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雨聲,淅淅瀝瀝,滴滴答答,構幻成一個個動聽的樂曲。靜夜,倚窗聽雨,把自己完全置身於閑暇的靜謐中,少去了幾許明了的蒼白,多出了幾分韻味的情趣,內心充滿了爛漫且富有詩意。一盞暈黃的燈,一杯淡香的茶,一卷薄薄的書,閑閑淡淡地翻,慵慵懶懶地倚,隨心所欲的聽。
夜色已將外麵的世界遮蔽,看不清這雨究竟是下得弱還是下得急,隻聽得雨落在不同的地方,發出不同的聲音。雨點敲打在樹葉上,“砰砰”聲中透出幾分綿軟;敲打在窗欞上,“叮叮”聲裏顯得異常的清脆;落在瓦礫上,“刷刷”聲中透著幾分剛強;雨點從屋簷上落下,飛濺聲中好像飽藏著一股綿綿的柔情……這雨聲,隨著風力和雨勢的變化,忽而變得瀟瀟朦朦,忽而又顯得急速匆匆,讓人感到十分的悅耳動聽。如果這時再喝口綠茶,聞著茶香,閉上眼睛,心中頓時會澄明起來,思想自然也就如脫韁的野馬一樣自由的馳騁。
一直以來很喜歡蔣捷的《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這首詩,詩中短短數語,道盡了人生的感悟,濃濃的滄桑感躍然於紙。“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芸芸眾生皆為凡夫俗子,何人能做得到這般傷感的輕歎!又有多少人能有這般的感悟?長夜未央,盼天明,借著晨光梳走了滿懷的心事,這雨“一任點滴到天明”,詩人亦一夜無眠到天明,內心亦一夜無靜到天明。
落雨是有溫度和感情的,聽雨被稱為古人九雅之一。古人用不一樣的心境聆聽著嘀嗒的雨聲,他們會在雨聲中獲得不一樣的心靈體悟,同時也留下了許許多多讓人動容的美妙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風雨中。”唐代杜牧夢想中的江南是煙雨迷蒙,煙雨繚繞的;那些垂老的將帥們在雨聲中,生有了“夜闌臥聽風飛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回味;遲暮的美人則在聽雨聲中,生有了“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的幽怨;多情的詩人卻會生有“臥聽疏雨梧桐,雨餘淡月朦朧。”“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遐想。那留在梧桐葉上的聲音,勾起了一絲婉約哀愁,小樓一夜落雨後,明朝深巷裏的杏花糕定會賣的特別的好。雨絲總是最能扯動起人們昔日的情思,這雨聲也最容易叩響人們感情上的那副門環。
雨不僅有溫度,有感情的,陣陣雨聲更能讓人動情,聽著那點點滴滴落雨聲,能讓人的情感進入到一種更深的意境。孟浩然在雨夜之後寫下了:“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感懷。秦少遊則把雨和愁比在了一起,“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賀鑄的“空床臥聽南窗雨,誰複挑燈夜補衣”。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哎喲喲!這些詩句寫得是何等的苦悶失落,鰥寡孤獨。就連乾隆皇帝下江南遊覽西湖時,聽到落雨聲也詩興大發起來,“芭蕉得雨便欣然,終夜作聲清更妍。”“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裏。”不管是留得殘荷也好,還是多事中芭蕉也罷,不管是靜聽落雨敲簷也好,還是焚香讀書聽雨也罷,詩人們都是在用心去認真的聽雨,都是在用情揮筆寫下這些詩句,這些都是聽雨者與雨在心靈上的感應。詩人們把自己的心情彙入到了雨中,又把這雨融入到了自己的詩裏,用雨寄著內心的喜悅,載著離別的相思,唱著人生的豪情,演著境遇的起伏……。
今夜我倚窗聽雨,聽雨如歌,思緒如雨。翻著手中的唐詩宋詞,嗅到了書中一股股的香氣,好像在與古人一起暢談遨遊著,談大漠豪情,聊山川靈秀,悲人生遭際,歎世態炎涼,敘心中情愁……盡管不能像古人般把內心的情緒詩化,卻也將內心的情感緩緩的釋放了出去。
我不知,在這雨夜裏,會不會有人因雨滴飄落而心情憂傷,不知會不會有人因雨滴飄舞而欣喜若狂。我隻管輕輕地把日間所有的喧囂與浮躁都置放於屋外,靜靜地與真實的自己呆在一起,享受獨處的時光,並將過往的一些未曾擱淺的執念,隨著空靈的雨滴,平靜的將它緩緩的釋放出去,讓自己的內心多出一分安然與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