;三、排水設備。 |
第二節 |
地麵工藝布置 |
一、概述;二、設計依據及範圍;三、礦井鐵路專用線;四、運量及流向;五、行車組織;六、站場;七、專用線需要通過能力及設計通過能力。 |
第三節 |
地麵運輸 |
一、概述;二、設計依據及範圍;三、礦井鐵路專用線;四、運量及流向;五、行車組織;六、站場;七、專用線需要通過能力及設計通過能力。 |
第四節 |
工業場地總平麵布置 |
一、概況;二、平麵布置;三、場內運輸方式和防洪措施。 |
第五節 |
供電 |
一、供電電源;二、電力負荷;三、供電方案;四、地麵供配電;五、井下供配電;六、篩選廠控製係統及工業電視監視係統。 |
第六節 |
給排水及采暖 |
一、給水;二、排水;三、采暖通風及供熱。 |
第七節 |
地麵建築 |
一、工業建築物與構築物;二、行政生活福利建築;三、居住區。 |
第四章 |
技術經濟 |
|
第一節 |
勞動定員及勞動生產率 |
一、按崗位編製勞動定員,並說明編製勞動定員的依據;二、編製勞動定員表;三、定員中各工種所占比重的分析;四、勞動生產率。(附表:勞動定員彙總表、勞動定員明細表) |
第二節 |
原煤生產成本估算 |
一、按生產費用項目編製原煤成本估算表;二、說明各項費用計算依據;三、各項費用的分析比較。(附表:原煤成本估算表) |
第三節 |
技術經濟分析與評價 |
一、投資估算;二、產品銷售價格;三、財務評價。 |
第四節 |
礦井設計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
附表:礦井設計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
附錄 |
一、計劃任務書及其審批文件:二、井田精查地質報告審批文件;三、主管部門對有關設計問題的決議和指示;四、與有關單位簽訂的協議書或有關設計重大原則問題的會議紀要。 |
|
附件 |
投資估算書、主要機電設備和器材目錄 |
3、附圖
(1)井田開拓方式平麵圖(不少於兩個方案)
(2)井田開拓方式剖麵圖
(3)采區巷道布置及機械配備平麵圖
(4)地麵工藝總布置平麵圖
(5)工業場地總平麵布置圖
第二十四條項目初步設計
1、編製要求
項目初步設計文件應包括初步設計說明書、初步設計概算書、初步設計主要機電設備和器材目錄及附圖。
其深度應包括和滿足以下要求:
(1)對地質報告的分析和評價;
(2)設計方案比選和重大技術原則的確定;
(3)主要機電設備、器材的訂貨;
(4)土地的征購;
(5)基建投資的控製、年度計劃安排和基建投資及建設的依據;
(6)施工圖限額設計和預算的編製,建立概、預算對比台賬的依據;
(7)施工組織設計的編製和對建井工期的控製;
(8)施工準備和生產準備的依據。
2、編製提綱
初步設計說明書編製提綱明細表
章節編號 |
章 節 名 稱 |
編 製 內 容 |
封 麵 |
隸屬關係及建設單位名稱,××礦井可行性研究報告,編製單位名稱,編製年月。 |
|
扉 頁 |
隸屬關係及建設單位名稱,××礦井可行性研究報告,工程編號,建設規模,單位負責人,單位總工程師,項目負責人,編製單位名稱(加蓋資質章),編製年月。 |
|
資質證書附頁 |
附工程谘詢資質證書複印件(彩色) |
|
設計人員名單 |
所有參與設計的審定、審查、編製人員名單,並注明專業、職稱、職務及所在單位 |
|
目 錄 |
將正文內容的所有章、節名稱作為目錄提出,最後列出附錄、附件、附圖名稱。 |
|
前 言 |
一、編製設計的依據;二、設計指導思想;三、設計的主要特點,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和分析;四、存在的主要問題,需要在下一階段設計中解決或提請審批機關決定和有關單位注意的問題與建議。 |
|
第一章 |
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
|
第一節 |
井田概況 |
一、交通位置:礦區、礦井所在地理位置,水陸交通情況及至附近大城市和車站的距離;二、地形地貌;三、河流、湖泊、沼澤的分布及範圍,河流的流量、流速、水深,通航情況及最高洪水位等;四、氣象及地震情況:氣象資料來源及其完整性,礦區氣候性質及氣溫變化,雨季時間、年平均及最大降雨量、年蒸發量,結冰及解凍日期,最大凍結深度,平均積雪厚度,全年最大和最小頻率風向和最大風速,地震情況及地震烈度;五、礦區經濟概況,工業、農業、勞動力、建築材料情況;六、煤田開發簡史,現有生產、在建礦井和小窯分布及開采情況;七、現有煤炭運銷和經濟效益情況;八、有無文物古跡旅遊區及其它地麵建築等情況;九、現有水源、電源情況;十、農田排灌水利係統情況。(插圖:交通位置圖) |
第二節 |
地質構造及煤層特征 |
一、地質構造:地質年代,地層層序,沉積厚度及岩石特征;煤係地層走向、傾斜、傾角及其變化規律;煤田和井田地質構造及其相互關係;斷層和褶皺發育情況及其分布規律;火成岩侵入情況及對煤層開采的影響;陷落柱、剝蝕帶等其它構造情況;二、煤層及煤質:含煤層數、煤層厚度、層間距、頂底板岩性、物理力學性質、結構及其變化規律,與頂板管理有關的指標、參數、煤層硬度和節理發育情況,煤層結構,夾石的岩性、厚度及分層規律,結核伴生情況,煤層露頭及風氧化帶,煤質概述;三、瓦斯賦存狀況及其湧出量,煤塵爆炸危險性,煤的自燃性,地溫情況,鄰近礦井沼氣和煤及沼氣突出的鑒定研究成果;四、水文地質:含水層、隔水層分布發育情況及其變化規律,含水層的富水性、補給來源及其與地表水的聯係,鄰近礦井和淺部小窯湧水及積水情況,斷層、陷落柱等裂隙導水性,鑽空封孔情況,礦井水的水質及其對建築材料和設備的腐蝕性,礦井湧水量;五、其他有益礦物的勘探程度、賦存情況、儲量、品位及變化規律,其工業用途及開采價值;六、地質勘探程度及存在問題:1、地質勘探報告的編製情況;2、對勘探類型和勘探基本網度的評價;3、地質構造對開采影響的分析;4、煤層對比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分析及對開采的影響;5、地質儲量的複核、驗算,高級儲量的範圍、儲量是否滿足設計的要求;6、水文地質、沼氣等級、煤質分析等資料的精確程度,及對開采的影響;7、對地質資料的評價、存在的問題及應補充勘探工作的建議。(附表:主要斷層特征表、可采煤層特征表) |
第二章 |
井田開拓 |
|
第一節 |
井田境界及儲量 |
一、井田境界;二、儲量;三、安全煤柱及各種煤柱的留設和計算方法。(附表:礦井地質儲量彙總表、礦井可采儲量彙總表) |
第二節 |
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 |
一、礦井工作製度;二、礦井設計的年生產能力和服務年限(包括礦井服務年限、水平服務年限)。 |
第三節 |
井田開拓 |
一、井田內地質構造、老窯範圍、煤層及水文等條件對開采的影響;二、主要開拓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三、井口數目和位置的選擇;四、水平劃分及階段垂高的確定;五、大巷布置及層位選擇;六、開采順序;七、建築物、鐵路、水體下開采(插圖:各主要開拓方案平、剖麵圖) |
第四節 |
井筒 |
一、井筒用途、布置及裝備;二、井壁結構。(附表:井筒特征表;插圖:井筒及主要大巷斷麵圖) |
第五節 |
井底車場及硐室 |
一、井底車場形式的選定;二、空重車線長度的確定、列車運行及調車方式、車場通過能力的計算;三、井底車場硐室名稱及位置;四、井底車場主要巷道和硐室的支護方式及支護材料。(插表:井底車場及硐室工程量表) |
第三章 |
大巷運輸及設備 |
|
第一節 |
運輸方式的選擇 |
一、煤炭及輔助運輸方式的比較;二、主要運輸巷道斷麵確定。 |
第二節 |
輔助運輸設備選型 |
一、輔助運輸車輛選型;二、運送材料及人員數量計算。(附表:礦井達到設計生產能力時輔助運輸車輛數量表) |
第三節 |
主運輸設備選型 |
一、設計依據;二、選型計算。(附表:膠帶機規格特征及數量表) |
第四章 |
采區布置及裝備 |
|
第一節 |
采煤方法 |
一、采煤方法選擇及其依據;二、工作麵采煤、裝煤、運煤方式及設備選型;三、工作麵頂板管理及支架設備選型;四、工作麵回采方向與超前關係;五、采煤工作麵循環數、月進度、年進度及工作麵長度。六、采區及工作麵回采率;七、生產時主要材料消耗指標。 |
第二節 |
采區布置 |
一、移交生產和達到設計能力時的采區數目、位置和工作麵生產能力計算;二、煤層分組、分層關係和開采順序;三、采區尺寸及巷道布置;四、采區車場、裝車點及硐室;五、采區煤、矸運輸和輔助運輸方式及設備選型。(附表:達到設計生產能力時采區工作麵特征表) |
第三節 |
巷道掘進 |
一、巷道斷麵和支護形式;二、巷道掘進進度指標;三、掘進工作麵個數及掘進機械配備;四、礦井生產時采掘比例關係,掘進率和矸石率的預計;五、井巷總工程量,移交生產時的井巷工程量和移交生產時“三量”(附表:井巷工程量彙總表) |
第五章 |
通風與安全 |
|
第一節 |
概況 |
一、鄰近礦井及本井田瓦斯、煤塵、自燃、煤和沼氣突出及地溫等情況;二、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對各水平沼氣等級及地溫變化的預計和依據。 |
第二節 |
礦井通風 |
一、通風方式和通風係統的選擇及其依據;二、風井數目、位置、服務範圍及服務時間;三、掘進通風及硐室通風;四、礦井風量、風壓及等積孔的計算;五、通風設施、防漏風和降低風阻的措施。(附表:風壓計算表) |
第三節 |
降溫措施及設備選型 |
一、鄰近礦井熱害情況及本礦井的致熱因素;二、地質報告中有關地熱、熱水分布狀況及岩石熱物理性質等情況的說明;三、礦井熱源散熱量計算;四、預測移交生產時,采掘工作麵及主要硐室出風口的最高月平均氣溫;五、各種降溫措施的經濟技術比較;六、降溫措施。 |
第四節 |
災害預防及安全裝備 |
一、預防沼氣和煤塵爆炸的措施;二、預防煤和沼氣突出的措施;三、沼氣抽放方式及設備選型;四、預防礦井火災的措施;五、粉塵的綜合防治;六、預防井下水災的措施;七、井下安全監控設備選型及布置;八、救護隊規模及編製;九、防治衝擊地壓的措施。 |
第六章 |
提升、通風、排水和壓縮空氣設備 |
|
第一節 |
提升設備 |
一、提升方式;二、主提升設備;三、副提升設備;四、輔助提升設備;五、采區提升設備。 |
第二節 |
通風設備 |
一、設計依據;二、通風設備;三、反風設施。 (插圖:通風係統特性曲線圖) |
第三節 |
排水設備 |
一、主排水設備;二、井底水窩、采區排水設備的選擇。(插圖:主排水泵工作狀況特性曲線圖、排水係統圖) |
第四節 |
壓縮空氣設備 |
一、設計依據;二、壓縮空氣需要量計算;三、壓縮空氣站的位置和空氣壓縮機選型;四、附屬設備選型;五、壓縮空氣管道係統及管材的選擇。 (插圖:壓縮空氣管道係統圖) |
第七章 |
地麵生產係統 |
|
第一節 |
煤質及其用途 |
一、煤質資料;二、煤的用途;三、煤質資料存在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補充工作的內容及要求;(附表:工業分析結果表、元素分析結果表、篩分試驗結果表、浮沉試驗結果表) |
第二節 |
煤的加工 |
一、選矸及篩分係統及工藝流程(進行兩個以上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二、礦井選煤車間。 |
第三節 |
生產係統 |
一、主井生產係統;二、副井生產係統;三、矸石係統; |
第四節 |
輔助設施 |
一、礦井機電設備修理車間;二、坑木加工房;三、煤樣室、化驗室;四、編笆及編網車間。 |
第八章 |
地麵運輸 |
|
第一節 |
概況 |
一、礦井附近現有的交通運輸情況;二、設計線路經過地帶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及農田水利規劃簡況;三、批準的礦區總體設計中的運輸方案、計劃任務書中規定的原則、接軌協議或協商情況,上級單位有關決定等:四、礦區地形圖的座標和高程係統。 |
第二節 |
標準軌距鐵路 |
一、礦井專用線;二、礦井裝車站;三、橋涵及防排水;四、隧道;五、特殊路基防護措施,全線土石方調配運輸施工原則;六、鐵路經營管理方式。 |
第三節 |
場外公路 |
一、工業場地至礦區公路;二、各條公路主要技術條件及主要工程數量;三、公路橋涵的設計活載、洪水頻率;四、公路勞動定員,生產、生活房屋設施,與有關部門協議情況;五、公路運輸設備選型及檢修管理方式。(附表:公路、橋涵一覽表) |
第四節 |
其他運輸 |
一、場外窄軌鐵路;二、水運;三、架空索道;四、其他運輸方式的勞動定員,生產、生活房屋設施情況。 |
第九章 |
總平麵布置及防洪排澇 |
|
第一節 |
概況 |
一、簡述工業場地的地形、地物、工程地質、水文、氣象等情況;二、選定的工業場地位置與礦井爆破材料庫、風井、居住區、礦區中心區、相鄰市鎮、企業的相互關係。(插圖:工業場地位置關係圖) |
第二節 |
平麵布置 |
一、論述主副井口位置及其相對關係,工業場地軸線方位確定的依據,平麵布置的主要原則,節約用地的措施;二、論述場地功能分區、工業場地布置與礦區規劃的關係、出入口位置、人流貨流的路線安排、建築物的聯合和集中布置的比較,建(構)築物布置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選定方案的的優缺點;三、場內主要通道寬度確定的依據,各種露天場地麵積確定的依據;四、工業場地綠化布置及美化設施;五、工業場地布置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插圖:工業場地總平麵布置主要方案圖;附表:工業場地占地麵積及技術經濟指標) |
第三節 |
豎向設計及場內排水 |
