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鏡子,人們自然會想到14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如今這個物欲繁盛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麵鏡子,把個人放在它麵前,能照出行為的正斜、品格的高下;把社會放在它麵前,能照出公德的存廢、世俗的清濁。
回首遙望百年黨史,作為國家經濟支柱的煤炭行業,在這百年間占據了重要地位。廉潔文化建設作為構築預防和懲治腐敗體係的重要環節,在煤炭行業應對複雜多變的環境及各種困難挑戰方麵,發揮了巨大作用,保障了行業穩步健康發展。
然而在現實社會,行業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和諧的音符:有人在金錢美色的重重誘惑中倒了下去,有人在香風毒霧的熏染中迷失了方向。
對國企工作者來說,我們應當深知廉潔對於所在崗位的工作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如沒有堅定的定力,沒有對腐敗保持高度地警惕,很容易誤入歧途。也許有人認為,我們隻是吃點喝點,或收點小禮品,根本算不上貪腐。但是要知道,“千裏之堤,潰於蟻穴”,那些涉嫌違紀違規的幹部曾經也是“與民謀福利,積極兼勤奮”的優秀領導幹部,正是因為他們抵擋不住形形色色的誘惑,從接受吃喝,到收受禮品,索要財物,一步步蛻化變質,才最終淪為犯罪之身。這些案例時刻警醒我們國企人員要在思想上保持廉潔意識,在行動上繃緊廉潔弦,在製度上堅守底線原則,不能讓腐敗問題有縫可鑽,進而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以及一係列風險。
自古以來,我們就是一個崇尚廉潔的民族。大義退玉璧的司馬遷,拒收金錯刀的張衡,兩袖清風的於謙,居官清正的於成龍等,都是我國曆史上,名聲響當當的清廉人士。這些人身上,自有一股清正之氣,也正因為他們心中有戒懼,行止有分寸,才青史留名,流芳千古。廉潔是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文化中的“珍饈”,尤其對於煤炭行業而言,更是我們必須守住的底線,也是絕不能碰的“高壓線”。
宋代朱熹有言:“世路無如貪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唯有淡泊明誌,寧靜致遠,知榮即行,名恥即棄,以廉為鏡正己身,以勤為舟傳美德,常懷為民之心,常思為民之策,常興為民之舉,抵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才能讓廉潔之風吹向各行各業,才能讓生命之花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