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優良家風,樹國企清風
說起家風家教,我便想起了那些塵封許久的往事。小的時候家裏窮,爸媽為了生計忙於打拚,沒有那麼多的精力,我便被托付給了爺爺奶奶,在奶奶家度過了小學生涯。
奶奶今年87歲了,照老人家的說法,他們經曆了抗日戰爭,經曆了新中國成立,經曆了工分製,也經曆了60年的大挨餓。在我的印象裏,奶奶是個閑不住的,總是在忙碌,哪怕到了後來,家裏生活條件已經很好了,也還是總想著幹這兒幹那兒的。叔叔總說,你奶奶不容易啊,你爺爺是獨生子,在那個工分製的年代,家裏弟兄少,勞動力少,不僅意味著缺衣少食,還意味著要受欺負,你爺爺性子拗,要不是你奶奶這一大家哪裏養得起,哪裏還能有你們。
還記得小時候,飯桌上的奶奶總是在吃著剩飯,說扔了太浪費,有次吃壞了肚子,打針吃藥的,爸媽都說你這多得不償失啊,可是奶奶依舊如此,舍不得浪費,我想,這也許就是過過苦日子的人,深刻地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吧。奶奶家沒有種地,但每到收麥和收玉米的時候,總是能見到她拿著筐滿地的走,總說,現在的人啊,這麼好的麥穗就不要了,太心疼人了,想當年樹皮草根都不夠吃了。
是啊,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年代,我們能留給下一代的是什麼?在我們看來,那僅僅隻是一段沒有切身體會的往事,可能也就隻有經曆過得人才知道其中的苦。奶奶的言傳身教讓我懂得了深刻的道理,這是她留給我的寶貴精神財富。艱苦樸素是勞動人民的本色,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使我克服了自身的嬌氣,樹立了自食其力的觀念,從小培養了自己的自立能力,養成自己堅韌不拔、積極進取的性格,是需要我們傳承給下一代的瑰寶。
我的母親是個很平凡的婦女,文化程度不高,總是跟我說年輕的時候要不是家裏窮,她也能上大學,所以母親總說知識改變命運,鼓勵和監督我和哥哥的學習。母親始終很勤勞,勤儉持家,總是很孝順,好東西自己不用也會給爺爺奶奶,記得奶奶重病時,病房裏的其他家屬,指著母親問奶奶,這是你家閨女吧,照顧地真好。母親總說,父母在做,子女在看,你怎麼對待自己的父母,以後也會怎麼被子女對待。
在我的印象裏,父親是個很少言的人,總是忙忙碌碌,忙於賺錢,忙於給我們更加優越的物質生活。父親的手很大,一個手指有我兩個那麼粗,母親說,那是年輕的時候賣過大力氣造成的,他去煤礦裝卸過拉煤車,賣過菜,幹過很多的活兒,就是為了養活我們一家老小。
還記得有那麼一次,是冬夜吧,天很冷,刺骨的寒,我鼻子出血,血流不止,父親就背起我向村裏的診所走去,我隻記得那天的風吹的很冷,而父親背上的我卻很溫暖,很安心。父親總是這樣,對於我們不善言辭,說的少,做的多。
現在,我參加工作,會時常陪母親出去旅遊,這是老人家的愛好,愛出門,會給老人家買時髦的衣服,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總是耐心地聽她的嘮叨,總想多陪陪她。百善孝為先,生兒方知父母恩,寸草難以報春暉。就如龍應台所說的,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奶奶和父親他們的言傳身教一直留在我的心裏,尊崇知識、勤勞質樸、孝老愛幼,百善孝為先的家風家教,這是一種無言的教誨,也是無聲的榜樣,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
家風如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望子成龍上一輩用言傳身教助力我們更好地成長,好的家風家教像好的種子,一旦紮根,在雨水的滋潤下便會開花結果,澤被後世。
(搬家中心 薛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