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意義
每當談起“讀書”這件事,很多人可能會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有的人覺得讀書應當求取功名謀得一官半職;有的人覺得讀書應當發憤圖強報效國家;有的人覺得讀書應當成為大老板賺大錢。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於“讀書”的理解都不一樣,但我覺得讀書的意義遠不止這些。
偶然間看過這樣一則寓言故事:有一個師傅讓徒弟拿著一個帶洞的又破又髒又舊的籃子去打水,他經曆了數百次也永遠無法盛滿水,他對師傅說他實在無法完成這項任務,因為他沒辦法拿一個又破又髒又爛的籃子打滿水帶回來。師傅讓他看看籃子發生了什麼變化,他低頭一看,發現籃子變得光鮮整潔亮麗,盡管它還是充滿窟窿的。師傅說,盡管你一滴水都沒有盛到,但這個籃子因為你盛水的過程而變得光鮮亮麗,自此它和被遺棄的那些醜陋的肮髒的不值一提的籃子有一些不同。
我認為這就是讀書的意義,我們不能記住其中每一個細節,但是在經曆的過程中,我們產生的觀點、讀書時的心流狀態,塑造了一個人高尚的內心、深刻的思想、對於一些事情和人獨一無二的見解。破爛的籃子好比荀子的“人性本惡”,讀書好比這汩汩流淌的“泉水”,生生不息的泉水滋養著那原本懵懂無知的心靈,逐漸成為一個善良正直、堅強勇敢、思想高尚的人。
借用青年作家劉大銘的話來說就是:“讀書不是去裝載多少東西,而是去洗滌我們本來平庸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