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電影文學劇本:《在拖長江那個地方》

作者:郭長誌 2023-03-29 10:59 來源:狗万manbet官网 電影文學劇本拖長江地方

  電影文學劇本

  在拖長江那個地方

  一輛白色的日本德勝牌麵包車在柏油路上疾馳。

  從車裏往外看,駕駛窗顯現的礦區鱗次櫛比的建築群在顯大。

  麵包車從鐵路橋下鑽出。鐵路跨江而過。麵包車傍山臨江而行。左側山崖壁立如削,右側的江水翻滾著混濁的浪花,蜿蜒流去。

  麵包車沿著一個“之”字形路爬山。

  鏡頭拉開:一個現代化的礦山沿江迤邐而建,選煤廠巨大的圓形儲煤罐巍然屹立,一列滿載煤炭的列車開出選煤廠,鳴叫著奔馳而去。

  深沉的男畫外音:“人生有許多轉折點,拖長江邊閃著光斑的那些日子使人難以忘懷。我離休之前的十八個年頭是在那個地方度過的……”

  推出雄勁的楷書字幕:在拖長江那個地方。

  主題歌音樂起。

  在主題歌樂曲聲中,閃過如下畫麵:

  鏡頭從高空向下俯拍。無雪的早春景色,咋暖還寒。群山連綿,起伏如波浪;峽穀中拖長江曲折流淌。

  鏡頭平行拍攝。四輛解放汽車載著建設者行駛在江邊公路上,每輛車都飄展著紅彩綢旗一麵。

  綠色的帳篷沿江岸山坡排開。

  井下巷道施工作業——兩個工人用風鑽打孔。

  工人們在拖長江波濤中搶救器材。

  巍巍聳立的豎井井架。轉動的天輪。發镟的井下大巷。

  高高的矸石山。礦區幢幢樓房。

  在以上閃過的畫麵由下而上依次升出演職員表。主題歌音樂止。

  1

  麵包車內。後排一位四十多歲中年女幹部,端坐凝思,俊秀、文靜的麵龐還沒消失青春的風韻。挨著她坐著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從臉型上,像母女,他們是周淑傑和女兒韋玲。

  在周淑傑和韋玲的前排坐著一位四十五六歲的中年男子,服裝樸素,表情堅毅,——機電副礦長魯德祥。挨著魯德祥坐的是頭發花白的五十六七歲的礦黨委書記王誌超。王誌超臉部特寫:安穩持重,飽經風霜。

  司機座旁身材魁梧、身體結實的原礦長黃逸俊向車門窗側著頭,他轉過頭——我們看清,他有六十歲左右,頭發幾乎全白,眼睛有神。他跟魯德祥說了一句話又轉過臉去,正視前方。

  我們已經熟悉的他的畫外音:“今天他們送我回河北老家。家,是一個多麼親切的字眼兒!青山有幸埋忠骨,天涯何處不是家!十八年前,淑傑、韋彥輝、老周,我們到這兒安家……”

  黃逸俊回憶、沉思的臉的畫麵像照片一樣翻轉180度,畫麵出現 1966年1月的曆史場麵。

  2

  北方唐山火車站。上午,晴天,雪花紛飛。

  站台上,兩個青年人舉著鮮豔醒目的橫幅:“熱烈歡送赴內地支援三線建設的同誌們!”鑼鼓聲、鞭炮聲響成一片。站台上的人們向車上的人招手。十來個車窗窗口都伸出手揮動著,激動、興奮的臉擠滿鏡頭所見的這些車窗。鏡頭推前,一個窗口,——我們看見四十剛過的黃逸俊和三十八九歲的王誌超的麵孔。旁邊的一個窗口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同誌和一個四十多歲的男同誌的麵孔,臉型像父女。女同誌的臉型明顯看出就是影片開始麵包車上中年女幹部周淑傑年輕時的模樣,四十多歲的男同誌是周淑傑的父親——工程師周雄。