一、豎向布置原則,論述采用豎向布置形式和平場方式,井口及主要建(構)築物標高的確定,最大填挖高度和邊坡穩定措施(包括支擋工程);二、土石方工程量及挖填平衡措施,挖填不平衡填方來源或多餘土方的排棄;三、排水方式,排水係統的選擇,排水構築物的技術條件和結構形式。 |
第四節 |
場內運輸 |
一、運輸量、運輸方式的確定,運輸及裝卸設備的選型和數量的確定;二、窄軌鐵路布置、牽引類型、調車方式和主要技術特征,線路長度;三、場內道路布置及主要技術條件,選用的橫斷麵型式及路麵結構,道路總長度及其線密度(m/ha) |
第五節 |
礦井其他工業場地布置 |
一、風井工業場地的選定及平麵布置;二、爆破材料庫址選擇,爆破材料庫容量、型式的確定,與當地公安部門的協商情況或協議。 |
第六節 |
管線綜合布置 |
一、工業場地工程管線的種類;二、工程管線綜合布置的原則;三、工程管線的敷設方式;四、特殊條件下的管線布置。 |
第七節 |
防洪排澇 |
一、井田內河流(或內澇)情況,最大洪水流量、洪水位標高等原始資料;二、推算規定頻率的計算流量及水位。三、工業場地及井口標高的確定,防洪排澇的措施。 |
第十章 |
電氣 |
|
第一節 |
供電電源 |
地區電網現狀及規劃情況,選定的電源及與電業部門達成的協議和協商情況,施工電源的協議及與永久電源的結合情況,熱電聯供時,應說明供電係統與熱電車間的關係。(插圖:地區電網係統圖) |
第二節 |
電力負荷 |
設備總台數、設備工作台數,設備總容量、設備工作容量,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補償用電容器容量,補償後無功功率、功率因數,噸煤耗電量。(附表:電力負荷統計表、變壓器選擇表) |
第三節 |
送變電 |
一、礦井供電係統的技術特征及供電方案選擇;二、送電線路技術特征;三、地麵變電所位置選擇、主接線方式、主變選型布置、所用電及操作電源,防雷和接地;四、短路電流計算。(插圖:短路電流計算係統簡圖) |
第四節 |
地麵供配電 |
一、地麵配電係統;二、工業場地及建築物照明,照明供電、控製方式;三、生產係統的配電係統和各配電點的位置、容量及設備選型,連鎖關係及控製原則,控製室的位置;四、居住區、水源及爆破材料庫等分散負荷的配電。 |
第五節 |
井下供配電 |
一、井下負荷及井筒電纜選擇;二、井下主變電所接線係統、設備選型;三、井下高、低壓配電係統,井下接地,井下固定照明及其供電方式。 |
第六節 |
監控與計算機管理 |
一、安全監控;二、生產監控;三、計算機管理係統。 |
第七節 |
通信 |
一、設計依據,外部通信係統概況;二、通信係統與通信設備;三、信道。 |
第八節 |
鐵路信號 |
一、設計依據及設計範圍;二、主要設計方案及主要技術條件;三、準軌鐵路站內信號設備及區間閉塞方式選擇;四、窄軌鐵路運輸信號方式和主要技術特征;五、說明各單位工程的信號顯示方式,集中連鎖方式以及設備類型的選擇;六、信號樓、扳道房、信號工區等建築物的位置及要求。 |
第十一章 |
地麵建築 |
|
第一節 |
設計原始資料和建築材料 |
一、氣象條件;二、工程地質及地震資料;三、建築材料與構配件;四、現場的施工技術條件,施工單位的技術力量、施工經驗、機具裝備和機械化程度,設計與施工的配合程度。 |
第二節 |
工業建築物與構築物 |
一、生產係統的建築物與構築物及一般廠房的結構形式和建築材料;二、新結構、新技術、新材料的采用情況;三、套用和采用標準、通用設計的情況;四、主要工業建築(構)物的結構型式和建築布置的經濟技術比較,地基與基礎的設計原則;五、其他輔助生產建築物項目和麵積指標;六、特殊工程地質條件下的處理措施,主要建(構)築物的地震設防烈度及抗震措施;七、其它。(附表:建築物及結構物特征表) |
第三節 |
行政、生活福利建築 |
一、根據原煤生產在籍人員或礦井設計生產能力,按規定指標算出各個建築物麵積;二、以副井為中心的井口浴室、燈房、任務交待室等項建築物的分散或聯合建築的方案比選,並附平、立、剖麵圖和建築裝修的簡要說明;三、礦燈房設備選型及數量,礦燈領取、存放及自救器等的管理方式,通風設施以及其它的特殊處理措施等;四、礦井主要行政、公共建築物的建築結構布置和簡要說明,建築物的立麵處理、建築裝修原則及整體構思。(附表:行政、生活福利建築麵積表、井口浴室設備數量表) |
第四節 |
居住區 |
一、位置選擇;二、建築標準、居住區人數和構成、設計采用的居住建築麵積指標、層數、上下水、建築標準、建築密度等,職工單眷比、雙職工比例、帶眷係數及居民人數、商業、服務業職工比例,居民總人數,人均占地麵積;三、居住區總平麵布置。(附表:居住區用地平衡表、居住區規劃指標表) |
第十二章 |
給水排水 |
|
第一節 |
給水 |
一、給水的範圍及設計依據的基礎資料;二、用水量;三、水源選擇;四、給水係統;五、給水和淨水站的工藝係統、建(構)築物布置及設備的選型。(插圖:給水係統圖;附表:用水量表) |
第二節 |
排水 |
一、論述礦井工業場地及居住區各種汙廢水的來源、性質和水量;二、排水係統;三、排水和汙水處理站的工藝係統、構築及設備的選型。 |
第三節 |
室內給排水 |
論述工業場地及居住區內各建築物室內給水排水設施的設置原則,對水壓不足所采取的措施和設備,浴室淋浴給水係統,壓風機冷卻用水采用方式等。 |
第四節 |
消防及深水 |
一、消防水源的選擇、消防水水量升和降壓的措施,利用井下水時應論述對水質和水壓采取的措施以及設備選型,安裝位置,說明井下消防、濕式鑿岩,采煤機組、轉載點等灑水器的布置原則和選型;二、地麵消防係統和消防設施的選定。 |
第十三章 |
采暖、通風及供熱 |
|
第一節 |
采暖與製冷 |
一、室外氣象計算參數,采暖天數、主導風向,資料依據和各項氣象參數值;二、采暖範圍及采暖方式,熱媒性質和工作參數,散熱器選擇;三、產生大量餘熱、餘濕和其他有害氣體建築物的通風,對散發粉塵的生產過程和設備所采用的除塵方法,組合預防和治理措施,計算結果和設備選型;四、熱水、開水的供應對象,計算參數、加熱方式、設備選型和設置地點等;五、洗衣能力及設備選型,淨衣幹燥方式及設備選型,井下濕作業服幹燥措施;六、食堂用汽與冷藏;七、各建築物耗熱量(附表:各建築物耗熱量計算表) |
第二節 |
井筒防凍 |
一、設計依據和計算,井筒進風量,室外計算濕度,空氣加熱濕度與入井冷、熱風混合濕度,加熱空氣耗熱量,熱媒性質和工作參數,空氣加熱器和通風機選型;三、設備組合與布置,熱媒接管方式,凝結水餘熱利用。 |
第三節 |
鍋爐房設備 |
一、總熱負荷、熱媒性質,鍋爐選型及台數;二、工業場地與居住區供熱分散和集中的技術經濟比較,論述推薦方案的優點;三、鍋爐的燃料製備,供應方式及除灰;四、鍋爐給水及排汙,凝結水回收率,凝結水箱容量及凝結水泵選型,原水水質,軟化水數量,水處理方式及設備選型,鍋爐給水泵及除氧設備選型,熱交換設備選型;五、煙氣除塵方式,設備選型,預計可能達到的排放濃度,細灰處理。煙囪高度和上部口徑。 |
第四節 |
室外熱力管網 |
一、工業場地與居住區的管道布置原則、敷設方式,管道材料及保溫措施;二、管道敷設的地溝類型及長度,架空敷設的支架形式及長度。 |
第五節 |
熱電車間 |
一、采取熱電聯供時,簡述熱電廠(站)的規模,廠址選擇與礦井關係,對礦井供熱係統及管網布置;二、如礦井鍋爐房仍以供熱為主,僅帶有小型低參數發電機組的熱電車間時,應在本章說明發電車間的設計依據和原則,供熱和供電負荷範圍,發電車間設備選型及工藝布置。 |
第六節 |
煤氣供應 |
用戶範圍及供氣量。煤氣站的生產規模、工藝係統、安全監測和設備選型,煤氣產品自來水和管道布置。 |
第十四章 |
職業安全衛生 |
|
第一節 |
概述 |
一、國家、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采用的主要技術規範、01manbetx 、標準和其他依據;二、本工程設計所承擔的任務及範圍;三、工程性質、地理位置及特殊要求;四、改建、擴建前的職業安全衛生概況;五、主要工藝、原料、成品、設備及主要危害概述。 |
第二節 |
建築及場地布置 |
一、根據場地自然條件中的氣象、地質、雷電、暴雨、洪水、地震等情況,預測的主要危險因素及防範措施;二、場地周圍情況對本礦的職業安全衛生的影響及防範措施;三、礦井地麵總平麵布置中對鍋爐房、沼氣抽放站、壓縮空氣站、油脂庫等易燃易爆建築物對全礦職業安全衛生的影響及防範措施;四、總平麵布置中建築物的安全距離,采光、通風、日曬等情況,產生煙塵、有害氣體建築物與主要風向的關係,工業場地內的通道、運輸的職業安全衛生;五、輔助用室包括救護隊、消防隊、急救站、醫療室、醫公司、浴室、休息室、哺乳室、女衛生室的設置情況。 |
第三節 |
職業危害因素分析 |
一、生產過程中使用和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包括原料、材料、產品、有毒氣體、粉塵等的種類和數量;二、生產過程中的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振動、噪聲等有害作業的生產部位、影響程度;三、生產過程中危險因素較大的設備種類、型號、數量;四、可能受到職業危害的人數及受害程度。 |
第四節 |
主要防範措施 |
一、工藝和裝置中,根據全麵分析各種危害元素確定工藝路線,選用可靠的裝置設備,從生產、火災危險性分類設置泄壓、防爆等安全設施和必要的檢測、檢驗設施;二、按照爆炸和火災危險場所的類別、等級、範圍選定電氣設備、安全距離、防雷、防靜電及防止誤操作等設施;三、生產過程中自動控製係統和緊急停機、02manbetx.com 處理的保護措施;四、說明危險性較大的生產過程中,發生02manbetx.com 時的搶救、疏散方式、應急措施和人員撤退路線;五、扼要說明生產過程中產生塵毒的部位、塵毒的種類以及防治措施;六、經常處於高溫、高噪聲、高振動工作環境中采用的降溫、降噪及降振動措施;七、改善繁重體力勞動強度方麵的措施。 |
第五節 |
預期效果及評價 |
對職業安全衛生方麵存在的主要危害所采取的治理措施提出專題報告和綜合評價。 |
第六節 |
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 |
一、職業安全衛生的管理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二、維修、保養及日常監測人員;三、勞動保護教育設施及人員。 |
第七節 |
專項投資 |
一、主要生產環節職業安全衛生防範設施費用;二、檢測和監控裝備和設施費用;三、安全教育裝備和費用;四、02manbetx.com 應急措施費用 |
第八節 |
存在問題和建議 |
|
第十五章 |
環境保護 |
|
第一節 |
概述 |
一、自然環境及環境質量現狀;二、環境影響報告書對報告書的審批意見;三、資源開發可能引起的生態變化;四、主要汙染源及汙染物的種類、名稱、數量及濃度;五、設計采用的環境保護標準。 |
第二節 |
各種汙染的防治措施 |
一、在建設項目的選址、選線時,要把環境影響做為方案比較的重要因素;二、矸石的種類、成分、各種矸石的年排棄量、綜合利用及其設施,防止矸石汙染措施;三、汙水、廢水的種類和來源,各種汙水的水質和水量,處理方式、工藝流程及主要設施,處理後的水質,利用方式,複用率及排放渠道和地點;四、鍋爐類型及台數,排出煙塵、SO2總量及其濃度,選用的除塵器、除塵效率,采取的煙塵淨化措施,淨化後的煙塵排放量及排放濃度;五、露天儲煤場的位置、周圍環境及與風向的關係,汙染防治措施;六、主要噪聲源和噪聲級,防治標準及措施;七、“三廢”的綜合利用;八、建設項目所在地區水土流失的概況,地區對治理水土流失的規劃,設計采取的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九、綠化布置設計的原則及綠化係數。 |
第三節 |
地表塌陷治理 |
地表塌陷預計,塌陷區位置、範圍、地表沉陷的深度和速度,塌陷區治理要求達到的標準,治理措施、設備配置、作業程序和預期效果。 |
第四節 |
機構設置及專項投資 |
一、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和監測機構的設置;二、環境保護專項投資概算的說明,占礦井投資的百分比。 |
第五節 |
存在問題和建議 |
|
第十六章 |
建井工期 |
|
第一節 |
建井工期 |
一、施工準備的內容與進度;二、一次建成或分期建成方案比選,礦井設計的移交標準;三、井巷施工平均成巷進度指標;四、井巷主要連鎖過程的確定;五、三類工程施工順序和施工組織的基本原則;六、建井工期的預計;七、對移交生產後遺留工程施工安排的建議,有關加快建井的措施和建議。(附表:井巷工程綜合進度表) |
第二節 |
產量遞增計劃 |
一、達到設計產量時間;二、產量逐年遞增計劃和安排。 |
第十七章 |
技術經濟 |
|
第一節 |
勞動定員及勞動生產率 |
一、按崗位編製勞動定員,並說明編製勞動定員的依據;二、編製勞動定員表;三、定員中各工種所占比重的分析;四、勞動生產率。(附表:勞動定員彙總表、勞動定員明細表) |
第二節 |
原煤生產成本估算 |
一、按生產費用項目編製原煤成本估算表;二、說明各項費用計算依據;三、各項費用的分析比較。(原煤成本估算表) |
第三節 |
技術經濟分析與評價 |
根據國家方針政策,結合本礦區的經濟、地理狀況,對設計采用的技術方案和重大原則,從基建投資、生產經營費用、設備及主要材料的消耗量、勞動定員及勞動生產率、原煤成本、產品銷售收入及稅金、投資回收期財務內部收益率、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等方麵進行綜合投資效果分析及評價礦井設計的技術經濟合理性。 |
第四節 |
礦井設計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
