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在潞寧煤業綜掘一隊隊部會議室,我們見到了剛升井的綜掘一隊副隊長張彥權。五十歲的年紀,看起來依舊神采奕奕,精氣神十足。20多年來,他把自己最好的青春時光獻給了礦山。談到自己的堅守,他說“哪有什麼常青樹,心中不負便勝朝朝暮暮”。
2000年,時年27歲的張彥權就來到了陳半溝二坑,也就是後來的潞寧公司,一直“戰鬥”在井下掘進一線,穿梭於井下各采掘頭麵的生產現場,在千米井巷挖掘著光和熱,寒來暑往,從青春到暮年,從懵懂到堅定,一路走來,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煤礦工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
老張每天都會提前到崗,一幹就是二十多年。他就像上滿發條的鍾擺,下井、升井,循環往複。對他來說,礦井下如數家珍的巷道就是他的家,在這裏,他度過了無數個春夏秋冬,工友就是他的家人,陪他度過了一個個闔家歡樂的節假日,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
他當過爆破工、支護工,為了盡快掌握掘進方麵的知識,他如饑似渴地學著、琢磨著、探索著、實踐著,後來還幹過膠帶輸送機司機、掘進機司機,再到現在的副隊長,他一步步的逐漸成為了掘進隊組的一員“猛將”,主動挺起了“敢幹、會幹、能幹”的硬肩膀,練就了一身真本事。就連隊長也不斷地豎起大拇指誇獎道:“隻要是掘進方麵的東西,就沒有他拿捏不了的”。“萬能”的老張,一步一個腳印,攻堅克難、無怨無悔。
在綜掘一隊,副隊長張彥權是工友們眼中的“萬能膠”,哪裏需要就到哪裏,隻要隊裏遇到任何困難,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沒有掘進機司機,老張上;沒有支護工,老張上;沒有打探水鑽工,老張打;沒有皮帶檢修工,還是老張上。
去年,皮帶雙電機搶修時,夜班工人把電機減速器和底座運到位安裝時,才發現對不上,老張當時剛升井,聽說後又火速下井,及時解決了問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終於加班加點順利維修安裝好了雙電機,保證了正規循環。今年打探眼時,探放水鑽杆不轉,一直找不到問題,老張在風巷接到電話後,立即走了60O多米到山上,一看便知是脫了擋,擋齒亂了,於是他慢慢找擋,終於把擋找到,解決了問題。這樣的例子在他身上不勝枚舉。
熟悉老張的人不難發現,五十歲的他從骨子裏散發著不輸於年輕人的朝氣。作為一名副隊長,他始終保持著“輕傷不下火線”的工作態度,每天到井下和職工一同勞作,連新冠病毒都無法將他擊垮,月月滿勤,更是大家公認的“工作狂”。
可是,他也畢竟是一個五十歲的人啊,長年累月的勞作,往往一個班下來累的身子都快散架了,可他卻從未喊過累、叫過苦,一個班也不敢耽誤。他總是說,我是一名副隊長,負責的是職工們的安全和公司的正常掘進,責任重大,必須要對工作麵的每一處都要熟悉,我苦點累點沒什麼的。
“萬能”老張工作能力強,他所帶的隊伍同樣能啃“硬骨頭”、善於“打硬仗”,所以,他們也總會被隊組派到工作麵環境最複雜、地質構造最特殊的巷道,他們用一個又一個的“漂亮仗”,鍛造出了一支敢打敢拚的綜掘隊伍。他時常會手把手地教工人如何操作井下機械設備,囑咐應注意的安全操作細節,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經驗傳授給他們,規範他們的操作行為,這種“有師徒之實,而無師徒之名”的“徒弟”遍布著綜掘一隊的各個工段。他時常對工長、班組長們說:“我們煤礦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我們有義務,而且必須擔負起引導、幫助工人們提升技能水平的責任,傳承匠心、傳承技藝,培養起技能精湛的人才隊伍,才能做好公司的安全生產工作。”
時間是堅守初心最好的見證,他的一腔熱血、一段青春、一生征程,都獻給了潞寧這片熱土。現如今,他的父母雙老都健在,已經90多歲了,一雙兒女也都很優秀。他說,他很知足、也很幸福。(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