  3

  車頭迎著鏡頭開來。長長的客車車廂從鏡頭前刷刷駛過。

  鏡頭從車廂內往外拍——,在列車的行駛聲中,鏡頭閃過廣闊、平展的華北平原的田野,田野上的村莊。

  波濤洶湧的黃河水向鏡頭右側移去。

  列車駛上鐵橋的聲音,鏡頭閃過武漢長江大橋的鋼梁。

  列車駛過鐵橋後在平地正常行駛的聲音。畫麵閃過廣西秀麗的山水、甘蔗林、芭蕉樹的景色。

  列車行駛的前方出現隧道洞口,列車駛入隧道,畫麵漆黑;畫麵又迅速亮了,列車駛出隧道。

  畫麵閃現貴州的崇山峻嶺,絕壁危岩。列車聲遠去,消失。

  峭崖高巗,險溝深澗化成行駛在盤山路上的四輛解放牌汽車。

  4

  四輛解放牌汽車行駛在拖長江邊公路上。車上是熱情洋溢的男女青年建設者,他們笑著、談著,時而指山,時而指地,時而指江。

  車廂前部,紅綢旗飄揚。周淑傑與另一名女伴徐美芬並肩站著,魯德祥又挨著徐美芬站著。

  車上人粗獷、熱烈的歌聲:

  我們年青人

  有顆火熱的心,

  革命路上當先鋒!

  不怕千難萬險,

  不怕山高海深……

  5

  第一輛汽車駕駛室內。黃逸俊對王誌超:“得抓緊蓋房子,後麵大批人馬跟著就進來!”

  王誌超緊鎖眉頭又樂觀地:“任務艱巨啊!”

  6

  第二輛汽車駕駛室內。挨著駕駛員的一個二十五六歲戴眼鏡的青年技術員展開圖紙。挨著這位技術員的周雄指著圖紙:“盤西煤田——”

  技術員韋彥輝抬起臉,——我們看清,影片開始麵包車上那個十八九歲姑娘的臉與他很像。

  黃逸俊畫外音:“周淑傑和韋彥輝剛結婚不久,夫妻雙雙申請來西南;魯德祥和徐美芬準備在這邊結婚。”

  7

  在拖長江邊稍遠一點兒一個平緩的山坡荒地上,幾個綠色的帳篷已經支起,工人們還在搭帳篷。幾個竹笆臨時房已經蓋成。

  特寫:一間竹笆房門口貼了一張標語似的紙條,上寫幾個大字:礦區籌備處。

  三輛汽車停在房前空地上。周淑傑、韋彥輝、魯德祥、徐美芬、周雄和一幫工人從車上往下卸竹竿、竹笆和油氈。

  黃逸俊腰紮圍裙、袖子挽起、手拿菜勺從另一間竹笆房裏走出來,朝卸車這邊喊道:“快卸!卸完車吃飯!有紅燜肉!”

  8

  黃昏。岸邊。工人們在岸邊洗腳,洗臉。

  岸邊一角。魯德祥捏住徐美芬的手指,用別針挑竹刺。

  “別動!紮的很深……”

  “哎喲,你輕點嘛!”

  魯德祥把竹刺挑在自己的指尖上:“看,有五毫米長,零點五毫米粗!”徐美芬甩甩手走到一塊石頭上,坐下,望著江水。魯德祥拿著臉盆從鏡頭外走進畫麵、走近徐美芬,唱道:“小河的水呀靜靜的流,知心的話兒藏在心頭……”徐美芬:“工人都沒地方住,咱們結婚住哪兒呢?”

  魯德祥:“要不,推遲吧?”

  徐美芬:“不嘛!我要和你在一起……”

  魯德祥:“要不咱們租一間老鄉的房子吧?”

  徐美芬把一小塊石子兒丟入水中,柔情地給魯德祥一個媚笑:“隻能這樣。等以後蓋好了房子再搬家!”

  魯德祥:“那時呀,就不是兩口人了!”