附表:礦井設計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
附錄 |
一、計劃任務書及其審批文件:二、井田精查地質報告審批文件;三、主管部門對有關設計問題的決議和指示;四、與有關單位簽訂的協議書或有關設計重大原則問題的會議紀要。 |
|
附件 |
概算書、主要機電設備和器材目錄 |
礦井設計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序號 |
項 目 |
單位 |
指標 |
備注 |
1 |
礦井設計生產能力 |
|||
(1)年產量 |
Mt |
|||
(2)日產量 |
t |
|||
2 |
礦井服務年限 |
a |
||
(1)其中:第一水平服務年限 |
a |
|||
3 |
礦井設計工作製度 |
|||
(1)年生產天數 |
d |
|||
(2)日工作班數 |
班 |
|||
(3)日出煤小時數 |
h |
|||
4 |
煤質 |
|||
(1)牌號 |
||||
(2)灰分Ad |
% |
|||
(3)揮發分Vdaf |
% |
|||
(4)硫分St,d |
% |
|||
(5)水份Mad |
% |
|||
(6)發熱量Qgr.d |
KJ/kg |
|||
5 |
儲量 |
|||
(1)地質儲量 |
Mt |
|||
(2)可采儲量 |
Mt |
|||
(3)平衡表外儲量 |
Mt |
|||
6 |
煤層情況 |
|||
(1)可采煤層數 |
層 |
|||
(2)可采煤層總厚度 |
m |
|||
(3)煤層傾角 |
度 |
|||
(4)煤的視密度 |
T/m3 |
|||
7 |
井田範圍 |
|||
(1)走向長度 |
Km |
|||
(2)傾斜寬度 |
Km |
|||
(3)井田麵積 |
Km2 |
|||
8 |
開拓方式 |
|||
9 |
水平數目 |
|||
(1)第一水平標高及垂高 |
m |
|||
(2)最終水平標高及垂高 |
m |
|||
10 |
井筒類型及長度 |
|||
(1)主井(傾角、淨斷麵或淨直徑) |
°,m2 |
|||
(2)主井(傾角、淨斷麵或淨直徑) |
°,m2 |
|||
(3)主井(傾角、淨斷麵或淨直徑) |
°,m2 |
|||
11 |
三個煤量與可采期 |
|||
(1)開拓煤量/可采期 |
Mt,a |
|||
(2)準備煤量/可采期 |
Mt,a |
|||
(3)回采煤量/可采期 |
Mt,a |
|||
12 |
采區個數 |
個 |
||
13 |
回采工作麵個數及長度 |
個,m |
||
14 |
回采工作麵年進度 |
m |
||
15 |
采煤方法 |
|||
16 |
頂板管理方法 |
|||
17 |
采煤機械設備 |
|||
(1)采煤機械 |
型號,台 |
|||
(2)工作麵支架型式 |
型號,台 |
|||
(3)工作麵運煤機械 |
型號,台 |
|||
(4)集中巷運煤機械 |
型號,台 |
|||
(5)順槽運煤機械 |
型號/台 |
|||
18 |
掘進工作麵個數 |
個 |
||
19 |
井巷工程總量 |
|||
(1)巷道總長度 |
m |
包括井筒、硐室、立交點 |
||
其中錨噴支護巷道總長度 |
m |
包括井筒、硐室、立交點 |
||
(2)巷道掘進總體積 |
m3 |
包括井筒、硐室、立交點 |
||
(3)萬噸指標 |
m,m3 |
|||
20 |
井下大巷運輸 |
|||
主運大巷運輸方式 |
||||
輔運大巷運輸方式 |
||||
21 |
提升 |
|||
(1)主井提升設備 |
||||
(2)輔助提升設備 |
||||
22 |
通風 |
|||
(1)沼氣(二氧化碳)等級 |
||||
(2)通風方式 |
||||
(3)總風量 |
M3/s |
|||
(4)通風機型號及台數 |
型號,台 |
|||
23 |
排水 |
|||
(1)湧水量:正常 |
M3/h |
|||
最大 |
M3/h |
|||
(2)主水泵型號及台數 |
型號,台 |
|||
24 |
壓縮空氣 |
|||
(1)壓縮空氣總需要量 |
M3/min |
|||
(2)空氣壓縮機型號及數量 |
型號,台 |
|||
25 |
地麵生產係統 |
|||
(1)篩分級別 |
||||
(2)煤倉型式及容量 |
t |
|||
(3)儲煤場型式及容量 |
t |
|||
(4)矸石處理方式 |
||||
26 |
供電 |
|||
(1)電動機總容量 |
Kw |
|||
(2)變壓器總容量 |
KvA |
|||
(3)礦井年電耗量 |
MW.h |
|||
(4)噸煤耗電量 |
Kw.h |
|||
26 |
職工在籍總人數(井下) |
人 |
||
27 |
供水 |
|||
(1)水源 |
||||
(2)日用水量 |
M3/d |
|||
28 |
鍋爐型號及台數 |
型號/台 |
||
29 |
準軌鐵路長度 |
|||
(1)專用線 |
km |
|||
(2)站線 |
km |
|||
30 |
場外窄軌鐵路長度 |
km |
||
31 |
場外公路長度 |
km |
||
32 |
建築麵積和體積 |
|||
(1)工業場地建築物及構築物總體積 |
m3 |
|||
(2)工業場地建築物及構築物總麵積 |
m2 |
|||
(3)地道走廊總長度 |
m |
|||
(4)居住區建築麵積 |
m2 |
|||
33 |
單眷比 |
|||
34 |
礦井總戰地麵積 |
|||
其中:(1)工業場地 |
ha |
|||
(2)準軌鐵路裝車站 |
ha |
|||
(3)風井場地 |
ha |
|||
(4)排矸場 |
ha |
|||
(5)居住區 |
ha |
|||
(6)炸藥庫 |
ha |
|||
(7)場外公路 |
ha |
|||
(8)鐵路專用線 |
ha |
|||
(9)其它 |
||||
35 |
職工在籍總人數 |
人 |
||
36 |
勞動生產率 |
|||
(1)回采工效率 |
t/工 |
|||
(2)全員效率 |
t/工 |
|||
37 |
建設總投資 |
萬元 |
||
38 |
其中:井巷工程 |
萬元 |
||
土建工程 |
萬元 |
|||
設備購置 |
萬元 |
|||
安裝工程 |
萬元 |
|||
其它費用 |
萬元 |
|||
預備費 |
萬元 |
|||
38 |
噸煤投資 |
元 |
||
39 |
原煤成本 |
元/t |
||
40 |
投資回收期 |
a |
||
41 |
設備重量及三材消耗 |
|||
(1)設備重量 |
t |
|||
(2)鋼材 |
t |
|||
(3)木材 |
m3 |
|||
(4)水泥 |
t |
|||
42 |
建井工期 |
月 |
||
43 |
移交生產至達到設計產量時間 |
A |
初步設計所附圖紙目錄
序號 |
章 次 |
圖 名 |
固定圖號 |
比 例 |
1 |
第一章 |
井田地質地形圖 |
103 |
1:5000或1:10000 |
2 |
第一章 |
綜合地質柱狀圖 |
107 |
1:200 |
3 |
第一章 |
煤層底板等高線及儲量計算圖 |
105 |
1:2000或1:5000 |
4 |
第一章 |
主要地質剖麵圖 |
104 |
1:2000或1:5000 |
5 |
第一章 |
與鄰近礦井關係圖 |
108 |
1:5000或1:10000或1:20000 |
6 |
第一章 |
井田水文地質圖 |
102 |
(必要時附) |
7 |
第一章 |
含水衝擊層等厚線圖 |
1:5000或1:10000 |
|
8 |
第一章 |
含水衝擊層底部與煤層頂板岩層等厚線圖 |
(必要時附) |
|
9 |
第一章 |
煤層灰分等值線圖 |
||
10 |
第二章 |
工業場地安全煤柱圖 |
106 |
1:2000 |
11 |
第二章 |
井田開拓方式平麵圖 |
109 |
1:5000或1:10000(包括開采計劃) |
12 |
第二章 |
井田開拓方式剖麵圖 |
109 |
1:2000或1:5000 |
13 |
第二章 |
采區劃分及開采計劃圖 |
1:5000或1:10000 |
|
14 |
第二章 |
開采影響地表沉陷預計圖 |
1:5000(必要時附) |
|
15 |
第二章 |
通風水平巷道布置圖 |
1:5000或1:10000 (必要時附) |
|
16 |
第二章 |
主井井筒平麵(或斷麵)圖 |
111 |
1:20或1:50 |
17 |
第二章 |
副井井筒平麵(或斷麵)圖 |
116 |
1:20或1:50 |
18 |
第二章 |
風井井筒平麵(或斷麵)圖 |
118 |
1:20或1:50 |
19 |
第二章 |
井底車場平麵圖 |
121 |
1:500 |
20 |
第二章 |
井底車場線路及水溝坡度圖 (小型礦井可不附) |
水平1:500 |
|
21 |
第二章 |
主井箕鬥裝載或給煤機硐室平、剖麵圖 |
148 |
1:100;1:200 |
22 |
第二章 |
主井清理撒煤巷道平、剖麵圖 |
155 |
1:200;1:500 |
23 |
第二章 |
副井井筒與井底車場連接處平、剖麵圖 |
117 |
1:100;1:200 |
24 |
第三章 |
井下運輸係統圖(輔運及皮帶) |
124 |
1:2000或1:5000 |
25 |
第三章 |
采區巷道布置及機械配備平麵圖 |
163 |
1:2000 |
26 |
第三章 |
采區巷道布置剖麵圖 |
1:2000 |
|
27 |
第四章 |
巷道斷麵圖冊 |
122 |
1:50 |
28 |
第四章 |
井巷工程量表(明細表) |
165 |
|
29 |
第五章 |
通風係統圖(最大、最小風壓時) |
171 |
示意 |
30 |
第六章 |
壓縮空氣管道係統圖 |
1:2000或1:5000 |
|
31 |
第六章 |
工業場地壓縮空氣管道布置圖 |
比例與工業場地總平麵圖相同 |
|
32 |
第七章 |
地麵生產係統總平麵圖 |
1:500或1:1000 |
|
33 |
第七章 |
地麵生產係統機械聯係示意圖 |
附設備明細表 |
|
34 |
第七章 |
地麵生產係統平、立、剖麵圖 |
1:100或1:200(包括廠房建築物結構布置圖) |
|
35 |
第七章 |
主井井底機械設備布置圖 |
1:100;1:200 |
|
36 |
第七章 |
副井井筒與井底車場聯接處機械設備布置圖 |
1:100;1:200 |
|
37 |
第七章 |
礦井修理車間設備布置平麵圖 |
1:100;(包括設備明細表及建築結構) |
|
38 |
第八章 |
鐵路專用線平麵圖 |
1:2000或1:5000 |
|
39 |
第八章 |
鐵路專用線縱斷麵圖 |
橫1:5000縱1:500或橫1:5000縱1000: |
|
40 |
第八章 |
接軌站(點)平麵圖及縱斷麵圖 |
平麵圖1:2000 |
|
41 |
第八章 |
礦井裝車站平麵圖 |
1:1000或1:2000 |
|
42 |
第八章 |
鐵路大橋平、剖麵圖 |
平1:1000,剖1:200 (必要時附) |
|
43 |
第九章 |
礦井地麵總布置圖 |
可與井田地形圖合並 |
|
44 |
第九章 |
工業場地總平麵布置圖 |
1:5000,1:1000 |
|
45 |
第九章 |
工業場地管線綜合總平麵布置圖 |
1:5000,1:1000 |
|
46 |
第十章 |
地麵變電所接線係統圖 |
(35千伏及以上變電所) |
|
47 |
第十章 |
地麵變電所布置圖 |
(35千伏及以上變電所) |
|
48 |
第十章 |
工業場地動力、照明網布置圖 |
與工業場地總平麵圖相同 |
|
49 |
第十章 |
工業場地通訊線路布置圖 |
與工業場地總平麵圖相同 |
|
50 |
第十章 |
地麵配電係統圖 |
||
51 |
第十章 |
井下配電係統圖 |
||
52 |
第十章 |
安全監控係統圖 |
||
53 |
第十章 |
生產監控係統圖 |
||
54 |
第十章 |
計算機管理係統圖 |
||
55 |
第十章 |
通訊係統圖 |
||
56 |
第十章 |
地麵生產係統集中控製係統方框圖 |
||
57 |
第十章 |
地麵生產係統煤流和閉鎖關係圖 |
||
58 |
第十章 |
鐵路信號平麵布置圖 |
||
59 |
第十章 |
居住區動力照明網布置圖 |
||
60 |
第十章 |
井下電機車運輸信號平麵布置圖 |
||
61 |
第十一章 |
燈房、浴室、任務交代室平、立、剖麵圖 |
1:200或1:100 |
|
62 |
第十一章 |
行政辦公室平、立、剖麵布置圖 |
1:200 |
|
63 |
第十一章 |
食堂平、立、剖麵圖 |
1:200 |
|
64 |
第十一章 |
俱樂部平、立、剖麵圖 |
1:200 |
|
65 |
第十一章 |
居住區總平麵布置圖 |
1:1000 |
|
66 |
第十一章 |
居住區管線綜合布置圖 |
1:1000 |
|
67 |
第十二章 |
給水係統圖 |
||
68 |
第十二章 |
井下消防、灑水管路係統圖 |
1:2000 |
|
69 |
第十二章 |
工業場地給、排水管路布置圖 |
工業場地總平麵布置圖相同 |
|
70 |
第十二章 |
居住區給排水管路布置圖 |
與居住區總平麵圖相同 |
|
71 |
第十二章 |
水處理流程圖及平麵布置圖 |
1:500,1:1000 |
|
72 |
第十二章 |
汙水處理流程圖 |
1:500,1:1000 |
|
73 |
第十三章 |
鍋爐房工藝布置圖 |
(工藝係統簡單的可不附) |
|
74 |
第十三章 |
工業場地供熱管道布置圖 |
工業場地總平麵布置圖相同 |
|
75 |
第十三章 |
居住區供熱管道布置圖 |
與居住區總平麵圖相同 |
