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一大早,六礦機修車間內已是一片處處繁忙景象:今天早班會安排的任務是對一批四寸管路進行加工製作,大家緊張有序,有條不紊,熟練地對準部件進行切割焊接,不出意外,下班之前每人的當班任務能夠順利完成,按照每件管路2分計算,當班收入能夠多出近40元。
機修車間的變化緣於思想的轉變,製度的落實,管理的創新,“幹與不幹不一樣,幹多幹少不一樣。”機修車間支部書記黃凱一語中的。
在此之前,機修車間幾乎沒有任何“存在感”,礦內的大活幹不了,小活不想幹,一些必可可少的加工維修工作,也是你推我我推你,能混一天算一天,“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消極態度成為車間主流,全車間25個人,車間內經常空空蕩蕩,諾大的空間半天找不到一個人。心思沒往工作上放,收入自然沒指望,職工們怨聲載道,幹部們苦不堪言,機修車間成了六礦的“老大難”。
2023年底,礦上領導班子換屆,在詳細了解礦井各個單位人員設定、工作職責、薪資收入等實際情況時,機修車間的狀況也被“和盤托出”。如何改變被動局麵、扭轉消極思想,成為破舊立新、改革發展的關鍵所在。
規範管理,製度先行。該礦結合車間實際,重新製定了勞動紀律管理製度,在班前會上宣讀後,張貼在會議室醒目地方,要求全隊幹部職工按時打卡,嚴格出勤,為合理分配工作任務、保障勞動用工數量提供堅實保障。同時優化勞動組織機構,原有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全部深入車間從事維修加工工作,和工人同工同酬同勞動,以此達到“人盡其用,各司其職”的勞動用工目標。
在此基礎上,針對原有工資水平較低實際,該礦積極推行內部市場化改革,通過采取車間對班組、班組對個人的績效考核綁定的形式,將檢修任務細化分解,明碼標價,讓每個班組成為“承包商”,讓每道工序成為職工“加分項”,職工幹多得多、幹少得少、不幹不得,在班組、職工之間形成良性競爭,有效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提高勞動效率。
“現在大家的幹勁十足,每天都泡在車間裏,甚至主動要求加班。”車間班長王俊勝說,計件工資分配考核製度極大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職工的月均收入普遍比之前提高了1500元左右。
由“單位發工資”到“自己掙工資”,由“派活幹”到“搶活幹”,由“硬性管理”到“主動行為”轉變……六礦機修車間催生了“鯰魚效應”,“現在大家鉚著勁兒要多幹活兒、幹好活兒,多幹多得。”機修車間職工孫銀鍇說。
目前,該車間不斷擴展業務範圍,積極組織技改攻關,在原有維修焊接業務基礎上,承接了加工製作、組裝機械等多項業務,走出了一條外委維修變自主內修、對外采購變自主加工的創新創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