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 之美 品味之優電影《鄉村裏的都市》觀後感
本網記者: 白曉光
樓上看山,城頭望雪,燈下對月,舟中賞霞。2024年3月13日,央視六套節目播放了電影《鄉村裏的都市》,我們通過唯美的意境看到了山東龍口道恩集團、東江街道董家窪村、黃山館鎮館前後徐家村以及徐福街道桑島村等地風貌。觀看這部反映家鄉農村振興的電影,每一個觀眾都會覺得,這部電影有一種大氣之美,有一種品味之優,有一種寬廣的境界。
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畫最新最美麗的振興鄉村圖畫。《鄉村裏的都市》凝聚了編劇高潤光的心血與向往。作為一部農村輕喜劇題材的故事片,影片展現了省總工會選派的第一書記高雯雯帶領村民調整種植結構,促進海岱後徐村農業產業升級的全過程,由原來的傳統種殖,發展成為綠色種殖,現代種殖,網絡營銷的全過程。
作為一部農村現實題材電影,《鄉村裏的都市》相對於大家印象中的農村題材影片,表現的鄉村是美的,也是時尚的,並且是接地氣的。《鄉村裏的都市》這部電影,用藝術手段表現出現代化農村社會生活的蓬勃朝氣,讚美了人民群眾積極向上的生活熱情。同時也深刻地揭示了其中蘊藏的各種社會矛盾。比如,有的村民就是向往城裏生活,雖然出現打工,也不放心家中的媳婦,所以,才有了“老齊”這個角色,讓本片產生了輕喜劇的色彩。還有,高書記見到村主任打氣招呼時說“你好”!金正亮一本正經告訴高書記,俺們這裏見麵都說:“你吃了嗎?”結果,有的村民就在別人從廁所出來時問:“你吃了嗎?”這個對話令人捧用腹大笑,這就是輕喜劇的魅力。
本片帶我們一點點走近農村,解剖種種現實背後的曆史淵源和症結所在。這是因為,在中國,浩如星海的無數個自然村裏,它不過是臥於萬花叢中的一粒微塵。”正所謂誰人故鄉不淪陷。對於農民而言,鄉村建設的價值,既不在於政治精英著眼於社會穩定的政治下鄉,也不在於知識精英完成社會理想的文化下鄉,而在於他們究竟何以從中得到多少好處。”作為省總工會下派的鄉村振興第一書記, 高雯雯剛到後徐村時,村民以為他喝的咖啡是“藥湯”,高書記因勢利導,告訴村民什麼是“拿鐵咖啡”,什麼是原味咖啡,從小事做起,改變村民的生活習慣。
影片中表現出來的後徐村,高雯雯帶領村民由傳統的蔬菜種植到蔬菜的綠色種植、有機種植,完成蔬菜種植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由原來的傳統養殖,發展成為綠色養殖,現代養殖;同時深挖民俗民間技藝,片中有數個場景表現村民熱愛生活載歌載舞的鏡頭,形成獨特的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博士吳姍姍一直致力於新品西紅柿的栽培,但由於村民的不配合,造成產果沒有達到效果,作為博士,由於家人去世,造成心情不好,而被村民誤解為“感情失敗”所致。在高書記的真誠鼓勵下,後村村走上了特色農產品生產之路。在這些過程中伴隨著一個又一個啼笑皆非的故事,她不斷帶領、引導村民們打破舊有觀念,擁抱新時代、新生活。
影片以創新的手法,擺脫了那些舊框、老套,開始把鏡頭對準了人這個文藝創作的主體;尤其是反映了普通農民的工作、生活,把他們的喜怒哀樂展現在銀幕上。影片結尾表現的令人耳目一新,當“老齊”因為在水果西紅柿上抹藥,影響西紅柿品質而氣走高書記後,村主任金正亮批評了“老齊”,並且要求村民自願報名去把書記接回來,結果是高書記舍不下村民,舍不得後徐村,自己回來到了村裏,當高書記看到眾多村民迎接他回村時,整個畫麵表現的令人感動,尤其是“老齊”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要求高書記用柳條抽他時的畫麵,真實感人,多年看電影沒有流淚的我,為村民的真誠而感動,為高書記的精誠而感動,淚流滿麵。我以為,影片突出的成功是在鞭笞這種落後的急功近利世俗觀念的同時,寫出了具有典型意義的當代村民形象。