|
76 |
第十三章 |
煤氣站工藝布置圖 |
第二十五條初步設計安全專篇
1、編製要求
煤礦初步設計是礦井建設的基礎,設計單位在編製初步設計時,應認真研究采、掘、機、運、通各係統及各環節所涉及的安全問題,分析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編製有效的防治相應災害的設計內容。根據《煤礦安全監察條例》及《煤礦建設工程安全設施設計審查與竣工驗收暫行辦法》(煤安監政法字[2001]第14號)的規定,煤礦建設工程在初步設計階段,必須同時編製“安全專篇”。在編製安全專篇時,要根據本煤礦的安全條件和特點編製相應的安全內容。
設計單位在報批初步設計時,應同時報批“安全專篇”。各級煤礦安全監測機構應按照《煤礦建設工程安全設施設計審查與竣工驗收暫行辦法》、《煤礦建設工程安全設施設計審查標準》的規定,認真審查“安全專篇”。“安全專篇”規定的安全設施必須和主體工程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2、編製提綱
初步設計安全專篇編製提綱明細表
章節編號 |
章節名 稱 |
編 製 內 容 |
封 麵 |
隸屬關係及建設單位名稱,××礦井可行性研究報告,編製單位名稱,編製年月。 |
|
扉 頁 |
隸屬關係及建設單位名稱,××礦井可行性研究報告,工程編號,建設規模,單位負責人,單位總工程師,項目負責人,編製單位名稱(加蓋資質章),編製年月。 |
|
資質證書附頁 |
附工程谘詢資質證書複印件(彩色) |
|
設計人員名單 |
所有參與設計的審定、審查、編製人員名單,並注明專業、職稱、職務及所在單位 |
|
目 錄 |
將正文內容的所有章、節名稱作為目錄提出,最後列出附錄、附件、附圖名稱。 |
|
前 言 |
一、編製設計的依據;二、設計的指導思想;三、設計的主要特點及安全評價;四、待解決的主要問題。 |
|
第一章 |
礦井概況及安全條件 |
|
第一節 |
井田概況 |
一、地理概況:礦區、礦井所在地理位置,交通情況。年最高和最低氣溫,雨季時間、年平均及最大降雨量、最高洪水位。最大凍結深度,平均積雪厚度,最大風速。地震烈度;二、主要自然災害;三、礦區開發史,現有生產井、在建井、規劃井分布和開采情況,小窯分布及開采情況;四、礦區水源、電源及通信情況。 |
第二節 |
安全條件 |
一、地質特征:區域地質及地層,成煤時期,煤層賦存情況;二、地質構造:斷層、褶曲、陷落柱、剝蝕帶發育情況及其分布規律;煤係地層走向、傾斜、傾角極其變化規律; 火成岩侵入情況及對煤層開采的影響;三、煤層及煤質:煤層層數、厚度及可采煤層煤種、傾角、節理、層理發育情況,煤層頂底板岩性特征、物理力學性質、結構及其變化規律;煤層結構,煤層露頭(含隱露頭)及風化帶情況;四、礦井瓦斯等級、,煤塵爆炸指數、煤層自燃發火期和自燃傾向性;礦井煤(岩)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險性;衝擊地壓;地溫情況。鄰近礦井瓦斯、煤塵、煤的自燃、煤與瓦斯是否突出、地溫等實際及鑒定研究成果;五、水文地質:井田水文地質條件,主要含水層類型,礦井是否受水威脅;井田鄰近礦井和小窯湧水及積水情況以及廢棄的礦井、小窯老塘積水情況;第四係含水層特征及埋藏情況;礦井湧水量和礦井最大湧水量;六、對礦井地質勘探安全條件資料的評價及存在問題。(附表:煤層特征表、煤質特征表) |
第三節 |
礦井設計概況 |
一、工程性質:本礦的建設性質,新建、改擴建還是技術改造;二、井田開拓開采:井田境界、儲量、設計能力和服務年限,井田開拓方式、采區布置及主要設備等;三、提升、排水和壓縮空氣設備:裝有提升設備的井筒特征、各水平標高,主提升設備、輔助提升設備。礦井主排水設備。礦井設計壓縮空氣總量、空氣壓縮機設備及壓氣管路等;四、井上下主要運輸設備:地麵鐵路、公路及其它運輸方式,井下主要、輔助運輸方式及設備;五、地麵生產係統:煤質、煤的用途及加工方式,主副井生產係統、矸石係統、輔助設施等;六、工業場地布置特征、防洪排澇、地麵建築及煤柱:工業場地位置、工程地質條件及周圍環境、防洪排澇標準及措施;工業建築物與構築物、行政、生活福利建築和居住區建築,場地及各種建、構築物煤柱;七、供電及通訊:供電電源、電壓、電力負荷、送變電方式、地麵供配電、井下供配電、安全監控與計算機管理,通訊及鐵路信號等;八、給水、排水、采暖通風及供熱:礦井水源、給水量、給水係統、淨水站、排水係統、汙水處理,井上下消防灑水係統和供熱係統;九、技術經濟:建井工期、勞動定員彙總表、勞動生產率,靜態及動態投資,各種經濟指標及經濟分析、經濟評價等。(插圖:開拓方式平、剖麵圖) |
第二章 |
礦井通風 |
|
第一節 |
概況 |
一、井田瓦斯、煤塵爆炸性、煤的自燃傾向性、煤和沼氣突出及地溫等情況;二、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對各水平沼氣等級及地溫變化的預計和依據。 |
第二節 |
礦井通風 |
一、通風方式和通風係統:1、簡述煤層開采技術條件及礦井開拓方式。2、通風方式。3、通風係統。二、風井數目、位置、服務範圍及服務時間:1、礦井初、後期風井數目及位置。2、風井功能、服務的水平和區域及時間;三、采掘工作麵及硐室通風;四、井下通風設施及構築物布置;五、安全逃生途徑:1、礦井安全出口設置及保證措施。2、井下避災路線及圖紙;六、通風設備及反風:1、礦井前後期風量,最大、最小負壓和通風設備選型。2、通風機設置及要求。3、反風方式、反風係統及設施;七、礦井風量、風壓及等積孔:1、風量計算(含備用風量)及分配。2、通風網絡解算及總阻力。3、等積孔計算及通風難易程度評價;八、礦井通風係統的合理性、可靠性和抗災能力分析:1、礦井通風方式及通風係統對礦井安全的保證程度和措施。2、礦井開拓、采掘布置、風井數目與井筒裝備、設施對礦井安全的影響。3、其它安全保證措施。 |
第三節 |
降溫措施及設備選型 |
一、礦井的致熱因素:熱害種類、熱害程度及致熱因素分析;二、礦井地熱、熱水分布狀況及岩石熱物理性質:1、可采煤層上下主要層段岩石熱物理性質及參數。2、熱水型礦井的熱水形成、運移、水溫及水量等主要參數。3、地熱型礦井的原始岩溫、幹濕球溫度等主要參數;三、礦井熱源散熱量計算:1、地溫情況及熱害對職工的影響。2、風溫預測計算及采取的降溫措施;四、各種降溫措施的經濟技術比較及設備選型:1、開拓、采掘布置措施。2、通風係統及通風管理措施。3、地熱及熱水型礦井的封堵、疏幹措施。4、人工製冷、降溫等措施。5、降溫設備選型。6、采用各種措施的經濟技術比較。7、降溫措施及預期效果。 |
第三章 |
粉塵災害防治 |
|
第一節 |
粉塵 |
煤塵爆炸指數及煤塵爆炸性,遊離二氧化矽含量,粉塵(煤塵、岩塵)的職業危害。煤塵爆炸指數來源及可靠性評價。 |
第二節 |
防塵措施 |
一、防塵措施:各個采掘工作麵、裝載點、運輸、倉儲…….等產生粉塵的塵源地點,采用的降塵、除塵、捕塵以及對沉積在巷道中的煤塵所采取的綜合防塵措施和個體防護措施;二、回采掘進工作麵除塵:從采煤方法、采煤工藝、鑽孔鑿岩放炮、濕潤煤體,回采掘進設備(含綜采機組、掘進機組、輸送機)采取的降塵、除塵和個體防護措施;三、煤層注水防塵:(一)設計依據:1、煤的水分、孔隙率、透水性、飽和含水率、裂隙、節理、層理、破碎、硬度等情況。2、煤層頂底板岩石的孔隙率、透水性、自然含水率、飽和含水率。3、煤層的厚度、傾角、穩定性、構造、結構以及夾石的岩性、厚度、結核伴生情況、煤塵爆炸指數。4、井田開拓方式,采區巷道布置及采煤方法,采煤、掘進裝備,回采工作麵月進度、月產量、通風方式、進回風巷支護方式及斷麵尺寸。5、井下消防灑水(給水)係統。(二)煤層注水防塵:1、注水方式的選擇。2、注水參數的確定。3、注水係統的選擇。4、注水設備及儀表的選擇;四、采空區灌水防塵:1、灌水方式的選擇。2、灌水參數的確定。3、灌水設備的選擇。4、灌水係統的確定;五、井下消防、灑水(給水)係統:水源井的選擇,水質、水量、水壓及消防水升壓和降壓的設備和裝置;水池容量及確保消防用水的措施;利用井下水時應論述對水質和水壓采取的措施以及設備選型、安裝地點。井下消防、灑水(給水)管路係統中應有:各個消防設施(含支管和閥門)設置地點及消火栓設置地點;各個裝載點、卸載點、轉載、煤倉、輸送機噴霧灑水給水點;各個煤層注水、采空區灌水給水點;各個設置隔爆水槽、水袋、水幕、衝洗井巷壁煤塵給水點;各個采、掘工作麵噴霧灑水、采煤機、液壓支架、輸送機、掘進機、鑿岩機、電鑽、水封爆破與水炮泥給水點…….位置;六、粉塵傳感器布置見第八章第三節,粉塵檢測儀表見第九章第一節。 |
第三節 |
防爆措施 |
一、防爆措施:防止煤塵瓦斯爆炸的措施,對井巷中積聚的煤塵采取的防爆措施,采取哪些防止浮遊煤塵發生爆炸和防止沉積煤塵再次飛揚起來參與爆炸的防爆和綜合防爆措施,消滅引燃煤塵的火源的措施;二、井下電氣設備及保護的選擇、井下電氣設備和測量儀器儀表檢修搬遷、操作……等要求;三、撒布岩粉:1、對岩粉的要求和岩粉原料:1)對岩粉的要求。2)岩粉的原料。2、對岩粉量的要求。3、撒布岩粉地點的確定。4、岩粉散布方法和撒布周期。(插圖:散布岩粉地段圖) |
第四節 |
隔爆措施 |
一、隔爆措施:防止爆炸由局部擴大為全礦性的災難所采取的措施;二、隔爆水棚(水槽、水袋):1、水棚的結構與選型。2、水棚的計算與布置。3、岩粉棚的計算與布置。(插圖:隔爆岩粉棚設置地點圖) |
第五節 |
礦井地麵生產係統防塵 |
一、防塵係統簡介:(一)主井生產係統(選矸樓、篩分樓、煤倉、轉載點、輸送機棧橋、井口房、儲煤場……等)和副井生產係統塵源及防塵係統簡介。(二)矸石係統防塵簡介;二、防塵措施及裝備:(一)主井生產係統(選矸樓、篩分樓、煤倉、轉載點、輸送機棧橋、井口房、儲煤場……等)和副井生產係統噴霧灑水、通風及除塵措施和裝備。(二)矸石係統噴霧灑水除塵措施及裝備。 |
第四章 |
瓦斯災害防治 |
|
第一節 |
瓦斯 |
礦井瓦斯賦存狀況、各煤層瓦斯含量、礦井相對瓦斯湧出量、礦井絕對瓦斯湧出量和瓦斯湧出形式,確定礦井瓦斯等級、瓦斯含量梯度。瓦斯基礎資料來源及可靠性評價。 |
第二節 |
防爆措施 |
論述水平標高巷道布置、采掘工藝對礦井瓦斯湧出的影響,如何防止瓦斯積存;確保礦井有穩定、可靠的通風係統,保證各作業地點有足夠的風量和合適風速;井下電氣設備及保護的選擇;消滅井下引燃(爆)的火源等采取的防止瓦斯煤塵爆炸的措施。瓦斯抽放與利用。瓦斯及其他氣體傳感器布置見第八章第三節,瓦斯及其他氣體檢測儀表見第九章第一節。 |
第三節 |
隔爆措施 |
見第三章的第四節(在煤塵、瓦斯爆炸發生時,存在相互促進和相互作用狀況)。 |
第四節 |
開采煤與(岩)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煤層防突措施 |
一、煤與瓦斯突出的可能性分析:1、井田成煤時期,煤層賦存與埋藏深度,煤層厚度及其變化,煤種、煤層頂底板岩性及其厚度,地質構造及破壞程度。2、井田煤層瓦斯含量及瓦斯成分、煤層瓦斯湧出量、煤層瓦斯壓力、煤的破壞類型、瓦斯放散初速度、煤的堅固性係數及在地質勘探過程中鑽孔透煤時瓦斯湧出動力現象等。3、礦井與鄰近礦井煤與瓦斯突出情況,突出的煤層和深度,突出的地點以及所處煤層、地質構造情況,突出的類型、原因、基礎數據等突出動態和規律;二、礦井設計中防突措施:1、敘述突出基礎資料來源及可靠性評價。2、敘述確定為突出煤層的依據、所采用的預防方法和各項指標值,說明礦井各煤層的特征。3、敘述開拓方式、煤層開采順序、采煤方法、采區巷道布置回采工作麵布置參數;礦井通風方式和通風係統方麵是否符合有關防突規定;三、防突措施:(一)開采保護層:敘述開采保護層的有效性和經濟性。1、保護層的確定:1)保護層的性質。2)保護層的選擇。2、保護層作用有效範圍的圈定:1)保護層與被保護層之間的有效垂距。2)沿走向的保護範圍。3)沿傾斜的保護範圍。3、敘述開采保護層的幾個技術問題:1)主要巷道布置位置。2)井巷揭穿突出煤層地點的選擇。3)在有抽放瓦斯係統的礦井開采保護層時應同時抽放被保護層瓦斯。4)保護層的有效保護範圍及有關參數的確定。5)保護層的回采工作麵與被保護層的掘進工作麵超前距離的確定。6)突出煤層中防止在應力集中的影響範圍內布置采掘工作麵。7)開采保護層,一般不留煤柱,留煤柱應采取的措施。8)在突出煤層或瓦斯噴出區域掘進工作麵的通風方式和局部風機選擇。9)井巷揭穿突出煤層前通風係統和通風設施及采區上山布置方式選擇。10)其它應注意的問題;(二)其它防突措施:1、單一突出煤層(無保護層可采的煤層群)防突措施。預抽煤層瓦斯:1)預抽煤層瓦斯方法。其抽放方法和鑽孔布置方式見本章第四節礦井瓦斯抽放有關內容。在確定鑽孔布置方式和抽放參數時應注意的問題。2)預抽煤層瓦斯防突措施的有效性指標的確定和依據。2、石門(立井、斜井及其它井巷)揭煤、煤巷掘進、回采工作麵防突措施;(三)煤與瓦斯突出預測儀器:根據礦井的實際需要,選擇煤與瓦斯提出危險預測預報和防突措施效果檢驗儀器;(四)避災硐室:根據《防治煤與瓦斯突出細則》要求,設計井下避災硐室和壓風自救係統。 |
第五節 |
礦井瓦斯抽放 |
