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鐵筆刻曆史     妙手繪人生

作者:欒誌全 白曉光 2024-09-11 20:52 來源:狗万manbet官网 曆史 手繪 人生

  鐵筆刻曆史 妙手繪人生---------原開欒礦務局“名譽礦工”、中國版畫教學開創者、國家級繪畫大師王麥杆先生的紅色藝術人生。

  欒誌全 白曉光

  江山代有才人出,無論是中國的還是世界的版畫作家,都給版畫藝術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同種類的美術作品根據其藝術特點,可以畫不同的內容,並有相應不同時代的代表人物。

  他曾當選為世界名人傳的中國畫家之一;他曾是被世界美術全集列為中國當代七名著名畫家之一;他曾是新四軍的一名老戰士,他就是一代繪畫大師王麥杆先生先生。

  在繪畫大師王麥杆先生的筆下,一幅幅作品的形象栩栩如生,一個個畫麵生動逼真,一部部作品氣質清新優雅。他以百倍的努力,去升華失去的歲月;他追求每一幅作品的境界就是要為生活傳神,就要畫出各個年代人生特有的內在美、沉默美、厚樸之美、堅韌之美。”

  2023年4月8日,王麥杆先生藝術館在煙台開館,展示了王麥杆先生不同時期的畫作,為人們帶來了藝術與美的視覺衝擊。

  山東招遠國畫院院長王秉成先生說:“王麥杆先生的藝術成就,中國人民不能忘記、天津美術界同仁也不應該忘記、我們招遠人民也不應該忘記!”

  煙台奇士文化發展公司欒誌兵曾說,王麥杆先生確實是了不起的大藝術家,為國家做出了許多貢獻,他的藝術造詣特別深,因此,想為他建一個藝術館。目前,欒誌兵先生已收集整理了王麥杆先生的作品500多件。

  作為一名招遠人,欒誌兵說,有責任將王麥杆先生的紅色愛國基因傳承下去。

  登山情滿於山,觀池情注於水。“何人能被稱為偉大的人?又有何人能被稱之為英雄?王麥杆先生就是這樣的人。

  1993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日內瓦舉辦了錦繡中華----王麥杆先生教授畫展,這是該組織首次為中國當代畫家舉辦畫展。期間,王麥杆先生個人作品曾被法國、德國、瑞士等國家及個人收藏。

  2021年10月31日,為紀念王麥杆先生誕辰100周年,其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展覽中呈現的300餘件美術作品以及大量曆史文獻,述說著王麥杆先生的藝術人生。正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家畫院教授、國家一級畫家賈廣健在展覽引言中所寫:“王麥杆先生的名字很有意味。麥稈之於麥穀,青蔥時,是生命的支撐;金黃時,是收獲的見證。麥稈愈多,愈是生機盎然!”

  2021年適逢王麥杆先生一百周年誕辰,天津美術學院特舉辦“大美之藝•鐵筆鑄魂——王麥杆先生藝術文獻展”,並出版《大美之藝——王麥杆先生藝術文獻集》。通過展覽、文獻集、研討會和講座等係列活動,較全麵地呈現王麥杆先生先生藝術創作與教學等多方麵成就及其發展曆程,讓美術界同仁以及社會各界人士重新領略一位身處20世紀時代巨變的藝術家曲折跌宕的藝術人生。

  舞動的刻刀,永恒的精神

  王麥杆先生原名王興堂,1921年生於山東招遠,現代版畫家,筆名有木幹、MG、麥杆等多種,後以麥杆名世。19歲因張貼自己創作的木刻《日寇的暴行》被投入牢房。

  1939年,在上海組織“革藝社”“鐵流漫畫木刻研究會”“刀筆社”等,先後主編《革藝木刻集》《鐵流版畫集》《刀筆集》等出版物。組織並參加了著名的“抗戰八年木刻展”。後又加入蘇北新四軍戰地服務團,解放軍二野五兵團宣傳部工作。民族危難之季,先追隨魯迅先生,後經曆革命的洗禮,麥杆先生以木刻為革命的武器,其自身也變為堅定的文藝戰士。

  1946年參與組織上海美術作家協會、中華全國木刻協會。曾任新四軍美術教員、二野五兵團宣傳部幹部,貴州省美術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天津美術學院教授、天津美協、天津畫院顧問。代表作有木刻作品《平糴米》《饑餓之群》《富士山之會》和《放回來的爸爸》等。

  作為一名繪畫藝術家,王麥杆先生青年學生時代便開始發表木刻作品,在人才濟濟的木刻界嶄露頭角。1948年中華全國木刻協會舉辦第四屆全國木刻展,就選入了《放回來的爸爸》這幅作品。引作品不僅在國內引起反響,而且在國外也引起強烈共鳴。日本工會組織曾複印了30萬張廣泛張貼。1950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在東京60萬工人遊行隊伍中,就有不少人舉著這幅畫遊行,以示反戰的決心。

