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辦實事“走實”又“走心”
近年來,淮河能源西部煤電集團色連二礦將維護職工利益作為企業發展的根本要求,聚焦職工“急難愁盼”問題,高度關注職工生活和發展問題,真心實意為職工辦實事、解難事。
滿足職工的胃,抓住他們的心
“糖醋裏脊、羊肉燉粉條、紅燒雞塊……”中午時分,走進色連二礦職工餐廳,一陣陣飯香撲麵而來。
“一周菜品不重樣,中午一般有10種菜品,晚餐8種菜品,葷菜、半葷半素、素菜、還有免費的湯品,一頓飯下來十來塊錢就能吃得很好了。”一名就餐的職工說。從夏日的綠豆湯、中秋佳節的免費就餐到冬至的餃子,無不體現著該礦對職工的關愛。
近年來,該礦把打造職工滿意食堂作為提升職工幸福指數的一件大事來抓,第一時間成立了後勤組,強化食堂日常監管,對職工食堂的食品進貨渠道、驗收流程、儲存環節進行重點監管,為食堂衛生安全把好第一道關,讓職工吃的安心,吃的放心。此外,在為職工提供安全、衛生、營養的飯菜的同時,該礦為滿足職工多樣化需求,在職工餐廳一樓設置了包間三間、卡座兩間,職工可電話訂餐,解決了礦區離市區較遠,職工往返耗時長、路途遠,日常聚餐難等問題,讓職工足不出礦就可享受高性價比的聚餐服務。
“你看,我們現在足不出礦,就可以實現工友間小聚,而且,聚餐人均消費在35元左右,不僅菜價下降了,而且飯菜質量也得到了提升,就連飯菜花樣也增加了!真是方便又實惠啊!”該礦職工小李開心地說。
“我們始終堅持‘職工生活無小事’,從關心職工生產生活的細微之處入手,全力提升‘兩堂一舍’環境和服務質量,讓職工吃得好、睡的香,這樣他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安全生產工作中。”該礦工會主席王國強說。
2021年8月,該礦實行“包清工”模式,引進了智慧食堂係統,實現所有菜品定量出售,職工自行選餐,集中結算,將食堂支付方式從“刷卡支付”升級到“刷臉支付”,並在此基礎上開通了智盤掌上通,職工可在手機上實時查看消費記錄、在線充卡、線上掛失,解決了職工充卡難、掛失難、排隊長的問題,進一步提升了食堂服務質量,使食堂管理更加智能化、規範化、標準化。
為更好的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後勤組在就餐高峰期維持秩序、注意餐飲動態、監督菜品質量,為職工營造溫馨有序的就餐環境。另外,通過製定管理考核辦法、每日餐品線上反饋,資深主管以上領導輪流就餐,定期開展群眾監督檢查......一係列有力的舉措,不僅提高了職工餐廳的服務質量,就連職工的幸福指數也明顯提升了,職工幸福感和獲得感顯著增強,積極營造了濃厚的“家文化”氛圍。
解決職工訴求,溫暖他們的心
“走,咱們去宿舍值班室領取一張免費水卡,以後再也不用提著大桶小桶跑到宿舍樓外去打水了。”
這是今年職代會上職工代表們提出的最關切、最希望該礦辦好的民生工程之一,今年3月份,此項民心工程已落地。
該礦第一時間將在職工宿舍樓安裝淨化水裝置列入今年民生工程的要項工作,經過收集研究淨水設備資料、深入基層實地考察、緊盯落地安裝調試,最終讓職工喝上了純淨水、放心水。據了解,該套設備通過原水泵將原水箱裏的水加壓到20寸連體濾瓶之後,再通過高壓泵裝置進入RO反滲透膜,將水分為純淨水和廢水,廢水通過管路排出,純淨水通過加壓裝置進入到純水箱供終端使用,滿足職工健康飲用水的需求。
“由於我們是三班倒的工作性質,現在好了,無論是哪個時間點下班,我們都能直接喝上純淨水啦,礦上又為我們做了一件暖心事!”看著直飲水機湧出清澈的水流,前來打水的綜采一隊職工小張笑著說道。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該礦始終將“為職工謀幸福 為企業謀發展”的初心使命貫穿工作全過程,想職工所想,急職工所急,用心換真情,建好家文化,通過職工代表征集提案、掌上信訪、職工信箱、支部書記定期深入職工宿舍等形式,架起暢通無阻的民情民意傳遞渠道,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我們著力從政策製定、完善機製、營造氛圍、提供保障等方麵,幫助職工安好‘小家’,真心實意為職工辦實事、解難事,讓職工時刻感受到家的溫暖,讓他們更好地服務於生產,為建設企業‘大家’做出更大貢獻。”該礦黨委書記張勇表示。
搭建成長平台,留住他們的心
近年來,色連二礦把培養造就一批業務精湛、作風過硬、勇於創新的青年人才隊伍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建立健全了一係列工作機製,為青年成才搭擂台、建平台、築舞台,力促各類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我的成長離不開礦上對人才的重視和培養,離不開礦上搭建的成長平台。而且,以我的名字命名成立了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通過發揮工作室的輻射作用,促進了我們大膽創新,鑽研業務,提高技能。”談起成才之路,從初級工到資深技師的色連二礦趙海龍表示,當他從集團公司技術競賽脫穎而出時,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技能大師、安徽省屬企業崗位能手、集團公司首屆資深技師等榮譽接踵而來......
“待遇提高了,地位提升了,名氣變大了,就連工作室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說起被聘為集團公司資深技師後,趙海龍有說不完的話。
趙海龍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不僅解決了生產技術難題,還解決了青年隊伍培養的難題。
在100多平米的工作室,具有電工基礎操作區域、低壓設備實訓區、高壓設備實訓區、PLC變頻器實訓區、機電係統3D仿真培訓、其他試驗設備培訓區、理論交流區等功能,使工作室成為了能夠培訓安全、電器、自動化等多專業的綜合性實訓基地,學員們可以清楚了解其構成、動作、原理及故障處理。
該工作室理論以煤礦機電技能培訓係統為主,實操以煤礦井下常用開關仿真培訓設備為主。通過兩者有機結合,不僅可以提升職工技能水平和機電設備檢修質量,還可以準確快速地處理井下高、低壓常見故障,真可謂是雙豐收!這對於職工日常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針對性指導意義。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饋電不適合頻繁啟停,而磁起適合頻繁啟停,那麼大家知道饋電斷路器和磁起接觸器它們又有什麼本質區別呢?”這是培訓課上,主講人趙海龍的開場白內容。
日前,類似於這樣以崗位作課堂,以生產作教材,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人員培訓,在該工作室接連不斷。多樣化的培訓模式為礦井輸送了大量的複合型技術人才,進一步拓展了工作室內涵,為更多職工在崗位上建功立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安全是基礎保障,人才隊伍是關鍵。近年來,我們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構建人才培養、選拔、使用、考核長效機製,彙集職工聰明才智,激發全員創新創效熱情,奮力打造安全發展、綠色發展、智能發展‘標杆’礦井。”該礦礦長方基祥說道。(鄭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