建立瓦斯抽放係統、抽放瓦斯的必要性指標和抽放瓦斯的可能性指標。根據01manbetx 、規範的規定論述采用礦井集中抽放瓦斯係統、采用地麵鑽孔抽放瓦斯係統,還是采用井下移動式抽放瓦斯係統。一、礦井年抽放量及抽放年限:(一)礦井瓦斯儲量及可抽量:1、瓦斯儲量計算範圍。瓦斯儲量計算範圍:井田範圍內各可采煤層參與瓦斯儲量計算範圍外,還應包括受開采層采動影響的向礦井湧出瓦斯的不可采煤層和圍岩。2、瓦斯儲量及可抽量:礦井瓦斯儲量及可抽量計算結果見附表;(二)瓦斯湧出量計算:1、煤層瓦斯主要參數。煤層瓦斯主要參數實測值:瓦斯風化帶深度、煤層瓦斯壓力、煤層瓦斯含量、煤中殘存瓦斯含量、煤的孔隙率、瓦斯含量梯度、煤層透氣性指數、鑽孔瓦斯流量衰減係數。2、瓦斯湧出量計算:1)回采工作麵瓦斯湧出量計算:××采區各回采區段工作麵瓦斯湧出量預測計算結果。2)掘進工作麵瓦斯湧出量計算:××掘進工作麵瓦斯湧出量預測計算結果。3)礦井瓦斯湧出量計算:礦井瓦斯湧出量預測值(生產日期、礦井日產量;礦井瓦斯湧出量含回采、掘進、采空區);(三)抽放瓦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抽放瓦斯的必要性:1)回采工作麵抽瓦斯必要性分析。2)掘進工作麵抽瓦斯必要性分析。2、抽放瓦斯的可能性:1)開采層抽放瓦斯的可能性。2)鄰近層抽放瓦斯的可能性。3)煤層抽放瓦斯難易程度分類(容易抽放、可以抽放、較難抽放)判斷抽放瓦斯的可行性。3、抽放瓦斯效果預計:1)瓦斯抽放率。2)工作麵瓦斯抽放量。3)礦井瓦斯抽放量;二、抽放瓦斯方法:(一)礦井瓦斯來源分析:1、礦井瓦斯來源及湧出構成。2、回采工作麵瓦斯來源及湧出構成。(二)抽放瓦斯方法:1、選擇抽放方法的原則。2、瓦斯抽放方法:1)回采工作麵瓦斯來源及構成。2)本煤層瓦斯抽放方法。3)鄰近層瓦斯抽放方法。4)采空區瓦斯抽放方法。3、抽放巷道選擇。4、鑽場布置、鑽孔參數確定:1)鑽場的布置位置、間距、尺寸及支護方式,抽放時間。2)鑽孔布置:(1)本層瓦斯抽放鑽孔參數。(2)鄰近層瓦斯抽放鑽孔參數。(3)采空區瓦斯抽放布置原則和參數。采空區瓦斯抽放布置原則、采空區瓦斯抽放的鑽孔參數。5、封孔方式、材料及工藝:1)鄰近層封孔工藝。2)本層封孔工藝。6、設備選型及主要檢測儀表:1)鑽機。2)主要檢測儀表;三、抽放管路係統及抽放設備選型。(一)抽放管路係統:1、抽放管路係統的選擇:1)抽放管路係統選擇的原則。2)抽放管路係統的選擇(插圖:抽放瓦斯管路係統平麵圖)。2、抽放管路管徑、材質、規格。3、瓦斯管的連接方式、主管趟數。4、抽放管路阻力計算。5、管路敷設及附屬裝置:1)管路敷設。2)管路防腐及地麵管路防凍措施。3)附屬裝置。(二)抽放設備選型:1、抽放瓦斯泵流量計算。2、抽放瓦斯泵壓力計算。3、抽放瓦斯泵的真空度計算。4、抽放設備選型。5、抽放泵房主要附屬設備電氣防爆措施;四、抽放瓦斯站:(一)抽放瓦斯泵房及附屬設備布置:1、抽放瓦斯站構成。2、抽放瓦斯泵房的主體設備電氣防爆措施。3、抽放瓦斯泵房的主要附屬設備(插圖:抽放瓦斯泵房及附屬設備布置圖)。(二)抽放瓦斯站場地平麵布置:1、場地選擇與地質地形。2、抽放瓦斯站場地平麵布置。3、場地填方與挖方量、用地麵積(插圖:抽放瓦斯站平麵布置圖)。(三)供電與通訊:1、供電電源。2、電力負荷。3、防止雷擊。4、通訊。(四)抽放瓦斯站場地建築及環境保護:1、場地基礎資料。2、場地建築物及構築物。3、環境保護:1)廢水、噪聲治理措施。2)對空排放瓦斯措施。(五)給排水、采暖及供熱:1、給排水:1)給水。2)排水。2、采暖及供熱:1)采暖。2)供熱;五、安全:(一)抽放係統及抽放泵站安全措施:1、抽放係統安全措施。1)抽放鑽場、鑽孔施工防治瓦斯措施。2)管路防腐蝕、防漏氣、防砸壞、電氣防爆、防靜電、防帶電、防底鼓措施。3)立井(立眼)、斜井(斜巷)管路防滑措施。4)地麵管路防凍措施。2、抽放瓦斯站安全措施:1)抽放瓦斯泵前後防回火、爆炸、電氣防爆、防靜電措施。2)抽放瓦斯站防雷電、防火災、防洪澇、防凍措施。3)抽放瓦斯濃度規定及在規定濃度下的防爆措施。4)安全管理措施。(二)監測監控係統:1、監測監控參數的確定及設置地點。2、監測監控係統的自動化程度及設備選型。3、檢查儀器儀表的配備;六、抽放瓦斯的綜合利用及評價。 |
第五章 |
礦井防滅火 |
|
第一節 |
概況 |
礦井煤的自燃傾向性類別、煤的自燃發火期及其資料來源與可靠評價。設計擬采用的防滅火措施等。 |
第二節 |
開采煤層自燃預測及防治措施 |
一、煤的自燃分析預測:從煤的碳化程度、煤岩成份、煤的含硫量、煤的破碎程度、水份、溫度、地質構造、開拓方式、采煤方法、通風方式等方麵分析煤的自燃傾向;二、煤的自燃預防措施:(一)開拓開采方麵的措施:選擇合理的巷道布置與開采順序,選擇合理的采煤工藝,提高回采率、加快回采進度等方麵的措施。(二)通方方麵的措施:選擇合理的通風係統,通風方法以及正確選擇通風構築物的設置地點。(三)監測方麵的措施;三、各種防滅火方法。本礦井防滅火方法選擇評價:1、灌漿防滅火:1)設計依據及主要基礎資料。煤層的賦存條件、自燃發火期,各種灌漿材料的質量、數量、開采條件、位置,礦井開拓及采區布置等。2)灌漿係統的選擇:集中灌漿係統還是分散灌漿係統的選擇論證。3)灌漿方法的選擇:隨采隨灌還是采後灌漿、用打鑽灌漿還是埋管灌漿的選擇論證。4)灌漿參數計算及選擇:灌漿材料需要量、耗水量、泥水比,日灌漿量、泥漿密度以及灌漿站的工作製度。5)灌漿材料的選擇:對灌漿材料的要求、灌漿材料的選擇。6)泥漿製備:取土方式、灌漿站的主要設施、製漿的主要設備、泥漿製備、灌漿站製漿係統與工藝流程等。7)注漿管道和泥漿泵選擇:管道計算及選擇、灌漿孔直徑、注漿管路布置、泥漿泵選擇等。2、氮氣防滅火:1)氮氣防滅火的技術要求:氮氣用作預防性注氮還是滅火注氮,采空區注入氮氣和放頂煤開采有自燃發火傾向煤層注入氮氣的不同防滅技術要求。2)設計依據:當地氣候條件、礦井開拓方式、采區布置、開采深度、采煤方法、工作麵風量、煤層賦存條件、地質構造、丟煤情況、防滅火區的自然條件等。3)注氮工藝係統及設備:論述采用地麵固定式製氮注氮還是地麵或井下移動式製氮注氮係統,製氮設備的選擇、注氮方法、堵漏措施及注氮氣體檢測。4)注氮參數:注氮量、單位時間注氮量、氮氣濃度等。3、阻化劑防滅火:1)設計依據:煤的物理化學性質、阻化劑的物理化學性質,礦井周圍的地理環境、水源、氣候條件、煤層頂底板岩石性質、煤的發火期及發火特征等。2)阻化劑選擇。3)噴灑壓注工藝係統:論述機動性、半永久或永久性三種不同噴灑壓注係統的選擇。4)參數計算:阻化劑溶液的濃度和密度、原煤的吸液量和鬆散煤的密度、工作麵一次噴灑量、巷道煤壁的噴灑量與鑽孔壓注量。5)噴灑壓注設備:阻化劑噴射泵、泥漿泵、鑽機、噴槍、管材及配套器材。4、凝膠防滅火:主料、基料及促凝劑的選擇,參數計算,壓注、噴漿設備選擇等。5、均壓防滅火:均壓防滅火多用於生產礦井及改擴建礦井,新井設計時一般不用。1)設計依據:各種通風係統圖、開拓圖及采掘工程平麵圖、漏風形式、漏風量及漏風位置、火區位置及範圍、工作麵通風量及通風方式、工作麵風壓分布、礦井通風方式、礦井通風阻力分布、采煤方法、工作麵參數、巷道斷麵及風流流動狀態、通風構築物的位置、礦井瓦斯湧出量等。2)均壓方式及均壓措施:均壓方式的選擇及均壓措施。3)風窗、輔扇及風窗輔扇的均壓設計:風窗調壓值及風窗的開啟麵積計算、風窗的設置,輔助風機調壓值計算及風機選型、輔助風機的設置、輔扇和風窗聯合調廳的計算、選擇和調節等。4)均壓氣室設計:連通管氣室結構及位置選擇、調壓風機氣室結構及設備選擇、通風機選擇、調壓方法。6、束管監測係統:1)井下采樣點的設置:在采區工作麵及根據需要在井下設置的固定觀測點、移動觀測點和臨時觀測點及要求監測的內容。2)地麵設備:計算機、抽氣泵、氣路控製櫃、分析儀器等,設備管理及儀器目錄。 |
第三節 |
井下外因火災防治及裝備 |
一、電氣事故引發的火災防治措施及裝備:1、井下機電設備硐室防火措施:從硐室布置、支護、防火門、消防設施、機電設備硐室管理等方麵論述本礦井下機電設備硐室的防火措施。2、井下電氣設備的防火措施:井下電氣設備防爆等級的選擇、雙回路供電、中性點接地、電壓等級選擇、防地麵雷電波及井下等方麵的措施。3、井下電纜:電纜的選擇、敷設、連接。4、井下電氣設備的各種保護:保護接地、短路、過流、過負荷、斷相、漏電等保護;二、膠帶輸送機著火的防治措施及裝備:井下阻燃輸送帶選擇、巷道照明、驅動輪防滑保護、煙霧保護、溫度保護和堆煤保護裝置,自動灑水裝置和防膠帶跑偏裝置,機頭機尾硐室自動滅火係統、火災報警裝置以及監測監控裝置。各種傳感器布置見第八章第三節;三、其它火災的防治措施及裝備:1、防止地麵明火引發井下火災的措施,矸石山、爐灰場、坑木場位置,井架、井口房防火,消防材料庫、井口防火門等。2、防止地麵雷電波及井下:進入井下的地麵架空供電線路、電機車架線在入井處裝設避雷裝置;四、井下消防灑水係統:見第四章第二節,自動灑水裝置,高倍泡沫噴火;五、井下防火構築物:井下防火門硐室、消防材料庫、防火牆;六、火災檢測及防滅火裝備。 |
第六章 |
礦井防治水 |
|
第一節 |
礦井水文安全條件分析 |
一、礦井水文地質情況:(一)水文地質資料:1、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及變化規律。2、斷層、裂隙、陷落柱等構造的導水性。3、主要含水層水位標高、單位湧水量等參數特性及主要隔水層分布。4、灰岩含水層特性。5、第四係含水層、隔水層特征、補給來源與地表水的聯係。(二)礦井正常湧水量和最大湧水量。(三)地表水體。(四)小窯及老空積水:1、小窯邊界和積水量。2、老空(火燒區)邊界和積水量;二、水患類型及威脅程度:1、水患類型。2、主要含水層富水性和突水點水量的預計;三、礦井水文安全條件評價:1、對水文地質基礎資料來源及可靠性評價。2、水文地質勘探程度及存在問題。 |
第二節 |
礦井防治水措施 |
一、礦井開拓、開采所采取的安全保證措施:1、礦井開拓工程位置及層位選擇。2、采掘工程所采取的防治水措施;二、防水安全煤(岩)柱留設:(一)防水安全煤(岩)柱留設的種類:1、地表水體及衝擊層水防水煤(岩)柱。2、構造兩側或四周留設防水煤(岩)柱。3、井田技術邊界留設防水煤(岩)柱。4、水平或采區留設防水煤(岩)柱。5、水淹區四周留設防水煤(岩)柱。6、其它類型防水煤(岩)柱。(二)防水煤(岩)柱留設與計算結果:1、地表水體及衝積層煤(岩)柱留設與計算結果。2、煤層位於導水(或不導水)斷層上盤(或下盤)及斷層兩側和其他構造的煤(岩)柱留設與計算結果。3、水文地質條件簡單、中等、複雜到極複雜等的井田邊界煤(岩)柱留設與計算結果。4、相鄰水平或采區防水煤(岩)柱留設與計算結果。5、水淹區防水煤(岩)柱留設與計算結果。6、其它類型防水煤(岩)柱留設與計算結果;三、疏壓降水措施:(一)疏壓降水地點、方法和降低水頭值的確定。(二)疏壓降水設備選擇:1、疏壓降水設備選擇依據。2、疏壓降水設備台數及型號和管路趟數選型;四、井下探放水措施:(一)探放水原則:1、接近水淹區或情況不明井巷、老空時。2、接近含水層、導水斷層、裂隙帶和陷落柱等時。3、打開水體隔離煤柱等前。4、接近可能與河流等水體相通的斷層破碎帶等。5、接近有水的采煤工作麵或稀泥的灌漿區。6、接近未封閉又可能突水的鑽孔時。7、采動影響範圍內有承壓水等又存在隔水岩柱厚度不清時。8、接近水文複雜地段又情況不明時。9、采、掘工程接近其它可能突水段時。(二)探放水設備選擇:1、探放水設備選擇依據。2、井下探放水設備型號及數量;五、注漿堵水措施:(一)、注漿堵水地點的確定。(二)、注漿堵水設備選擇:1、、注漿泵及配套設備選擇原則。2、各類注漿泵及配套設備台數及型號;六、地表防治水措施:(一)地表水防治設計依據:1、防洪標準及防洪壩牆設計頻率要求。2、地形、水係和彙水麵積。3、開采塌陷、裂隙對地表水係和降雨滲漏影響。(二)地表水防治:1、山區或丘陵地區地表水防治。2、平原地區地表水防治。(三)地表水防治工程及裝備:1、防洪道工程。2、防洪堤壩工程。3、排澇工程。4、地麵水體必須留設的安全煤(岩)柱。5、其它地表水防治工程。6、防洪、排澇等設備選擇。 |
第三節 |
井下防治水安全措施 |
一、排水設施:1、排水設施設計依據。2、排水係統方案選擇結果論述。3、主要水倉的主、副水倉布置及容量。4、主要水泵型號選擇及台數。5、主要水泵房和通道布置及安全出口。6、排水管路趟數、規格選型;二、防水閘門:1、設置地點要求。2、防水閘的類型選擇及設計計算結果。3、施工、試壓、維護和開閉要求。(二)防水閘門硐室:1、位置選擇要求。2、設計計算結果。3、施工及管理要求。 |
第七章 |
井下其它災害防治 |
|
第一節 |
頂板災害防治及裝備 |
一、影響礦山壓力顯現基本因素分析:煤層頂板岩性分析、頂底板類別、物理力學性質分析,斷層與褶曲、擠壓帶與破碎帶、衝刷、節理、裂隙、煤層傾角、開采深度、采高、控頂距等對礦山壓力顯現的影響;二、一般頂板冒落災害的防治措施及裝備:1、回采工作麵頂板管理方式的選擇,回采工作麵支架的選擇論證,采區順槽布置方式巷道支護的選擇論證、沿空留巷的措施。2、掘進工作麵的支架選擇論證、交叉點支護的選擇論證。3、大硐室支護的選擇論證。4、礦山壓力觀測設備;三、堅硬頂板垮落災害的防治措施:1、頂板特性及物理力學性質分析:頂板岩石特性、物理力學性質、頂板岩層厚度、鄰近礦井頂板冒落情況等。2、預防措施及裝備:頂板高壓注水、強製放頂等。岩石鑽機、高壓注水泵、微震儀、地音儀、超聲波地層應力儀等。 |
第二節 |
開采衝擊地壓煤層的措施 |
一、影響衝擊地壓發生的因素分析:1、地質因素:采深、地質構造、煤岩結構和物理力學特性、本礦區衝擊地壓發生的曆史情況等。2、開采因素:待煤層開采程序、采區巷道布置、采煤方法、頂板管理、回采率,相鄰煤層開采錯距、煤柱留設、開采時間等;二、衝擊地壓的防治措施:1、降低應力的集中程度:超前開采保護層、無煤柱開采、合理安排開采程序、頂板軟化等。2、采煤方法的合理選擇:單一煤層直線車長壁工作麵前進式開采、厚煤層傾斜分層長壁開采等。3、改變煤層的物理力學性質:高壓注水、放鬆動炮、鑽孔槽卸壓等。4、支護:支撐力的的可縮性金屬支架、錨杆加錨索等;四、預測儀器:不同預測方法采用不同的儀器、設備;五、圖紙:采礦工程平麵圖、上下煤層對照圖、衝擊地壓預測和防治工程圖等。應表示出開采範圍、開采順序、巷道布置、地質構造、上下層和本層的開采情況、遺留煤柱位置,衝擊地壓預測和防治方法、實施地點、時間和順序、標明衝擊地壓危險區。 |
第三節 |
爆炸材料庫 |
一、地麵爆炸材料庫的服務範圍、位置(批準的公安部門)、容量、外部安全距離,爆炸材料庫采取的安全防範措施;二、井下爆炸材料庫的位置、型式、支護、通風、照明、通訊,距主要井巷距離,爆炸材料庫采取的安全防範措施。 |
