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讀書是一場浸潤內心的精神之旅,品讀《寸草春暉》,穿越千百年感受古人書中至寶,跨越時空與作者傾心交流,感受書香中的家風,塑造自我,鍛造品性。
慢慢翻閱書卷,作者用細膩的語言帶我回到了中國悠久厚重治家教子的智慧中。無論是南北朝的顏氏家訓,還是宋代朱熹的朱氏家訓,它們在曆史長河裏呈現出的姿態變幻無窮,流傳了千年之久依舊閃耀著蓬勃的生機,猶如春雨之於草木,默默地融入我的思想血脈。
其中,留給我深刻影響的當屬朱柏廬的《朱子治家格言》。名字雖然聽起來耳生,但提到“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時想必大家都有印象,這就是影響我們三百年已久的朱子家風。朱柏廬生平精神寧謐、嚴於律己,生活中處處為家人做出表率。盡管已經年過七十,朱柏廬也從未放鬆督促自己,就連大壽時節親戚朋友送來的禮品他都一律謝絕。因為在他的眼裏,親人們的一句暖心的問候,一個謙卑的行禮就是對他最大的尊敬。也是在這種家風的耳濡目染下,朱家的妻兒一輩子衣著樸素、律己修身。
在作者開辟出的這片精神淨地裏,他反複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家風不是我們身著的華服,也不是超高的能力,它是“行必有正”的回應。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細節也許自己不在意,可它們卻能從中折射出我們的為人。猶記得自己小時候特別怕生人,總是在外人麵前扭扭捏捏,十分不禮貌。一天,家裏又來了我不認識的客人,我呆在屋子裏遲遲沒有出門打招呼。這時,母親端著一盤洗好的水果來到了我的身邊,示意我拿給客人,一時間我不知道如何是好。母親看到我為難的樣子,語重心長地說:“客人來家裏做客,我們就應該拿出小主人的姿態去問候接待,這是為人的基本禮貌。”我隻好鼓起勇氣端著水果走到客人麵前,看著他們和藹的笑容,我才明白原來和陌生人說話並沒有那麼可怕。從那以後,我一直記得那盤清甜的水果和母親溫暖的鼓勵,是這些讓我慢慢成長為一個彬彬有禮、落落大方的人,也正因如此,我才不至於和很多寶貴的機會擦肩而過。
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在《寸草春暉》的故事裏,作者將傳統家風中的禮儀、仁義、責任、誠信等品質講述得淋漓盡致。因此,當我合上書頁的時候,仿佛是和一位相識已久的老朋友告別。這一場千年之久的家學約定讓我品讀出屬於自己溫暖的回憶,它凝結著中國每個家庭宜室宜家的情感和崇高典雅的靈魂,在時光的盡頭永遠地鮮亮、永存……(陶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