  徐美芬笑而不語,往魯德祥臉上撩水。魯德祥用手擋水、摸臉,徐美芬咯咯笑著。淡出。

  9

  淡入。冬景。群山白雪皚皚,滿樹銀花。

  建井工地。斜井井筒傾斜入地,黑黑的洞口吐出三個三角形翻鬥車,車上天橋,工人翻渣。

  竹笆蓋成的臨時絞車房內。寒氣從出繩口襲進來。徐美芬穿著藍棉衣,圍著綠圍巾,坐在司機椅上。信號鈴響,徐美芬往井下放車。

  門開。穿著膠靴、戴著安全帽的魯德祥走進來,端著一個飯盒。

  魯德祥:“美芬,有酸菜!”

  信號鈴響,徐美芬停車。徐美芬欲站起走下司機椅,信號鈴又響,徐美芬開車。

  魯德祥把飯盒放到鐵爐子上,說:“你吃吧,我還得去安裝水泵。”說完,推門走出。

  徐美芬全神貫注開車。

  信號鈴響,徐美芬停車。徐美芬走下司機椅,呼喚著:“德祥!”徐美芬拉開門,白雪茫茫。

  10

  春天。午。陽光燦爛。農民在耙水田。——水牛粗壯的腿從泥濘中拔出,緩緩走著。

  平地,蔬菜連畦。山坡,綠草如茵。叢叢映山紅花燦燦如火。

  兩朵無名的小花在微風中搖曳。兩個人的腿在草叢中一前一後緩步行走。前麵的一雙腳穿著一雙黑色的女式布鞋,後麵的一雙腳穿著一雙黃色的膠鞋;前麵的步履輕盈,後麵的步伐有力。兩個人行走的小腿和腳在一叢盛開的映山紅前停住。鏡頭搖上:健美婀娜的周淑傑胸部的輪廓和她如映山紅般紅豔豔的臉,稍有些瘦削的韋彥輝的臉。

  周淑傑關切、疼愛地:“你瘦了?”

  特寫:戴著眼鏡,淳厚樸實的韋彥輝的臉,比剛來時黑瘦些。

  韋彥輝:“是嗎?好多工作等著幹。——咱爸不也瘦了?”韋彥輝的手搭在周淑傑的肩上,二人的目光朝山坡下望去——

  山坡下。臨時竹笆房、帳篷連成片,迤邐沿江而布。拖長江水在山腳下緩緩流著,公路與江水相伴蜿蜒伸展,江水像青色的帶子,公路像白色的帶子。高壓線像蛛絲飛越峽穀,水泥線杆和高壓鐵塔直聳藍天。

  鏡頭轉回,周淑傑、韋彥輝二人上半身同時收入畫麵。 歡快的音樂。

  特寫:鏡片後麵韋彥輝熱情、深情的眼睛。快速疊印韋彥輝回憶的畫麵:

  洋溢著青春朝氣的韋彥輝、周淑傑走出“唐山礦業學院”的校門。

  牆上鏡框鑲著韋彥輝和周淑傑兩人半身合影照片。

  日曆。1965年11月2日。

  門上紅雙喜字。

  疊印的畫麵化成特寫:周淑傑團團臉蛋兒雙眼皮下美麗的大眼。疊印周淑傑回憶的畫麵:

  一個本夾子。本夾子封麵畫是:兩個穿著裙子的姑娘和一個手拿草帽身背行李的小夥子站在山岡上望著前方。畫下麵七個美術字:好兒女誌在四方。周淑傑把本夾子放在桌子上。在桌旁繪圖的韋彥輝抬起頭感激地望著周淑傑。

  疊印的畫麵消失。鏡頭拉成周淑傑的近景。周淑傑雙手從胸部往下撫摸凸起的腹部,嘴角羞澀地一笑。疊印周淑傑想象的畫麵:

  韋彥輝抱著二歲的女兒親著,周淑傑在旁幸福地笑看。歡快的樂曲換成五十年代膾炙人口的“青年圓舞曲”:“藍色的天空像大海一樣,寬闊的大路上塵土飛揚……”的旋律熱烈奔放。