第四節 |
提升運輸事故防治措施及裝備 |
一、提升運輸事故防治措施及裝備:1、本礦選用的主要提升設備:主副井及風井提升設備、電控係統、信號和其他各種保護係統。2、礦井可能產生的提升事故:斷繩、過卷、墩罐、卡罐、跑車等。3、防治提升事故的主要措施:1)各種保護裝置:防止過卷、速度限製、自動減速、鬆繩保護、防止過放、井口安全門、過載保護、倉沒保護、罐坐閉鎖、信號閉鎖等。2)正確選用設備及各種裝置。3)提升容器與井壁、罐道梁、井梁之間的最小間隙。4)防墜器。5、其它防治措施:斜井串車提升兩級製動、各種阻車器、擋車器、防跑車裝置、防止箕鬥凍結、井筒防凍等;二、運輸事故的防治措施及裝備:1、本礦選用的主要運輸設備:平硐、大巷、采區的主要運輸設備及輔助運輸設備,膠帶輸送機、機車、礦車、人車、單軌吊、無軌膠輪車、卡軌車等。2、礦車運輸中可能發生的事故分析:膠帶機事故:除膠帶著火(見第五章第三節)還有膠帶打滑、下滑、連接膠帶傷人、乘坐膠帶傷人、撕裂膠帶等,機車及其它運輸車輛運行中碰撞、傷人、觸電等事故。3、防治運輸事故的主要措施:1)井下運輸設備的正確選擇。2)大巷及井底車場內的“信、集、閉”係統。3)軌型、道岔的規格及線路標準。4)防止蓄電池機車電纜著火的措施。5)防止運輸巷道內瓦斯積聚。6)嚴格的行人管理措施及躲避硐;三、其它事故防治裝備:1、采區小絞車運輸事故的防治措施:硐室設計、巷道規格、線路布置、聲光信號、擋車欄、擋車器等。2、井底及采區煤倉事故的防治措施:倉口篩篦、煤位信號、煤倉型式、煤倉防堵等措施。 |
第五節 |
電氣事故防治措施及裝備 |
一、井下電氣設備的選擇:根據本礦的煤塵、瓦斯(二氧化碳)情況和電氣設備的使用地點,按照《煤礦安全01manbetx 》的規定選用不同防爆等級的電氣設備;二、供電線路及地麵變電所事故:(一)供電線路事故及防治措施:1、可能產生的事故分析。2、防治措施:包括雙回路供電、線路設計考慮的氣象條件、導線強度、截麵選擇、允許溫度……等。(二)地麵變電所事故及防治措施:1、可能發生的事故分析:工程地質條件,洪澇災害、大氣過電壓、變電所火災、變電所設備事故及小動物引起的短路等。2、地麵變電所事故防治措施:地變電所選址的安全因素分析、防雷過電壓保護及各種避雷設施與設備。變電所和構築物的防火措施,開關、繼電保護裝置及電容器的防火措施。電纜溝、管道溝等防小動物進入措施等;三、防止電氣設備引起的瓦斯、煤塵爆炸和觸電等事故的措施:1、防止礦井突然停電的措施:電源線路停電、變電所停電。2、防止電火花事故的措施:電纜、礦燈、信號照明、電話係統、電機車、防爆電氣設備在防靜電、防帶電作業等方麵的防止電火花引燃瓦斯與煤塵的措施。3、防止井下電氣著火事故:防止電纜、礦用變壓器、電力電容器、油浸啟動變阻器、架線電機車等著火事故的措施。4、防止觸電事故:防止井下觸電事故的措施,特別是電機車直流架線、低壓及高壓觸電等。 |
第八章 |
礦井安全監測監控 |
|
第一節 |
概述 |
一、安全監測監控係統設置要求:1、從礦井災害種類和程度論述設置安全監測係統的重要性。2、安全監測監控係統設置的條件和要求;二、安全監測監控係統選擇:1、開采技術條件和安全條件。2、安全監測、監控和傳輸設備係統選擇。 |
第二節 |
安全監測、監控和傳輸設備選擇 |
一、監測設備選擇:1、監測設備選型的原則。2、監測設備各設置地點和布置;二、監控設備選型:1、監控設備選型原則。2、監控總站和各分站主要設備的功能、型號及數量;三、傳輸設備及器材選型:1、傳輸設備及器材選型原則。2、傳輸設備及器材型號、數量。 |
第三節 |
監測設備各類傳感器布置 |
一、回采工作麵傳感器選型及配置:1、低瓦斯礦井回采工作麵:1)傳感器類型、數量、位置。2)各類傳感器的報警、斷電、複電。2、高瓦斯礦井回采工作麵:1)傳感器類型、數量、位置。2)各類傳感器的報警、斷電、複電。3)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回采工作麵:1)傳感器類型、數量、位置。2)各類傳感器的報警、斷電、複電;二、掘進工作麵傳感器選型及配置:1、低瓦斯礦井掘進工作麵:1)傳感器類型、數量、位置。2)各類傳感器的報警、斷電、複電。2、高瓦斯及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掘進工作麵:1)傳感器類型、數量、位置。2)各類傳感器的報警、斷電、複電;三、串聯通風工作麵傳感器選型及配置:1、回采工作麵之間的串聯通風:1)傳感器類型、數量、位置。2)各類傳感器的報警、斷電、複電。2、掘進和采煤工作麵串聯通風:1)傳感器類型、數量、位置。2)各類傳感器的報警、斷電、複電。3、掘進工作麵之間的串聯通風:1)傳感器類型、數量、位置。2)各類傳感器的報警、斷電、複電;四、其它地點傳感器選型及配置:1、機電硐室(含井下爆破材料庫):1)傳感器類型、數量、位置。2)各類傳感器的報警、斷電、複電。2、煤流中的各類裝備、轉載點和裝煤點:1)傳感器類型、數量、位置。2)各類傳感器的報警、斷電、複電。3、瓦斯湧出區域:1)傳感器類型、數量、位置。2)各類傳感器的報警、斷電、複電。4、回風巷設測風站:1)測風站設置地點。2)傳感器類型、數量、位置。3)各類傳感器的報警、斷電、複電。5、礦井主扇風硐:1)高、低瓦斯及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傳感器的類型、數量、位置、壓差和風速。2)各類傳感器的報警、斷電、複電。6、在高瓦斯及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和瓦斯噴出區域中:1)主要巷道及使用設備要求。2)傳感器類型、數量、位置。3)各類傳感器的報警、斷電、複電。7、有煤層自燃傾向性礦井:1)傳感器設置地點要求。2)傳感器類型、數量、位置。3)各類傳感器的報警、斷電、複電。8、瓦斯抽放泵站及抽放管路:1)傳感器類型、數量、位置。2)各類傳感器的濃度、流量、差壓、溫度和對聲、光報警要求。9、局扇開關、設備開停、風機開關、自動灑水、噴霧、粉塵、火災及煙霧等:1)傳感器類型、數量、位置。2)各類傳感器的報警、斷電、複電。 |
第四節 |
礦井各類傳感器裝備量 |
一、礦井傳感器裝備標準:1、礦井災害類型及程度要求。2、礦井設計生產能力、開拓、采掘布置及工作麵數目。3、礦井瓦斯等級、煤層自燃發火傾向性等安全條件。4、礦井生產管理水平及操作要求;二、礦井各類傳感器的裝備量:1、礦井裝備水平及發展趨勢。2、各類傳感器裝備量的確定,布置可見參考表8—4—1。3、各類傳感器備用量的確定。4、各類傳感器裝備總量。 |
第五節 |
礦井安全監測監控係統運行可靠性分析 |
1、安全監測監控係統選擇的合理性、先進性。2、總站和各分站設置地點、數目和傳輸係統的可靠性。3、管理機構和人員培訓的保證程度。 |
第九章 |
礦井安全檢測及其它裝備、礦山救護隊 |
|
第一節 |
礦井安全檢測及其它裝備 |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可參考《礦井通風安全裝備標準》並考慮應由礦區(礦務局、集團、公司)裝備的安全裝備儀器、儀表等設備現狀和可能,選擇礦井安全基本裝備的儀器、儀表和設備的型號和數量。儀器儀表和設備品種、型號與數量應滿足礦井安全檢測的需要。一、礦井通風檢測類儀表;二、礦井瓦斯及其它氣體檢測儀表、設備;三礦井總粉塵、呼吸性粉塵檢查、檢測類儀器儀表;四、礦山壓力及地質測量類儀表、設備;五礦井救護類設備。 |
第二節 |
礦山救護隊 |
一、簡介為礦區(礦務局、集團、公司)服務的區域礦山救護大隊(附直屬中隊)和各個礦山救護中隊分布位置與距礦井的距離以及途經公路等級。為礦井服務的礦山救護隊設置地點、距礦井的距離以及途經公路等級,有效的通訊情況;二、根據《煤礦01manbetx 》,煤礦企業可根據需要建立輔助救護隊,按礦井生產能力、開采技術條件、災害情況確定輔助救護隊編製,選擇儀表和設備。 |
第三節 |
礦山保健設施 |
井口保健站、井下急救站的設置等。 |
第十章 |
勞動定員和概算 |
礦井初步設計安全專篇勞動定員和概算是礦井初步設計文件勞動定員和概算的一部分,為此,屬於安全專篇的勞動定員和安全專用工程設施裝備概算額度已含在礦井初步設計勞動定員和概算中,為避免誤解,可在編製說明中加以說明。 |
第一節 |
勞動定員 |
一、安全專用工程設施勞動定員:1、礦井通風、氣體、粉塵檢測專職人員。2、礦井防塵、防爆、隔爆工程設施操作、維護專職人員。3、礦井安全裝備和儀器、儀表專職保管、維護、收發人員。4、礦井安全監測監控係統巡視、維護專職人員。5、井上下消防材料庫(硐室)材料、器材發放、保管專職人員。6、礦井瓦斯抽放工程專職人員。7、礦井防災工程專職人員。8、井下防滅火工程專職人員。9、井下急救站專職醫護人員;二、安全培訓:三、勞動定員表。 |
第二節 |
概算 |
一、安全設施概算項目:1、井上、井下防塵、防爆、隔爆工程設施不裝備。2、瓦斯抽放及配套工程設施和裝備。3、煤(岩)、瓦斯(二氧化碳)突出防治工程設施和裝備(含井下避難硐室、壓風自救係統等)4、井下防滅火工程設施和裝備。5、井下防治水工程設施和裝備、地麵防洪工程設施和裝備。6、礦井通風安全裝備標準中礦井通風安全基本裝備。7、井下急救站。8、礦井安全監測、監控設施和裝備。9、其他安全工程設施和裝備;二、其他費用:〈安全專篇〉編製費及其審查費,基本預備費等。 |
附 錄 |
一、設計任務書及其審批文件;二、設計基礎資料及鑒定文件;三、主管部門對上階段設計批文及有關的決議和指示;四、與有關單位簽定的合同、協議書或有關設計重大原則問題和會議紀要;五、主要安全機電設備和器材目錄;六、概算書。 |
安全專篇圖紙目錄
序號 |
圖 名 |
圖 號 |
比 例 |
1 |
開拓方式平麵圖 |
1:2000或1:5000 |
|
2 |
開拓方式剖麵圖 |
1:2000或1:5000 |
|
3 |
首采區巷道布置及機械配備平麵圖 |
1:2000或1:5000 |
|
4 |
首采區巷道布置及機械配備剖麵圖 |
1:2000或1:5000 |
|
5 |
礦井地質和水文地質圖 |
1:2000或1:5000 |
|
6 |
井上下對照圖 |
1:2000或1:5000 |
|
7 |
工作麵注氮、阻化劑防滅火係統布置圖 |
1:2000或1:5000 |
|
8 |
通風係統圖及網絡圖(投產、容易或困難) |
示意 |
|
9 |
投產時期井下安全設施、通風構築物及避災路線圖 |
1:2000或1:5000 |
|
10 |
工業場地總平麵布置圖 |
1:2000或1:5000 |
|
11 |
風井工業場地總平麵布置圖 |
1:2000或1:5000 |
|
12 |
各種管線布置係統圖(消防,抽放等) |
1:2000或1:5000 |
|
13 |
(地麵)變電所(或變電站)電氣主接地線圖 |
1:2000或1:5000 |
|
14 |
井下運輸係統圖 |
1:2000或1:5000 |
|
15 |
井下通信通信網係統圖 |
1:2000或1:5000 |
|
16 |
工業場地通信網網係統圖 |
1:2000或1:5000 |
|
17 |
井下安全監測係統圖 |
1:2000或1:5000 |
|
18 |
井下安全監測監控傳感器布置圖 |
1:2000或1:5000 |
第二十六條盤區開采、水平接續初步設計
盤區開采、水平接續設計文件應包括設計說明書、投資概算書、主要機電設備和器材目錄及附圖。
盤區開采、水平接續初步設計說明書編製提綱明細表
章節編號 |
章 節 名 稱 |
編 製 內 容 |
封 麵 |
隸屬關係及建設單位名稱,××礦井××水平或××盤區接續設計說明書,編製單位名稱,編製年月。 |
|
扉 頁 |
隸屬關係及建設單位名稱,××礦井××水平或××盤區接續設計說明書,工程編號,建設規模,單位負責人,單位總工程師,項目負責人,編製單位名稱(加蓋資質章),編製年月。 |
|
資質證書附頁 |
附工程谘詢資質證書複印件(彩色) |
|
設計人員名單 |
所有參與設計的審定、審查、編製人員名單,並注明專業、職稱、職務及所在單位 |
|
目 錄 |
將報告正文內容的所有章、節名稱作為目錄提出,最後列出附錄、附件、附圖名稱。 |
|
前 言 |
一、編製設計的依據;二、設計指導思想;三、設計的主要特點,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和分析;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
|
第一章 |
盤區概況及地質特征 |
|
第一節 |
盤區概況 |
一、交通位置:盤區所在地理位置;二、地形地貌;三、河流、湖泊、沼澤的分布及範圍,河流的流量、流速、水深,通航情況及最高洪水位等;四、氣象及地震情況:;五、礦井開采現狀;六、有無文物古跡旅遊區及其它地麵建築等情況;七、現有水源、電源情況;(插圖:交通位置圖) |
第二節 |
地質構造及煤層特征 |
一、地質構造:地質年代,地層層序,沉積厚度及岩石特征;煤係地層走向、傾斜、傾角及其變化規律;煤田和井田地質構造及其相互關係;斷層和褶皺發育情況及其分布規律;火成岩侵入情況及對煤層開采的影響;陷落柱、剝蝕帶等其它構造情況;二、煤層及煤質:含煤層數、煤層厚度、層間距、頂底板岩性、物理力學性質、結構及其變化規律,與頂板管理有關的指標、參數、煤層硬度和節理發育情況,煤層結構,夾石的岩性、厚度及分層規律,結核伴生情況,煤層露頭及風氧化帶,煤質概述;三、瓦斯賦存狀況及其湧出量,煤塵爆炸危險性,煤的自燃性,地溫情況,鄰近礦井沼氣和煤及沼氣突出的鑒定研究成果;四、水文地質:含水層、隔水層分布發育情況及其變化規律,含水層的富水性、補給來源及其與地表水的聯係,鄰近礦井和淺部小窯湧水及積水情況,斷層、陷落柱等裂隙導水性,鑽空封孔情況,礦井水的水質及其對建築材料和設備的腐蝕性,礦井湧水量;五、其他有益礦物的勘探程度、賦存情況、儲量、品位及變化規律,其工業用途及開采價值;六、地質勘探程度及存在問題:1、地質勘探報告的編製情況;2、對勘探類型和勘探基本網度的評價;3、地質構造對開采影響的分析;4、煤層對比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分析及對開采的影響;5、地質儲量的複核、驗算,高級儲量的範圍、儲量是否滿足設計的要求;6、水文地質、沼氣等級、煤質分析等資料的精確程度,及對開采的影響;7、對地質資料的評價、存在的問題及應補充勘探工作的建議。(附表:主要斷層特征表、可采煤層特征表) |
