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人力”服務遇上智能化“暖心”科技,將會帶來什麼改變?
近日,中能袁大灘礦業便攜儀發放室內,幾名職工在排隊“刷臉”,隨著識別通過的語音提示,對應的感應櫃門應聲打開,職工迅速拿出便攜儀,整個過程隻用了3秒鍾。
以往,職工領取便攜儀必須提供部門、姓名、工種等信息,經確認無誤後,再進行儀器發放,並手工填寫發放記錄。不僅效率低、而且儀器管理難度大,在上下井高峰時段更會造成擁堵,嚴重影響工作效率。自從便攜儀智能充電發放係統投用後,實行一人一櫃,通過虹膜識別管理係統,精準無誤,方便快捷,有效實現了便攜儀的發放、回收、故障自檢、人員的智能化管理。
據悉,該套便攜儀智能充電發放係統以計算機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網絡為基礎,應用AI人臉識別、智能鎖、觸摸屏等先進技術,集智能識別、智能領取、智能歸還、智能監測等功能於一體。此外,係統還采用聲音、圖像、文字和屏幕等多種存取使用提示方式,存取過程中櫃門均自動彈開,同時伴有語音、圖像提醒,做到了對儀器存取使用過程全方位、全過程管理,方便了職工的使用。
“現在靠刷臉就能自助完成各項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時降低了用工成本。”通風隊黨支部書記薛強強高興的說道。礦用便攜儀智能充電發放係統的“上崗”,讓他欣喜不已。
今年以來,中能袁大灘礦業將智能礦山建設作為厚植煤炭產業發展優勢、應對變革挑戰、重構產業模式、贏得發展先機的重要戰略舉措。立足實際,穩步推進礦井智能化建設,一張高效的智能化礦山建設藍圖逐漸顯現。(薛強強蔡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