  鏡頭搖上高空。湛藍的天空悠悠白雲飄浮。音樂止。

  11

  奔湍的拖長江。

  黃逸俊畫外音:“當事業和愛情結合在一起的時候,艱苦的日子也像春花一樣絢爛,像米酒一樣甘醇。可是,生活並不都是輕音樂,有時會遇到驟來的風雨。”

  一輛輛滿載水泥、設備、木材、鋼材的汽車行駛在礦區公路上。一些車在拖長江邊丁字形路口停了下來。路口處岸邊擺放了很多器材,有的用篷布蓋著。工人還在從車上卸水泥和鋼材。工人推著裝著水泥的手推車、扛著木頭從臨時搭起的橋上走過,把各種材料運到對岸。

  12

  江邊工地,丁字形路口處。黃逸俊、周雄、韋彥輝三人交談著。

  黃逸俊焦急地:“必須趕快修橋,不然影響工程進度!”

  周雄:“小韋,你和技術室的同誌們設計一下,把方案報我。要快!”

  韋彥輝點點頭,望著路邊等候卸車的長長的車龍。

  一輛空的解放汽車由遠駛來,在路口處停住。車門開,王誌超出來喊道:“老黃,老周!到指揮部開會!”

  13

  深夜。竹笆房內,白熾燈下。韋彥輝在桌子上繪圖,坐在床沿上。兩張單人床並著,周淑傑躺在旁邊。

  周淑傑:“彥輝,你老這樣熬夜不行!睡吧,明天再畫!”

  韋彥輝沒抬頭,說:“好。”

  窗外一個閃電,接著傳來可怕的雷鳴聲。

  韋彥輝把圖紙疊上收起,夾入那個“好兒女誌在四方”本夾子裏。站起身走到牆角穿上雨衣。

  周淑傑在床上支起身子,問:“下這麼大雨,你——”

  韋彥輝:“我到江邊看看。——新到的礦燈架不知苫好沒有?你先睡!”說完,轉身欲走。

  周淑傑:“彥輝!”韋彥輝停住,望著周淑傑。周淑傑離床下地,腆著肚子,說:“那你拿著手電。”

  韋彥輝:“不,你在家也得用。我去借礦燈!”開門走出。一個閃電連著一個閃電,一個雷聲接著一個雷聲,大雨如注。

  周淑傑左手撩起窗簾,右手托腮,隔窗望著外麵的雨。

  特寫:周淑傑擔憂、關注的麵容,深潭般的眼睛。

  14

  拖長江岸邊,大雨嘩嘩。

  黃逸俊大聲說:“老王,老周,你們率領人到西岸,把材料、設備移得離岸遠一些,把水泥和礦燈架的篷布蓋嚴、扯牢。我和小韋在東岸搬那一堆坑木。——別說了,快走!臨時橋衝壞了你們就過不去了!”

  周雄、王誌超領一幫工人過到河西岸。

  咆哮的江水帶著可怕的嘯聲飛瀉而來,江水陡漲。臨時木橋的橋柱掛上了很多樹枝和樹根,中間的橋柱動了,搖晃了。接著,整個橋身劇烈地晃動起來,頃刻被洪水扭斷。橋板和木柱被發狂的江水衝走。

  15

  東岸。黃逸俊與工人們把岸邊的一堆坑木移到公路上靠山一側。迅猛的江水衝刷著木頭下的土。土,嘩嘩往下垮落。

  “快,閃開!”黃逸俊喊。

  “注意!不要到裏邊去了!”一個工長喊。

  韋彥輝的眼鏡淨是雨水,他看不清前麵,他還想再扛一根木頭。韋彥輝走到了靠岸的木堆裏側。一個工人驚叫一聲:“韋技術員!”

