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黃河東流去》
李準的《黃河東流去》共五十三章(不含尾聲等),全書每章又分為一、二、三、四等部分,作品每章開頭總引用一兩句民諺、兒歌和古詩等,以題記的形式出現,如下冊開始第二十五章《古城牆下》“南山有鳥,北山張羅。鳥自高飛,羅其奈何?”(古代民歌),每章有每章的章目。
作品語言個性化色彩很強,通俗,口語化,時常引用一些方言和俗語,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性和趣味性,讀來真實可感,讓人感到親近。作者如同向你講述一個故事,娓娓道來,無絲毫做作。構思精巧,結構布局天衣無縫,有很強的可讀性,又有較大的藝術感染力。
《黃河東流去》,顧名思義,作者向人們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1942年前後,國民政府為抵抗日軍部隊,炸開黃河口,河南扶溝等地的人民逃亡至陝西西安和鹹陽等處,在死亡線上掙紮的真實境況。文筆飽含作者的濃摯情感,讀來令人潸然淚下。
作品情節的發展獨樹一幟。從二十五章至二十八章敘述的是藍五和雪梅的故事。以孫楚庭和徐秋齋做陪襯。二人因情而生,因情而死;情動天地,情泣鬼神。雪梅因情而被孫暗害,藍五因情而自縊。人物形象鮮明清晰,躍然紙上,有較強的立體感。像這方麵值得一提的是徐秋齋,他一出場,好像讓讀者看到了一個頗富善良心腸而又老夫子氣十足的老儒夫形象。這個每天靠在郵局為人代寫書信而過活的老人,講話之前必先引用古詩或古諺,人物語言符合人物身份,活脫脫的仿佛能從書中走出來。情節好像是單線發展,每幾章敘說一個相對完整而又相對獨立的故事,幾個故事連接起來,又組成一副悲慘的、人民掙紮在死亡線上的現實主義的工筆畫。
作品是敘事和抒情的渾然結合,含蓄委婉,不露聲色的寓濃烈情感於敘事之中,真是大家手筆,爐火純青。正如恩格斯《致致瑪·哈克奈斯的信》中所說,“作者的見解愈隱蔽,對藝術作品來說就愈好。”情節的發展有張有弛,有急有緩,在情節急速發展的主流下,又忽然來幾句“閑筆”作景物描寫,這就更促使讀者急速的讀下去,想知道作品結局,這是作者匠心獨運的結果。作家李準知識功底豐厚,這一點,從作品中不難看出來。
(19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