第二章 |
盤區巷道布置及采煤方法 |
|
第一節 |
盤區境界及儲量 |
一、盤區境界;二、儲量;三、安全煤柱及各種煤柱的留設和計算方法。(附表:礦井地質儲量彙總表、礦井可采儲量彙總表) |
第二節 |
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 |
一、礦井工作製度;二、礦井設計的年生產能力和服務年限(包括礦井服務年限、水平服務年限)。 |
第三節 |
盤區巷道布置 |
一、盤區內地質構造、老窯範圍、煤層及水文等條件對開采的影響;二、主要開拓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三、盤區巷道布置及層位選擇;四、開采順序;五、建築物、鐵路、水體下開采(插圖:各主要開拓方案平、剖麵圖) |
第四節 |
盤區硐室 |
一、盤區硐室設置;二、盤區主要巷道和硐室的支護方式及支護材料。(插表:主要巷道及硐室工程量表) |
第五節 |
采煤方法及工藝 |
一、采煤方法選擇及其依據;二、工作麵采煤、裝煤、運煤方式及設備選型;三、工作麵頂板管理及支架設備選型;四、工作麵回采方向與超前關係;五、采煤工作麵循環數、月進度、年進度及工作麵長度。六、采區及工作麵回采率;七、生產時主要材料消耗指標。 |
第六節 |
巷道掘進 |
一、巷道斷麵和支護形式;二、巷道掘進進度指標;三、掘進工作麵個數及掘進機械配備;四、礦井生產時采掘比例關係,掘進率和矸石率的預計;五、井巷總工程量,移交生產時的井巷工程量和移交生產時“三量”(附表:井巷工程量彙總表) |
第三章 |
盤區運輸及設備 |
|
第一節 |
運輸方式的選擇 |
一、煤炭及輔助運輸方式的比較;二、主要運輸巷道斷麵確定。 |
第二節 |
輔助運輸設備選型 |
一、輔助運輸車輛選型;二、運送材料及人員數量計算。(附表:礦井達到設計生產能力時輔助運輸車輛數量表) |
第三節 |
主運輸設備選型 |
一、設計依據;二、選型計算。(附表:膠帶機規格特征及數量表) |
第四章 |
盤區通風與安全 |
|
第一節 |
概況 |
一、鄰近礦井及本井田瓦斯、煤塵、自燃、煤和沼氣突出及地溫等情況;二、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對各水平沼氣等級及地溫變化的預計和依據。 |
第二節 |
盤區通風係統 |
一、通風方式和通風係統的選擇及其依據;二、風井數目、位置、服務範圍及服務時間;三、掘進通風及硐室通風;四、礦井風量、風壓及等積孔的計算;五、通風設施、防漏風和降低風阻的措施。(附表:風壓計算表)六、驗算礦井原有主扇是否滿足要求,並決定是否更換或增加主要通風機,同時給出風機選型結果。 |
第三節 |
災害預防及安全裝備 |
一、預防沼氣和煤塵爆炸的措施;二、預防煤和沼氣突出的措施;三、沼氣抽放方式及設備選型;四、預防礦井火災的措施;五、粉塵的綜合防治;六、預防井下水災的措施;七、井下安全監控設備選型及布置;八、救護隊規模及編製;九、防治衝擊地壓的措施。 |
第五章 |
盤區給排水係統 |
|
第一節 |
給水係統 |
一、盤區供水水源情況;二、盤區供水管路係統布置;三、盤區供水設備選型; |
第三節 |
排水係統 |
一、盤區湧水情況;二、盤區排水設備選型;三、盤區排水管路係統布置。(插圖:排水泵工作狀況特性曲線圖、排水係統圖) |
第六章 |
盤區供電係統 |
|
第一節 |
供電電源 |
地區電網現狀及規劃情況,選定的電源及與電業部門達成的協議和協商情況,施工電源的協議及與永久電源的結合情況,熱電聯供時,應說明供電係統與熱電車間的關係。(插圖:地區電網係統圖) |
第二節 |
電力負荷 |
設備總台數、設備工作台數,設備總容量、設備工作容量,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補償用電容器容量,補償後無功功率、功率因數,噸煤耗電量。(附表:電力負荷統計表、變壓器選擇表) |
第三節 |
送變電 |
一、供電係統的技術特征及供電方案選擇;二、送電線路技術特征;三、地麵變電所位置選擇、主接線方式、主變選型布置、所用電及操作電源,防雷和接地;四、短路電流計算。(插圖:短路電流計算係統簡圖) |
第四節 |
地麵供配電 |
一、地麵配電係統;二、工業場地及建築物照明,照明供電、控製方式;三、生產係統的配電係統和各配電點的位置、容量及設備選型,連鎖關係及控製原則,控製室的位置;四、居住區、水源及爆破材料庫等分散負荷的配電。 |
第五節 |
井下供配電 |
一、井下負荷電纜選擇;二、井下變電所接線係統、設備選型;三、井下高、低壓配電係統,井下接地,井下固定照明及其供電方式。 |
第六節 |
通信 |
一、設計依據,外部通信係統概況;二、通信係統與通信設備;三、信道。 |
第七節 |
監測監控與計算機管理 |
一、安全監控;二、生產監控;三、計算機綜合自動化係統。 |
第七章 |
盤區地麵設施 |
|
第一節 |
設計原始資料和建築材料 |
一、氣象條件;二、工程地質及地震資料;三、建築材料與構配件;四、現場的施工技術條件,施工單位的技術力量、施工經驗、機具裝備和機械化程度,設計與施工的配合程度。 |
第二節 |
工業建築物與構築物 |
一、生產係統的建築物與構築物及一般廠房的結構形式和建築材料;二、新結構、新技術、新材料的采用情況;三、套用和采用標準、通用設計的情況;四、主要工業建築(構)物的結構型式和建築布置的經濟技術比較,地基與基礎的設計原則;五、其他輔助生產建築物項目和麵積指標;六、特殊工程地質條件下的處理措施,主要建(構)築物的地震設防烈度及抗震措施;七、其它。(附表:建築物及結構物特征表) |
第三節 |
行政、生活福利建築 |
一、根據原煤生產在籍人員或礦井設計生產能力,按規定指標算出各個建築物麵積;二、以副井為中心的井口浴室、燈房、任務交待室等項建築物的分散或聯合建築的方案比選,並附平、立、剖麵圖和建築裝修的簡要說明;三、礦燈房設備選型及數量,礦燈領取、存放及自救器等的管理方式,通風設施以及其它的特殊處理措施等;四、礦井主要行政、公共建築物的建築結構布置和簡要說明,建築物的立麵處理、建築裝修原則及整體構思。(附表:行政、生活福利建築麵積表、井口浴室設備數量表) |
第八章 |
建設工期 |
|
第一節 |
主要工程量 |
礦、土、安三類工程量統計。 |
第二節 |
建設工期 |
一、施工準備的內容與進度;二、井巷施工平均成巷進度指標;三、關鍵工程線路的確定;四、三類工程施工順序和施工組織的基本原則;五、建井工期的預計;(附表:三類工程綜合進度表) |
第九章 |
技術經濟 |
|
第一節 |
投資概算 |
1、井巷工程費;2、地麵建築工程費;3、設備購置及安裝工程費;4、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基本預備費。 |
第二節 |
礦井設計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
附表:礦井設計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
附錄 |
一、設計委托書:二、井田精查地質報告審批文件;三、主管部門對有關設計問題的決議和指示;四、與有關單位簽訂的協議書或有關設計重大原則問題的會議紀要。 |
|
附件 |
概算書、主要機電設備和器材目錄 |
|
附圖 |
1、井田開拓方式平麵圖;2、井田開拓方式剖麵圖;3、盤區巷道布置及機械設備布置平麵圖;4、盤區巷道布置剖麵圖;5、采煤方法及工藝布置圖;6、盤區通風容易時期係統圖;7、盤區通風困難時期係統圖;8、盤區運輸係統圖;9、盤區給、排水係統圖;10、盤區供電係統圖;11、三類工程綜合進度圖表。 |
第二十七條項目局部係統改造設計
項目局部係統改造設計應包括設計說明書、投資概算書及附圖。
1、設計說明書應包括:①係統改造原因、改造內容、改造設計原則及指導思想;②原有係統的現狀描述,原有係統的敝端分析;③提出係統改造的多個(兩個及以上)可行方案,多方案進行詳細的技術經濟比較;④對推薦方案作詳細的技術論述,對關鍵工程及設備進行設計計算並選型;⑤三類工程的施工工期排隊,確定合理的改造工期;⑥係統改造各類工程的投資概算彙總表。
2、投資概算書應包括:概算編製範圍,概算編製依據,三類工程的詳細概算、分項表、彙總表。
3、附圖應包括:參與經濟比較的每個方案的總平麵圖及必要的剖麵圖;推薦方案的其他必要的配套圖紙。
第二十八條項目施工圖設計
初步設計審批後,無原則性修改便進入項目的施工圖設計階段。每個單位工程的施工圖設計應包括:專業設計計算書、圖紙、評審紀要。
1、計算書編製要求:①計算書內容主要是運用專業知識對單位工程設計的模型構思及關鍵理論計算過程進行書麵文字表達,同時也為工程驗收、核查提供證據;②書寫工整,字跡清楚;③使用計算機軟件計算應注明所使用軟件名稱、版本、軟件開發商、輸入數據及其計算過程和計算機輸出的主要計算結果;④計算書應附必要的插圖,計算數字要與圖中尺寸及特征吻合;⑤計算書要引用其他文件的數字依據時,必須作進一步說明;⑥計算書不得隨意塗改。對潦草不清的計算書檢查人有權拒絕;⑦計算書必須有設計、檢查、審查人的簽字,缺一即視為不合格品;⑧計算書的修改一般由原設計人進行,須由別人修改時,可由原檢查人進行;⑨工程計算正確與否,設計人、檢查人應負與設計圖紙的同等責任;⑩設計人修改圖紙應相應修改計算書的有關部分,修改計算書亦應修改圖紙的相應部分。
2、圖紙所反映的設計構思及理論數據要與計算書相吻合;圖紙內容齊全,表達準確;圖麵幹淨、整潔、清晰,布局合理、美觀,字體、線形及顏色運用合理。
3、施工圖正式發圖前必須要有院內三級評審記錄。計算書、施工圖紙、評審記錄三者作為一個整體一次性歸檔,缺一不可。
第六章設計標準
第二十九條設計文件簽署
工程項目設計文件簽字規定表
簽字人 文件名稱 |
設計 人員 |
檢查人 |
室主任 |
公司級專家組 |
項目 負責人 |
總工 程師 |
經理 |
|
前 期 設 計 |
封 麵 |
● |
● |
● |
||||
室間資料 |
● |
● |
● |
● |
||||
圖 紙 |
● |
● |
● |
● |
● |
● |
● |
|
說 明 書 |
● |
● |
● |
● |
● |
|||
初 步 設 計 |
封 麵 |
● |
● |
● |
||||
室間資料 |
● |
● |
● |
● |
||||
圖 紙 |
● |
● |
● |
● |
● |
● |
● |
|
說 明 書 |
● |
● |
● |
● |
● |
|||
概 算 書 |
● |
● |
● |
● |
||||
設備清冊 |
● |
● |
● |
● |
||||
施 工 圖 設 計 |
計 算 書 |
● |
● |
● |
||||
室間資料 |
● |
● |
● |
● |
||||
圖 紙 |
● |
● |
● |
● |
● |
● |
● |
|
預 算 書 |
● |
● |
● |
● |
||||
零星單項工程 |
● |
● |
● |
● |
● |
● |
||
設計變更 |
● |
● |
● |
● |
● |
● |
||
突破規程規定 |
● |
● |
● |
● |
● |
● |
● |
|
概算調整 |
● |
● |
● |
● |
● |
|||
重大工程事故處理報告 |
● |
● |
||||||
第三十條設計文件及圖紙編號
1、編號方法
設計文件及圖紙編號執行原煤炭工業部在一九七九年十一月(煤設字第1175號)頒布《煤炭工業設計圖紙編號》,見下表。
圖紙分類和符號
圖紙類別 |
設計階段 |
備注 |
|||
總體設計 |
初步設計 |
技術設計 |
施工圖 |
各設計階段中出現方案設計時,可在其後添寫字母F,如總體中的方案設計符號為ZF,單獨的方案設計則用F;工程設計的的可行性研究不分階段,其圖號的號首符號均用“K”表示。 |
|
工程設計 |
Z |
C |
J |
S |
|
通用設計 |
TC |
TJ |
T |
||
標準設計 |
BC |
BJ |
B |
||
工程類別代號
工程類別名稱 |
代 號 |
總體設計 |
0 |
礦井設計 |
1 |
選煤廠設計 |
2 |
礦區機電修配廠設計(包括汽車修理廠) |
3 |
露天礦設計 |
4 |
輸配電設計 |
5 |
鐵路設計 |
6 |
供水設計 |
7 |
火藥廠設計 |
8 |
其它工程設計 |
9 |
圖號組成:整個圖號由號首、號幹和號尾三部分組成,彼此間用短橫線隔開,例如:
S1003(號首)—110 ● 1(號幹)—1(號尾)
1 2(號首)—3 4 (號幹)—5(號尾)
其中:1——表示圖紙類別、設計階段的符號;
2——工程類別代號及設計任務序號;
3——固定圖號或位置號;
4——表示係列品種的序號及同類設備或同類單位工程的序號;
5——表示該張圖紙在該項設計中的順序編號。
2、固定圖號
礦井設計固定圖號劃分範圍
固 定 圖 號 |
專 業 範 圍 |
固 定 圖 號 |
專 業 範 圍 |
101~180 |
采礦專業 |
501~600 |
礦區輔助企業 |
181~200 |
施工組織專業 |
601~800 |
土建專業 |