  韋彥輝站的地方在下沉。呼的一聲,還剩下的十幾顆木頭連同韋彥輝一起被洪水衝走,轉瞬間被洶湧的江水吞沒。

  16

  貴州農民木板房的耳房內。魯德祥在本子上寫字。徐美芬用手絹擦著眼睛,看著手中的照片。

  特寫:魯德祥、徐美芬、周淑傑、韋彥輝四人在貴陽黔靈公園黔靈湖畔烈士紀念碑前留影的照片。

  17

  江邊。雨過天晴。魯德祥、徐美芬、王誌超、黃逸俊、周雄和工人們佇立岸邊。

  周淑傑站立岸邊,雙手拿著那個“好兒女誌在四方”本夾子。憔悴的雙眼滿含悲傷的淚水,一滴、兩滴,滴在本夾子上畫中人的好兒女臉上。

  韋彥輝在山穀中回響的洪亮的畫外音:“好兒女誌在四方!”

  18

  黃逸俊畫外音:“韋彥輝的犧牲給人們的不盡是悲傷,礦區建設以更快的速度向前進展。”

  燈下。周淑傑在用心繪圖。

  建橋工地,工人們澆築橋墩。

  新的鋼筋水泥橋落成。一輛一輛汽車駛過橋去。

  19

  幾輛黑色的伏爾加轎車駛過橋,轎車過橋後在岸邊建井工地停下。

  黃逸俊畫外音:“三線建設傾注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心血,礦區工地留下了他們閃光的足跡。最難忘1966年5月的一天,彭德懷同誌、程子華同誌到礦區視察。”

  第一輛轎車門開了,彭德懷同誌走出來;第二輛轎車門開了,程子華同誌走出來;第三輛轎車走出煤炭部副部長範文彩和西南煤礦建設指揮部指揮長丁丹同誌。

  彭德懷同誌穿著樸素的灰布衣服,戴一頂深藍泥帽,麵容沉靜安詳。黃逸俊、周雄、王誌超和其他礦區領導同誌迎上來,先後與彭德懷、程子華同誌握手,與範文彩、丁丹同誌握手。

  彭德懷:“同誌們辛苦了!”

  程子華:“同誌們好!”

  範文彩、丁丹同誌與礦區領導交談,聽彙報。

  彭德懷同誌走到平洞施工處。彭德懷同誌揚臉看在山腰上施工的工人。鏡頭推前,彭德懷同誌的臉定格。

  黃逸俊畫外音:“每當我想起與彭德懷元帥會見的情景,無聲的浩歌就從心裏升起。我們三線建設的工人永遠懷念彭德懷元帥。”

  20

  特寫:日曆,1967年2月3日。

  黃逸俊畫外音:“在浩劫的年代,我,老王和老周與千千萬萬的老同誌一樣,都經受了嚴酷的考驗。”

  江邊。霧障群山,浪擊岸石。

  王誌超、黃逸俊、周雄在批鬥會的台前低頭站著。三個人胸前掛的牌子分別是:三反分子王誌超,死不改悔走資派黃逸俊,反動技術權威周雄。

  快速閃過如下畫麵:

  狂風吹折樹枝,暴雨衝刷土地,烏雲遮蔽明月。

  21

  黃逸俊畫外音:“礦井施工停止了。建設的材料都做了‘文攻武衛’的武器。魯德祥因出身不好也從技術室清理出來監督勞動。有一天,車間主任讓他們班組用鋼管做梭標……”

  一堆鍍鋅的大拇指粗的管子堆在機電車間內。

  車間主任:“鉗工組把管子鋸斷,兩米一根,做紮槍。魯德祥不老實,要比別人多幹,鋸15根!”

  魯德祥走前幾步,指著鍍鋅鋼管向車間主任解釋、懇求:“張主任,這鋼管不能鋸!”

  張主任:“為什麼?”

  魯德祥:“這是為安裝進口壓風機專門進貨的特殊管子。鋸斷做紮槍簡直是犯罪!”

