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華
聖燈山,一個普通平凡的山脈,坐落在隆昌縣境內,風景秀麗。
對世人來說這座山實在沒什麼特別之處,但在石油企業裏“聖燈山”這三個字聞名全國,解放前就開發的石油天然氣井 “隆2井”就在這裏。
1958年3月27號,毛澤東主席視察這裏更名“聖燈山”,我的童年就在偉人視察過的地方、充滿石油味、世外桃源一樣的環境裏度過。
七十年代末,我們一家五口人擠在井下作業處固井隊停車場附近的茅草棚裏,生活條件及其艱苦,但那個年代我們不覺得苦,因為大家都一樣。
聖燈山下的聖燈鎮幾乎都是井下作業處的人,無論是職工還是家屬,工人上班、學生上學都是統一行動。每天上午八點,下午兩點,處宣傳科就會播放十分鍾的廣播,提醒大家準時上班,那首《我為祖國獻石油》、《我的中國心》伴隨著我讀完小學、初中、高中。我的童年記憶裏,熱愛學習、熱愛企業、熱愛祖國的人生觀就是在那個時候形成的。
七十年代末的那個冬天,操場上一個瘦弱、矮小的男生被一群高大的同學追逐著,無論怎樣拚命地奔跑都無濟於事,最終被按在沙坑裏一頓暴揍。
不解恨的頑童們抬起那男生就丟到了水田裏,孤獨無助的男生在水田裏掙紮,寒冷刺骨。突然,一位四十多歲、身材消瘦、帶著眼鏡的女老師推開調皮的學生,毫不猶豫地跳到水田裏,把那個男生拉上田坎,摟進懷裏。
那個瘦小男生就是我,那位老師就是我的班主任——譚定芝老師。事情的起因是我偷了班裏幾個同學的小人書和全班唯一的一本作文書,愛不釋手,占為己有,導致矛盾激化,引起全班同學公憤。
譚老師幫我疏通了“小偷”的自卑心理,解決了我和同學的格格不入,發現我為一本作文書當“小偷”非常感動,就把那本《全國優秀作文選》送給了我,囑咐我既然喜歡文學,長大後就做個石油文學家嘛,你行,一定能圓你的文學夢。
現在想來,譚老師送我的“文學夢”遠遠超出了這本書本身的價值,當時她給予一個農村孩子的不隻是鼓勵和自信,她的一句話、一個舉動讓我揚起了文學夢的人生之帆。
上世紀九十年代,無論是三年鑽井隊生涯還是十年偏遠采氣井站經曆,心中聖燈山下的文學夢一直就不曾破滅,一張張四川石油報就是我最好的老師,堅持閱讀、收集、學習讓我積累能量。
2006年,我來到川東北氣礦宣漢作業區客串了一下宣傳崗,做了三年的氣田土記者,其中采寫的《大山裏的奉獻》、《我的陽光團隊》、《競聘+雙選》獲得好評。這一切的信心來源就是我堅信,我行、我一定行。
不忘初心,因為童年聖燈山下的文學夢。
歲月悠悠,重返石油子弟校,景色依舊,漫步於石油書香味的教室間,感慨萬千,思潮澎湃。站在空曠的操場上,記憶的閘門再次打開,電影回放一樣的鏡頭掠過眼前,老師和藹可親的麵孔依然清晰,課堂上朗朗讀聲仿佛回蕩耳際。
童年聖燈山下的文學夢啊,我心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