201~300 |
機電專業 |
801~900 |
水、暖專業 |
301~400 |
機製專業 |
901~950 |
礦區附屬設施 |
401~500 |
工藝布置和總圖運輸專業 |
951~999 |
工程地質備用號 |
礦井設計固定圖號(采礦專業)
固定圖號 |
專 業 範 圍 |
固定圖號 |
專 業 範 圍 |
101 |
礦區交通位置圖 |
138 |
架線電機車庫及修理間 |
102 |
區域地質地形圖 |
139 |
消防材料庫 |
103 |
井田地形地質圖 |
140 |
井下火藥庫 |
104 |
地質斷麵圖 |
141 |
防火門及防火、柵欄兩用門硐室 |
105 |
煤層底板等高線及儲量計算圖 |
142 |
密閉門硐室 |
106 |
安全煤柱圖 |
146 |
防水閘門硐室 |
107 |
柱狀圖 |
147 |
皮帶機機頭、機尾和搭接硐室 |
108 |
與鄰近礦井關係圖 |
148 |
井底煤倉及給煤下硐室 |
109 |
井田開拓方式圖 |
150 |
岩粉棚 |
110 |
開拓巷道工程圖 |
151 |
各種壁龕及機械設備硐室 |
111 |
主井井筒 |
152 |
空氣壓縮機硐室 |
112 |
主井井筒與井底車場連接處 |
153 |
蓄電池電機車庫及充電硐室 |
116 |
副井井筒 |
156 |
采區水倉及沉澱池 |
117 |
副井井筒與井底車場連接處 |
157 |
采煤方法圖 |
118 |
風井井筒 |
158 |
采區車場圖 |
119 |
風井井筒與風道連接處 |
159 |
采區絞車房或無極繩絞車房 |
121 |
井底車場布置圖 |
160 |
采區煤倉及溜煤眼 |
122 |
巷道斷麵圖 |
161 |
采區變電所 |
123 |
巷道交岔點 |
162 |
采區水泵房 |
124 |
軌道運輸係統圖 |
163 |
采區布置及機械配備圖 |
126 |
礦區井田劃分及開發方式圖 |
164 |
采區年進度計劃圖 |
128 |
液壓站硐室 |
165 |
井巷工程數量總表 |
131 |
主排水泵房 |
171 |
通風係統圖 |
132 |
主排水泵房管子道 |
172 |
風門、風橋、密閉等硐室 |
133 |
火藥發放硐室 |
173 |
排放瓦斯工程 |
134 |
沉澱池硐室 |
176 |
充填係統圖 |
137 |
主變電所 |
177 |
水力提升硐室 |
礦井設計固定圖號(機電專業)
固定圖號 |
專 業 範 圍 |
固定圖號 |
專 業 範 圍 |
201 |
提升機設備布置 |
251 |
礦區供電係統 |
202 |
通風機設備布置 |
253 |
礦井變電所電氣設備布置 |
203 |
主排水泵設備布置 |
254 |
車間變電所電氣設備布置 |
210 |
主排水管路布置 |
255 |
輸電線路 |
211 |
井下硐室電氣設備布置及照明 |
256 |
避雷裝置及接地 |
212 |
井下動力照明線網 |
257 |
地麵變電所設備布置 |
213 |
井下主變電所電氣設備布置 |
261 |
礦井供電係統 |
214 |
井下采區變電所電氣設備布置 |
262 |
礦井通信係統 |
215 |
井下電纜敷設 |
267 |
礦井通信線路 |
217 |
壓縮空氣管路、風力輸送係統布置 |
274 |
礦井生產安全監控係統 |
219 |
采區排水設備及管路布置 |
275 |
礦井環境監測係統 |
222 |
井下運輸機集中控製 |
276 |
井底水窩泵房設備布置 |
223 |
地麵生產係統集中控製 |
279 |
井下巷道管線、電纜綜合敷設 |
226 |
自動化 |
337 |
破碎機:碎石裝置 |
228 |
信號 |
338 |
膠帶輸送機(各種類型) |
229 |
建築物及構築物配電 |
340 |
刮板配煤機 |
230 |
建築物及構築物照明 |
341 |
給煤機 |
231 |
建築物、構築物配電及照明 |
349 |
固定篩 |
232 |
工業場地動力照明線網 |
350 |
篩分機 |
233 |
居住區動力照明線網 |
401 |
地麵生產係統工藝流程圖 |
235 |
地麵電纜敷設 |
405 |
膠帶輸送機布置及安裝 |
241 |
礦區通信 |
411 |
主井井口房設備布置及安裝 |
242 |
礦井地麵通信 |
412 |
副井井口房設備布置及安裝 |
243 |
居住區通信 |
417 |
篩分樓和裝車倉設備布置及安裝 |
244 |
井下通信 |
430 |
地麵生產係統設備布置及安裝 |
250 |
地麵變電亭 |
431 |
礦井修理間設備布置 |
礦井設計固定圖號(土建專業)
固定圖號 |
專 業 範 圍 |
固定圖號 |
專 業 範 圍 |
445 |
工業場地土方工程 |
626 |
破碎車間 |
446 |
工業場地豎向布置 |
636 |
半地下煤倉及卸煤棧橋 |
447 |
工業場地總平麵布置 |
638 |
裝車站、計量室 |
451 |
公路線路 |
640 |
轉載站 |
452 |
公路橋梁 |
641 |
副井井口房 |
453 |
公路涵洞 |
642 |
人行走廊(地道)、天橋、棧橋 |
454 |
公路隧道 |
643 |
任務交待室或區段辦公室 |
459 |
路基防護、排水及擋土牆 |
651 |
圍牆及大門斜井或平硐門臉 |
460 |
站台 |
652 |
門衛室、收發室 |
465 |
礦區地麵總布置圖 |
653 |
辦公室、辦公樓 |
472 |
工業場地防排水 |
654 |
礦燈房、浴室、自救器發放室 |
473 |
工業場地道路及排水構築物 |
659 |
通風機房 |
474 |
工業場地管線綜合布置 |
660 |
空氣加熱室 |
476 |
工業場地綠化 |
661 |
鍋爐房及煙囪 |
481 |
風井場地平麵布置 |
662 |
坑木加工房 |
485 |
區域變電所場地平麵布置 |
664 |
倉庫、材料庫(棚) |
488 |
排矸場平麵布置 |
666 |
化驗室、實驗室 |
490 |
礦井地麵總布置 |
667 |
汽車庫 |
491 |
場址選擇總布置 |
668 |
消防車庫、消防材料庫 |
499 |
工業場地購地範圍 |
669 |
自行車棚和各種雨棚 |
612 |
膠帶輸送機走廊(棧橋) |
670 |
礦井地麵爆破材料庫 |
613 |
地道、受煤坑、地溝 |
671 |
油脂庫、加油站 |
616 |
選矸樓 |
672 |
礦井變電所 |
621 |
原煤倉、裝車倉、儲煤倉 |
673 |
區域變電所 |
622 |
地磅房 |
703 |
工業場地食堂 |
624 |
驅動機房 |
708 |
水源水泵房 |
礦井設計固定圖號(土建專業)
固定圖號 |
專 業 範 圍 |
固定圖號 |
專 業 範 圍 |
705 |
加壓水泵房、雨水泵房、溢流井 |
755 |
中學校 |
706 |
工業場地日用消防水泵房 |
756 |
小學校 |
708 |
水源水泵房 |
757 |
幼兒園 |
711 |
工業場地日用消防水池 |
759 |
居住區食堂 |
713 |
工業場地水塔、儲水池 |
760 |
醫公司、門診所 |
716 |
工業場地汙水泵房及汙水池 |
763 |
招待所 |
717 |
工業場地沉澱池 |
786 |
居住區汙水泵房及汙水池 |
722 |
工業場地廁所 |
792 |
居住區廁所 |
723 |
工業場地化糞池 |
793 |
居住化糞池 |
725 |
鍋爐房來煤、出灰設施建築物 |
811 |
工業場地供熱、給水、排水管道 |
726 |
風井場地供水設施 |
812 |
工業場地供熱管道 |
727 |
工業場地濃縮池 |
813 |
工業場地給水、排水管道 |
732 |
熱水交換站 |
827 |
室內通風除塵 |
734 |
開水房 |
828 |
室內采暖 |
735 |
居住區總平麵布置圖 |
829 |
室內通風 |
736 |
居住區圍牆及大門 |
832 |
室內給水、排水 |
737 |
居住區門衛 |
833 |
室內空氣調節 |
738 |
居住區辦公樓 |
838 |
鍋爐房設備布置 |
739 |
居住區鍋爐房及煙囪 |
839 |
空氣加熱室設備布置 |
740 |
居住區汽車庫 |
850 |
礦井給水水源及水源井 |
741 |
居住區消防車庫 |
857 |
井下水處理設備布置 |
743 |
洗衣房 |
858 |
礦井汙水處理站設備布置 |
751 |
住宅 |
859 |
礦井汙水泵房設備布置 |
752 |
單身宿舍 |
865 |
居住區水塔、水池、水泵房設備布置 |
753 |
圖書館 |
879 |
礦區防洪、排水、河道整治 |
754 |
俱樂部、文化站 |
3、製度
每一個項目的工程編號由項目負責人根據工程類別、設計階段、任務順序確定,圖紙編號由設計人員根據《礦井設計固定圖號》確定。
第三十一條計算機製圖標準
1、圖紙幅麵
(1)所有設計圖紙的幅麵,均須符合(GB126-74)的規定。見下表:
圖幅代號 |
0 |
1 |
2 |
3 |
4 |
5 |
B×L |
841×1189 |
594×841 |
420×594 |
297×420 |
210×297 |
148×210 |
C |
10 |
5 |
||||
a |
25 |
|||||
(2)若需增加幅麵尺寸時(0號及1號圖紙幅麵允許加長兩邊),其加長量應按5號圖幅相應的長邊或短邊尺寸成整數倍增加。
(3)圖幅大於0號的圖紙,其幅麵尺寸可不執行以上要求。
2、圖簽
標 題 欄
項 目 名 稱 |
||||||||
標記 |
數量 |
修改者 |
批 準 者 |
日 期 |
圖紙名稱 |
(圖號) |
||
設 計 |
專家檢查 |
|||||||
審 核 |
共 頁 |
質 量 |
比 例 |
|||||
專業檢查 |
總工程師 |
第 頁 |
||||||
室 主 任 |
經 理 |
圖紙類別 |
鄂爾多斯市 神東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
|||||
項目負責人 |
年 月 日編製 |
|||||||
會 簽 欄
專 業 |
簽 名 |
日 期 |
注意事項:
(1)標題欄、會簽欄內簽字人員必須用黑色碳素筆手工簽,不得用計算機直接輸入名字;
(2)會簽欄位置放在標題欄左下角或者放在圖框線以外左上角。
3、比例
(1)製圖所用的比例應根據設計階段、圖紙的複雜程度按下表選取;
(2)如所需比例與表中規定還要縮小時應采用下式:
1:10n,1:2×10n,1:2.5×10n,1:5×10n,此處n為正整數。
常用比例
序號 |
圖 名 |
采用比例 |
可用比例 |
1 |
礦井井田劃分及開發方式圖 |
平麵1:10000 剖麵1:2000 |
平麵1:50000 剖麵1:5000 |
2 |
井田開拓方式圖,開拓巷道工程圖,采區年進度計劃圖 |
平麵1:5000 剖麵1:2000 |
平麵1:10000, 1:2000 剖麵1:5000 |
3 |
采區布置及機械布置圖 |
平麵1:10000 剖麵1:2000 |
平麵1:5000 |
4 |
井底車場布置圖 |
平麵1:2000 剖麵1:2000 |
平麵1:1000 |
5 |
安全煤柱圖 |
1:2000 |
|
6 |
各種井筒 |
1:20 |
1:30, 1:50 |
7 |
各種硐室 |
平麵1:50, 1:100 斷麵1:50 剖麵1:50, 1:100 |
平麵1:200 剖麵1:200 |
8 |
采區車場 |
平麵1:200 斷麵1:50 剖麵1:200 |
平麵1:500, 1:100 剖麵1:100 |
9 |
各種詳圖 |
1:2,1:5,1:10 |
(3)在圖紙上比例的標注形式如下:
平 麵 圖1:2000
(4)一張圖紙上采用一種比例繪製圖形時,隻在標題欄內標注比例,如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比例繪製圖形時,應分別將比例標注在圖形上方,並將主要圖形的比例標注在標題欄內。
4、字母代號
(1)在圖紙上和技術文件中,對常用數量的名稱,規定使用下列字母代號;
(2)在標注總量時,其名稱代號最好采用大寫字母;
(3)各種圖紙及與圖紙有關的設計文件,所用的字母代號必須一致。
名稱 |
字母代號 |
名稱 |
字母代號 |
長度 |
L、l |
容重 |
r |
寬度 |
B、b |
巷道淨斷麵 |
S |
高度 |
H、h |
巷道掘進斷麵 |
S1 |
厚度 |
M、m |
巷道淨周長 |
P |
直徑 |
D、d |
巷道壁厚 |
T |
半徑 |
R、r |
巷道拱厚 |
do |
體積 |
V |
充填厚度 |
σ |
麵積 |
F |
曲線長 |
KP |
角度 |
αβγδθ |
切線長 |
T |
重量 |
G、g |
風量 |
Q |
經距 |
Y |
風速 |
v |
緯距 |
X |
巷道摩擦阻力係數 |
α |
標高 |
Z |
通風阻力 |
R |
年產量 |
A |
水量 |
Q |
(四) 線型、圖例及圖層信息規定
機電專業和土建專業執行各自的行業標準,采礦專業線型、圖例及圖層信息規定詳見《計算機采礦製圖圖層信息標準化一覽表(共7張)》。
第三十二條說明書排版(word)規定
1、一般頁麵設置規定
(1)頁麵設置
①頁邊距:上:3cm;下:3cm;左:2.8cm;右:2.5cm(普通裝訂);上:3cm;下:3cm;左:2.5cm;右:2.5cm(精裝本)。
②方向:普通正文頁麵方向采用“縱向”;當插入圖表需橫向布置時,頁麵方向設為“橫向”。
③紙張:普通正文采用A4紙,當插入較大的圖表時可選用A3紙。
④頁眉和頁腳距邊界:頁眉:2cm;頁腳:1.8cm。
(2)頁眉和頁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