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助轉型老礦吐“新枝”——河南能源焦煤集團中馬村礦智能化礦山建設紀略
“各崗位人員注意,機械設備聯合運行準備開始……”坐在幹淨整潔的集控調度中心,輕點鼠標,采煤機、刮板輸送機、皮帶運輸機依次開啟。這是河南能源焦煤集團中馬村礦3900智能化綜采工作麵遠程操控的一幕。
近年來,該礦瞄準“四化”建設發展規劃,結合實際情況,自主探索智能礦山建設新路子,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礦井智能化礦山建設不斷邁出新步伐。
時不待我迎難而上
中馬村礦始建於1955年,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原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迄今已有67年曆史。建礦以來,該礦共生產煤炭3500多萬噸。
該礦地質類型極複雜,水文地質類型中等,屬於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麵對設備老化、人員眾多、地質條件複雜等情況,中馬村礦下定決心要實施智能化礦山建設。
“困難再大,也要引進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加快建設智能化礦井目標就是要保安全、提效益,實現礦井高質量發展。”該礦礦長李海芳滿懷信心地告訴筆者。
為實現安全生產,該礦經調研市場、派人外出考察、反複論證工藝技術後,鎖定智能化綜采和綜掘生產工藝。去年11月,該礦在綜采隊、機電隊等單位遴選了30名技術人員,赴永煤車集礦、焦煤趙固二礦“取經”智能化綜采生產管理經驗。
因地製宜上設備
“我們針對39地區煤層瓦斯實際情況,投資600餘萬元購進了4台ZYWL-6000型鑽機,”該礦防突副礦長王雨生介紹說,“最大測量深度達1500米。”
此外,該礦引進的瓦斯抽采打鑽視頻監控係統,采用高清數字攝像儀,覆蓋井下27、39、211等所有瓦斯抽采鑽孔施工鑽場,井上人員可以實時操作,24小時監測,大幅度提升了礦井重大災害治理水平。
在該礦調度指揮中心大廳,筆者看到一塊塊數字化屏幕實時顯示著工作麵延伸的支架、皮帶上滾滾的煤流、運轉的泵房,頻頻閃爍燈光變電所……使礦井安全生產方式從“質變”轉為“智變”。
“看,一輛機車從二九大巷方向開過來,咱在這裏一鍵即可以控製機車,自動化道岔撥道,車輛運行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該礦調度室主任何善超指著屏幕給筆者說。
“今年5月份,我們將新引進一套萬兆環以太網,實現井下wifi全覆蓋,屆時300米井下職工可以用手機與家人視頻聊天!”該礦機電副礦長張慶欣慰地說。
針對在人員監測方麵,該礦對井下人員位置監測係統進行升級,調度指揮中心人員能夠隨時掌握井下人員的運動軌跡,便於安全調度指揮。
去年以來,按照集團公司“一優三減”及“四化”建設目標規劃,截至今年8月,該礦已建成了3906、3900兩個智能化工作麵,順利通過了河南省工業信息化廳的驗收,實現了一次性采全高,煤炭回收率達96%以上,穩步推進智能化煤礦建設步伐。
“目前,我們3900工作麵通過引進ZE07型支架,全部實現了生產推進一鍵啟停、多係統信息融合。工作麵作業人員降幅48%,掘進效率提高45%以上……”該礦礦長李海芳介紹說。
技術人才是關鍵
“技術人才是走向智能化發展道路的前提,”該礦總工程師孟武峰說,“我們圍繞人員素質提升工程,加大技術人才培訓力度,讓員工能夠掌握新技術、會用新設備。”
為了全麵做好人才培養工作,該礦將機構配套、人才跟進等各項職責任務明確到責任科室、落實到具體人,對技術負責人、管理人員進行煤礦智能化建設知識培訓,提高全員技術水平和素質。
“7月份,通過精心挑選,擇優選拔,最終確定了6名大學生和11名年輕好學的電鉗工組成了第5批培養對象,由培訓科、機電科聯合廠家礦製定了詳細的培養方案和實施細則,計劃利用三個月的時間,培養一支業務能力強、管理規範的智能化檢修專業管理團隊。”該礦培訓科負責人結束說。
據悉,該礦緊緊抓住采煤機司機、機電等重點崗位缺員問題,選樹和培養40名各崗位工種拔尖人才作為培養急需緊缺技能人才的優秀導師,開展專項技術培訓,確保技術崗位人員補充到位。
“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加大智能化人才隊伍培養步伐,加快新設備、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引進使用,讓人才素質跟得上智能化的發展步伐,企業一定能持續發力,實現穩產高產……”該礦黨委書記荊隨旺說。
宋國興 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