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萬祖波
最是深情柳依依
今年的春分節氣,已經如約而來。從驚蟄的桃始華及倉庚鳴,到春分的玄鳥至和雷發聲,此時,升溫加速,雨水增多,大自然開始變的有聲有色:或春雨淅淅瀝瀝,或鳥鳴鶯啼聲聲,亦或梨花如雪、桃花粉豔。春天的色彩正熱情燃燒,春天的味道在肆意飄散,到處是春意融融的景色。如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描述的那樣“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斯。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這個時候,有人徜徉於花海之中,陶醉於撲鼻的花香之下,熱情讚頌滿眼花海的美景;有人登攀於高山之上,觀望大海的寬廣,感受海浪的洶湧,體驗著“乃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有人,扶老攜幼踏青去,忙趁東風放紙鳶,感受著祖國的壯麗山河,享受著人間的樸素真情。上述所言,我心同樣向之。
除此之外,在我的耳邊,我的心坎,總有一個聲音對我說“春分以後的日子,您最喜愛的是沿河賞柳呀?不記得了嗎?最是深情柳依依,不是您說的嗎?”言及此刻,自是情由處,不知不覺中,我的眼眶濕潤了。
是呀,芸芸眾生,各有所愛。畢竟人的出生環境不一,人的自我喜好不同,人的情感多種多樣。我就是生來喜歡柳樹的人,喜歡關於柳樹的詩歌文化,更喜歡讚頌柳樹的低調和樸實。
柳樹,高雅些的名稱,叫楊柳。它始終深受詩家們的喜愛,詩人以柳或托物或言誌或抒情“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唐代邊塞詩人王昌齡的詩歌《閨怨》描寫出了閨中少婦思念遠方戍邊丈夫的心情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代邊塞詩人王之渙《涼州詞》委婉的表達了朝廷對戍邊將士關懷體恤不夠的哀怨“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是唐人劉禹錫的《竹枝詞》他的筆下,深刻描繪了懷春少女思念中意的未來郎君的情思。一九五八年六月三十日,偉大領袖毛主席得知江西省餘江縣徹底消滅血吸蟲病的消息後,在次日激動的寫下了《七律·送瘟神》其中的“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寫出了主席對祖國大好春光和前程萬裏無限的熱情謳歌。這些方麵,就不再一一展開了。
柳樹,插地生根即可活,廣泛分布在河兩側、田畦中、坡嶺上,它頑強的生長,無一絲嬌氣,可謂“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樹是我國的原生樹種,史前的甲骨文中就有“柳”字。柳樹的種植時間,已有兩千多年。早在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名句,幾千年來,傳頌至今。柳樹一直陪伴並見證著中華民族的滄桑發展,始終植根活在中華的大地上,早已融入到我們沸騰的血液裏,融入至厚重的中華文化中。
在我看來,柳樹最忠實的報春使者,帶給我們生活啟示。隻要柳梢鵝黃了,我們就知道立春的日子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柳樹綠意滿滿,柳枝隨風搖曳,發出嘩嘩的響聲,好像告訴我們春天是有生機的,人的生活是要有活力的,是要充滿色彩的。還告訴我們,到什麼時間要做什麼事,如柳樹春天發綠一樣。
柳樹還有低調和樸實的特征,它懂得無私貢獻自己的價值。柳樹啊,您是那樣的低調和樸實,色彩唯綠而已,一層不變。您不開花,不結果,無清香。可是,您的生命力是頑強的,有水有土有陽光就可成活,於電閃雷鳴下,在狂風暴雨中,依舊默默不語,堅強的向陽而生,慷慨的帶給人間“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清麗景色、素雅容顏。
此外,您還貢獻著自己的木材價值,生時無所求,去時無牽掛,悄悄的來,空著手去。柳條可以被手巧的人,編織成筐子、籃子,製作木旋玩具。柳木還能打很多家具,聽父親說,祖父和父輩他們那個年代,用村西河坡的幾棵柳樹破些木料,做上幾套好家具,在村裏可是條件上好的人家了,找個媳婦不愁呀;我們滕州柳琴戲的主要演奏樂器----琵琶,《鐵道遊擊隊》電影中,被鐵道遊擊隊隊員小坡演奏而聲名遠揚。其琵琶樂器,也是用柳樹木材製作的。
柳琴戲早年間,是不折不扣的苦戲,鄉人外出逃荒,上門唱一曲淒涼的柳琴曲討飯糊口。後來,柳琴戲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整理了傳統曲目,還推陳出新編排了新時期的劇目,其中大型劇目《墨子》在中共中央黨校上演,引起轟動。柳琴戲,成為梨園中的靚麗風景,既發揚了傳統戲曲文化,也發揮了當今的時代價值,我們創作了反映政策潤人心的曲目,創作了抗疫的曲目。
最是深情柳依依,春分以後,我都以一顆敬畏之心,虔誠的在滕州荊河兩岸的柳樹下坐一坐,走一走。用心觀望柳依依的容顏,聆聽春風起柳條嘩嘩晃動的聲響,任思緒隨意散發,漸漸的,有種若有所思的感覺……
最是深情柳依依,柳樹啊,我對您的情感,讓我如何說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