看完電影後感覺到,編劇高潤光先生文筆功力深厚,能夠從“一滴水”中觀察出環境的變化,從微小的不同中找出了農村發展中的“大同”,但是發生在那裏的事無不同樣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故鄉、發生在每一個村,那些難以抗拒的變化,那些令人難過的變化,那些帶來希望的變化,值得我們思考,因為我們看的不僅是一部電影,更是對新農村如何發展、怎麼發展的思考。當我們通過這部電影聯想起故鄉的這些年,你會看得更明白那些發生過的和正在發生的變化究竟意味著什麼。可以說,龍口百強縣市的發展品味、發展格局,有像後徐村這樣的引導、引領、引路,功不可沒。當然,高潤光先生的用意並不隻是簡單的喚起觀眾的鄉愁而已,他旨在通過這部電影撩起人們對農村裏發生的一切的關注。在我看來,隻有個體記憶優先於集體記憶,地方記憶優先於國家記憶,才有可能形成一個值得信賴的集體記憶與國家記憶,而這也正是《鄉村裏的都市》中鄉土記憶的價值所在。
在《鄉村裏的都市》中我發現,農村才是我們的根,走到哪裏都是我們的故鄉,因此,每一個人總應常懷一顆敬畏之心,而不是高傲的鄙薄之氣。追祖求源,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來自農村,即使父輩已脫離土地,但三四代內必有人來自農村。中國100多年前就是一個農業國家,沒有人不是從土地中走來的農民的後代。盡管時代在邁向城市化,但不得不說,我們的根都在鄉土。有什麼道理歧視和否定你走來的地方。那些現在生活中深刻地消極刻板印象,更多是因為我們不了解農村之所以成為當下的農村是何故。我們已離他太遠,而不記得使他孕育了現在城市中的一切。海岱後徐村,個看似平淡無奇的村莊,也可以成為重要曆史進程的見證者,一個村莊的命運是中國命運的縮影,而一個個村莊的命運又恰恰構成了這個成長變化中的國家。
山花落盡山長在,終日看山不厭山。第一書記高雯雯有山一般的意誌堅決響應黨的號召,聞令而動,盡銳出戰。高雯雯眼中看到了未來,腳下堅定了步伐。用海一般的力量,努力克服艱難險阻,鉚足幹勁,攻堅陷陣。由於刮風造成西紅柿大棚被刮壞,村民覺得種水果西紅柿肯定要賠錢,於是便出現了村民退股,其實,也是背後養海參的金老板在使壞,逼得高雯雯準備拿出自己的錢退給村民。而這時,金老板得知是高書記安排人為他的海參養殖提供技術支持時,又轉變了觀念,安排“老齊“把村民退的股全“買回來”。化解了一場危機。可以說,高書記在艱苦條件下、在百般困難中以“越雪山、涉險灘”的精氣神,啃下扶貧這塊“硬骨頭”,成長為擔當重任、能打硬仗的高素質幹部。
生成澤廣時芳茂,魚水情通樂韻諧。《鄉村裏的都市》這部影片告訴我們:希望是我們成功的動力,希望是我們不言棄的支撐,希望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總能給人力量前進,有了希望,總歸有看到光明的一天。正因為世界上有太多的美好,我們更需要義無反顧地選擇善良與堅強。有時候,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但我們至少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與心態,隨性灑脫地活著。生命需要一種儀式感,給約定加上些許情懷與重量。時光馳而不息,道是無情卻有情;萬物生生不息,看似無常卻有序。“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今日之中國,物質更加豐富,心態更加自信,法治更加完善,物流更加通達,人們的生活更加富裕。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鄉村裏的都市》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既在清晨裏奔跑,也要在星夜裏趕路,為了心中的夢想,為了夢想中的美好生活;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振興新農村的希望,人必須在責任與壓力中淬煉生命?既然如此,我們隻有並且最好欣然,接納世界的真實模樣,接納生活的本來麵貌,不墮信心,不失希望,不斷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這是《鄉村裏的都市》帶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