  22

  “犯罪?——捍衛紅色政權是犯罪?真是反動透頂!”鏡頭拉開,魯德祥在造反派隊部受訓。

  造反隊戰士:“你這個地主崽子,還堅持反動立場,與人民為敵!別忘了,你老子還是右派!隻許左派造反,不許右派翻天!”

  23

  黃逸俊畫外音:“列夫·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韋彥輝的離去給周淑傑造成巨大的傷痛,魯德祥與徐美芬則是另一種悲劇……”

  礦區旁邊小鎮的公共汽車站。徐美芬抱著一歲的孩子在汽車後麵靠窗坐著,抽搐著雙肩,用手絹擦淚水。

  魯德祥站在車窗外。一個帶紅袖標的造反隊戰士站在魯德祥身旁不遠的地方。

  魯德祥:“美芬,原諒我!我不該讓你到這兒來,也不該和你……。現在你把孩子也帶去,再找一個成份好的、家庭好的人 ,別再讓孩子——下一代受連累!”

  徐美芬痛哭失聲。

  汽車開動。魯德祥悲痛地喊:“美芬!”

  特寫:魯德祥瘦削、木然、悲戚的臉。

  畫外傳來徐美芬清脆的笑聲。徐美芬畫外音:“等以後蓋好了房子再搬家!”

  魯德祥痛苦的臉化成一片落葉在水上飄。

  江麵無數雨點。

  24

  火車從隧道鑽出。鐵路工人在架橋、鋪軌。

  一列滿載煤炭的列車從礦山開出。

  25

  桌子上已擺了三盤菜。一隻手拿著茅台酒瓶往三個約一兩裝的白瓷酒盅裏倒酒。鏡頭拉開,王誌超把最後一隻酒盅倒滿,放下酒瓶。周雄,黃逸俊坐在桌子兩邊。

  黃逸俊畫外音:“1970年,王誌超最後一個恢複了工作,進了領導班子。”

  周淑傑又端上一盤菜來。四歲的韋玲端碗吃飯,走到桌邊。

  周雄:“來,喝!”三人都喝了一口,放下酒盅,吃菜。

  周淑傑:“爸爸,黃叔,王叔,你們解放了,恢複了工作。可有的人還沒有解脫厄運。”周淑傑走到窗前,用抹布擦著玻璃,說:“曆史舊帳的糾纏不知要到什麼時候……”

  黃逸俊:“明天核心會上,我再提這個問題!”

  黃逸俊畫外音:“落實了政策,恢複了魯德祥的工作,可醫治不了他心靈的創傷。”

  26

  遠景,樓房鱗次櫛比的新礦區。建礦初期的臨時房已被鋼筋水泥的永久建築所取代。鏡頭推前,礦區辦公大樓。

  辦公樓內走廊。鏡頭掃過財務科、工資科、測量科科室的門牌。鏡頭停在技術科門牌上。

  技術科辦公室內。夜晚,燈下,魯德祥在繪圖。

  黃逸俊、周雄推門入。

  魯德祥站起來:“黃礦長,周總——”黃逸俊、周雄走到魯德祥桌旁看圖紙

  周雄:“小魯,你說說這麼改的理由?”

  魯德祥:“原場地已不能再擴大,提升絞車房的基礎有滑坡現象。改到這邊,把單機鬥改為雙機鬥,增加排矸量,能夠適應生產的發展。”周雄點點頭。黃逸俊讚許的目光。

  周雄:“翻車鬥的重心一定要選擇好。翻車架結構設計圖繪出來了沒有?”

  魯德祥拿開上麵一張圖紙,指著下麵一張:“在這。”

  周雄、黃逸俊看圖。黃逸俊轉過頭輕聲問魯德祥:“小徐來信沒有?”

  魯德祥:“總共來過三封信。——前不久來了一封……”

  黃逸俊:“她怎麼樣了?”

  魯德祥:“她已結婚了!”

