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陝北礦業韓家灣煤炭公司,提起通維隊隊長李慧剛,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創客標兵”和“勞動模範”。他忠於職守、愛崗敬業,甘於奉獻、創新作為,立足“一通三防”工作,上演了一個個“傳奇”。
與其“不服氣”不如“爭口氣”
“愛鑽研、善思考、不服輸,所有的事情要做就做到最好,不留尾巴。”這是班長李佳鵬對他的評價。
初入韓家灣煤炭公司,李慧剛以一名掘進工的身份開啟了新的人生之旅。從最初的好奇和興奮,很快被現實的落差所擊碎,那種現實上和理想上的巨大反差,“不甘心”和“不服氣”占據了他的頭腦。讓他陷入深度思考,怎麼辦?“是自暴自棄,還是埋頭苦幹?”最終他堅定了“不服氣”不如“爭口氣”的決心,開始向書本、向實踐、向身邊的老師傅虛心請教、刻苦鑽研。他的進步很快得到了公司認可,從班長到隊長,其中的努力和汗水,周邊的同事都看在眼裏,服在心裏。
為了能更好地幹好本職工作,李慧剛先後係統學習采礦、機電自動化等係列知識,積極參加注冊煤礦安全工程師考試,同時2018年被陝煤思創學院錄取為1802期學員。
正是憑借這股把業務學精的鑽勁、持之以恒的韌勁,不斷進取的幹勁,李慧剛由一位門外漢蛻變成崗位能手,彰顯了他不甘平庸、敢作敢為的個性與擔當。
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成”
“以‘晾衣架’為靈感,設計出了衣架式傳感器升降架,看到綜采隊設備列車萌發嫁接式自移隔爆水棚...”李慧剛津津樂道地介紹著他的創新成果。
談起技術創新,李慧剛似乎有談不完的話題和用不完的力量,他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成。”
有一次,通維隊生產班組在井下架設鳳橋工字鋼時,看著職工站在隻有“巴掌”大的風牆上,滿頭大汗拽著麻繩將工字鋼一點一點吊到風牆上,如何讓機械化替代人力,既能降低職工勞動強度,又能提高工作效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慧剛做實驗,搞模型,做推演,做了大量工作,嚐試了很多次失敗後。他越挫越勇,一次看到龍門吊起吊貨物,李慧剛的腦中頓時來了靈感,一個“多功能起吊裝置”的設想初步形成,經過不斷改良在實際應用中,以前需要12個人配合的工作,現在隻需5個人配合,不到1分鍾,就能將1根工鋼起吊到位,該創新不但收獲了職工的好評,還獲得國家專利。
在此基礎上,李慧剛不斷挖潛自身價值,一批如:“安全零距離”等管理創新項目12項,“衣架式傳感器升降架”等小改小革項目30餘項。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創新成果,為職工帶來了便利,使職工嚐到了甜頭。
懷揣“感恩心”擔當“頂梁柱”
作為一名農村娃,父母為供李慧剛上學辛苦勞動的不易,他沒齒難忘。妻子為了支持他工作,家裏的重擔自己挑,他都銘記於心。每一次的點滴進步,企業總會給他褒獎和鼓勵,他都會與家人分享。他連續多年被韓家灣聘為“創客導師”,2021年獲得股份公司“煤礦安全衛士”等榮譽稱號,這些榮譽讓他備受鼓舞。用他的話說“幹不好,能對得起誰?幹就幹出個樣子。”
2022年5月,女兒生日臨近,韓家灣煤炭公司標準化創建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通維隊要完成井下3個硐室、2個消防材料庫、地麵3個儀器儀表室的標準化創建工作,時間緊任務重。一邊是女兒的生日,一邊是全隊職工奮鬥了多少個日夜的標準化工作,在這個節骨眼上,李慧剛望著日曆,默默說了一句“對不起,寶貝女兒”。一頭紮進標準化創建工作中,並且以優異成績,完成了標準化驗收工作。
正是因為李慧剛秉承“隻要想幹事、就能幹成事,隻要敢擔事、天下無難事”的信念,立足崗位,勤於思考,在百米井下奉獻智慧光芒,用實幹實績書寫了新時代煤礦工人的風采。(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