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袁大灘礦業綜采二隊:油穿銅錢,“妙手“生花
“慢點慢點,小心油桶灑油”在11206綜采工作麵,油脂倒運區域幾名職工正在進行盛油作業,每隔幾分鍾都會聽他們焦急的喊聲。
中能袁大灘礦業綜采二隊屬礦井一線生產區隊,設備眾多,需經常加注不同型號的油脂保證設備各運轉部位潤滑到位,傳統的加油方式,油桶重大需多人協助外傾倒油,稍不注意就會出現油脂灑落浪費,汙染現場環境的現象。
“虎哥,要是這油桶能自己保持角度不動就好了,一個人就能幹了,好幾個人栓在這也不出活呀!”“是呀,這種幹法費事費力,操作不慎不但容易灑漏,而且油桶重大來回移動也不安全。”正在現場幹活的職工道出了自己的煩心事,恰從旁邊經過的副隊長王鬥軍在看到灑落一地的油脂一陣肉疼的同時也悄悄地將這件事記在了心裏。
針對這一問題,他立即組織兩名素有綜采“鋼鐵俠”之稱的焊工張利江、張海峰,立即成立技術攻關小組,一下班就直撲機廠維修車間,草紙用完了就撿石塊在地麵畫,備用材料試驗光了就從回收材料堆裏揀,每晚從機廠車間路過,總能看見他們奮進的電光火弧透過窗戶劃破夜空,經過連續三天的不懈努力,綜采二隊第一代手動加油裝置終於成功問世。
“我們這個裝置主要是受之前末采掛網的啟發,利用絞盤的提升功能,可靈活調整油桶外傾角度,涓滴不漏的將油脂倒至盛油容器,平常至少需要3人的加油作業,現在1人便可獨立完成,極大的降低了職工兄弟們的勞動強度,杜絕了物料成本的浪費,從方方麵麵提高了勞動效率。”在經過認真試驗後,焊工張利江談起新鮮出爐的手動加油裝置滔滔不絕。
針對這一創新成果,區隊及時撰寫專題材料,製作直觀模型,上報礦井評比評選,在看到聯建樓創客成果展示區,自己光榮上榜後,一向不善言辭的王鬥軍這樣說道:“我感覺,創新不能僅僅追求高大上,而是需要時時注意身邊的小事,立足”小、實、活、新“,開啟頭腦風暴,培養創新能力,這樣不僅能夠實現自身的“提質”,還能為礦井創效獻一份力。”
在礦井全力推進全員目標成本閉環,工器具“革命”的熱潮下,綜采二隊移動式盤纜線車、跟車移動管架、煤機電機拆卸裝置等一係列新名詞逐漸進入中能袁大灘礦業的視野,一時間各式各樣工器具創新項目思如泉湧,各類創新工器具成果如雨後春筍般脫穎而出,在日常安全生產工作中生根發芽。
“自建隊以來,區隊自主研發五小創新、小改小革項目多達50餘項,其中13項成果已成功申報礦井全員創客項目,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截至目前,累計節約各類成本300餘萬元,區隊由最初的89人,精簡到現在的80人,職工月平均工資提高了700餘人,創新讓我們嚐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隊長薛誌文介紹道。(李景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