  27

  急速切入。一列拖著長長綠色車廂的火車飛駛在礦區鐵路上。大客車在礦區公路上行駛。

  夜晚,礦區燈火輝煌。礦區公路旁楊樹、法國梧桐樹婆娑多姿。穿著裙子的礦山姑娘和服裝整潔的礦山小夥從樹前走過。

  黃逸俊畫外音:“當曆史掃蕩了那些魑魅,社會前進的步伐更快。一個初具規模的大型礦區在全體建設者的勞動中矗立在烏蒙山麓。可是,老周卻病倒了。”

  28

  醫院病房。周雄兩腮、兩眼窩深陷。王誌超、黃逸俊、魯德祥、周淑傑在床前。13歲的韋玲在削蘋果。

  黃逸俊畫外音:“1979年6月12日,老周終於先我們而去了。在人生的征途上,不在於誰先倒下去,而在於倒下時無愧自己的一生,在事業的天平上應有自己加的砝碼,盡管很輕。”

  依次閃過下麵定格照片:

  字幕:1956年。

  青年時的周雄陪同煤炭部長在開灤唐山礦井下掌子麵視察工作。

  字幕:1966年。

  向彭德懷、程子華、範文彩、丁丹同誌彙報礦區建設情況。

  字幕:1977年。

  出席全國煤炭學大慶趕開灤會議,與國家領導人合影。

  29

  黨委會議上。顧問黃逸俊發言。在鏡頭掃過的參加會議成員中,有王誌超、魯德祥、周淑傑的麵孔。

  黃逸俊畫外音:“培養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幹部是黨交給我們老同誌的一項艱巨任務。1980年,魯德祥擔任機電副礦長,

  周淑傑任礦機電副總工程師。——而我,從那時到現在,盡了我顧問的責任。”

  主題歌起。閃過如下畫麵:

  帳篷前幾塊石頭支起盛著水的臉盆,韋彥輝用樹枝燒火,王誌超往臉盆倒米。

  周雄與另一名工人扛一根鐵道。

  黃逸俊在井下采麵和工人打柱。

  傾斜向上迅速移動的皮帶溜子,滿載煤炭。

  皮帶溜子終端,煤像瀑布向下灑落。

  魯德祥與工人在井下高檔采煤機組前工作。

  礦工人機電學習班上,韋玲穿著工作服在聽課、做記錄。講台上,周淑傑在講課,“好兒女誌在四方”的本夾子在講桌上。

  伴著以上畫麵,在畫麵底部從右向左拉出主題歌詞:

  洶湧的河!

  流過高山和峽穀,

  激起歡騰的浪波。

  把建設者的精神,

  繼承發揚,

  四方傳播。

  啊,拖長江啊我難忘的河!

  歡快的河!

  播種友誼和愛情,

  迎接嚴峻的生活。

  用拿風鑽的雙手,

  采掇烏金,

  放出光熱。

  啊,拖長江啊我可愛的河!

  美麗的河!

  滋潤土地和煤海,

  盛開鮮豔的花朵。

  向設計好的藍圖,

  奮勇前進,

  引吭高歌。

  啊,拖長江啊我心中的河!

  30

  得勝牌白麵包車在火車站

  周淑傑拿下手提包,魯德祥接過。韋玲下車來,接過黃逸俊手中一個稍小些的提兜。

  黃逸俊與司機握手。

  王誌超、周淑傑,黃逸俊在魯德祥、韋玲後麵走入候車室。

  31

  車站內。列車窗口。黃逸俊坐在裏麵向鏡頭招手。

  列車開動。

  32

  站台上。從左至右王誌超、韋玲、魯德祥、周淑傑向黃逸俊招手。——黃在畫麵外。

  33

  列車漸快。黃逸俊招手,頷首。

  黃逸俊畫外音:“我循著當年來時的路回歸故土,離開礦區是那麼難舍難離。人們大凡對一個地方傾注了熱情便會產生這種感情。能保證我不再來嗎?我不會忘記拖長江那個地方。”

  黃逸俊揮手的畫麵定格。

  推出字幕:再見。

  ——全劇終——

  原寫於 1984.8.15 2001.4.12 重謄

下一篇: 我是一片雲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