  據說至今不少日本工人還保留著這幅美術作品。日本版畫家內山嘉吉曾編印了一本《中國現代木刻選》,選了上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抗日戰爭時期發表的300幅版畫,其中就有王麥杆先生23件作品,說明他在抗戰時期創作的版畫傳播之廣、影響之深。其中,《放回來的爸爸》等作品,記憶猶新。作為一名美術家 在國難當頭危機時刻表現出來的崇高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情懷,是永遠值得人們尊敬的。

  “木刻版畫,是一種簡便的大眾藝術。這就是說,它不但容易為大眾欣賞,而且也易於被大眾學習……在革命的鬥爭中,它是被緊握在大眾手裏的戰鬥武器!”

  這是王麥杆先生寫在《給初學木刻者的一封信》裏的話。作為教育家,他開啟了天津美術學院現代版畫教學的先河,其諄諄教誨啟迪了無數後學的求藝之路;作為藝術家,他以木刻版畫聞名,更涉足中國畫、水彩畫等領域,碩果累累、成就斐然;他更是一名“戰士”,作為新興木刻運動的先驅之一。

  王麥杆先生從開始進行木刻創作起,就有著高度的藝術自覺。雖然他沒有機會親身聆聽魯迅的教導,但魯迅對社會的深刻批判以及對藝術和人生的真誠,依然影響了王麥杆先生一生的藝術創作。

  從1941年創作的側麵肖像作品《魯迅像》,到1948年創作的半身像作品《魯迅》,他筆下的魯迅形象係列木刻,有著由戰鬥猛士向深沉勇者的形象轉變,這也是藝術家內在精神世界不斷升華的映照。

  “先追隨魯迅先生的指引,後經曆革命的洗禮,王麥杆先生以木刻作為革命的武器,其自身也變為堅定的文藝戰士。”在天津美術學院院長賈廣健看來,王麥杆先生是一位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藝術家,其木刻創作不僅反映了我國文藝發展的動向,也將革命文藝和反映國家建設與發展的人民文藝貫穿起來,構成了“藝術為人生”“藝術為社會”“藝術為人民”的精神譜係。

  新中國成立後,王麥杆先生調任天津美術學院美術係(時為河北師範學院)任教,開啟了現代版畫教學的先河。建立了天津美術學院的版畫專業。

  20世紀70年代,版畫專業教師隊伍初具規模。1994年,繪畫係建製取消,國、油、版、雕獨立建係。因此,版畫係正式成立。至今,在國內美術高等美術教育體係中,天津美術學院版畫係已成為極具學術影響力的版畫教學機構。眾多校友遍及海內外,其中有知名藝術家、學者,也有在各領域有所成就的人士。版畫係可謂桃李芬芳,而這一切則發軔於半個世紀前,作為版畫教學開創者——王麥杆先生傳播的星星之火。

  作為一個藝術家,王麥杆先生初以木刻聞名。青年學生時代便開始發表木刻作品,在人才濟濟的木刻界嶄露頭角。

  20世紀70年代後,王麥杆先生藝術創作又更多地涉足彩墨、水粉、水彩等媒介,同樣碩果累累,成就斐然。晚年,先生右臂有恙,左臂繪畫,仍筆耕不戳,其對藝術的癡心終生未移。

  縱觀王麥杆先生一生的藝術,從未停歇與時代共進的步伐。從批判走向寫實,從現實走向抒情,審美訴求的轉換折射出中國近現代美術的發展曆程。時代風雲塑造了藝術家,有擔當的藝術家又將時代訴求熔鑄於藝術。王麥杆先生正是這樣的藝術家,其作品始終與時代同步,與社會精神價值追求同步。

  作為天津美術學院的前輩,王麥杆先生帶來的不僅僅是木刻技術與教學方法,其關注現實的理想主義情結與人道主義精神也已深深地植根於校園。他已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構建天津美術學院版畫傳統的重要一人。

  繼承傳統,固然需要繼承形式、風格、技術、手段等等傳統 “內容”。然而,當藝術麵對現代科技對人類經驗世界的改造,各種思潮與價值取向流布,擇取傳統中有益的精神資源,讓藝術給予現實以人文關照,點亮時代理想的火炬而前行,便顯得尤為重要。

  王麥杆先生的人生與藝術無疑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傳統”的坐標。由此,我們不僅可以串聯起可追溯至“為人生而藝術”、“為革命而藝術”的精神譜係,同時更激發了作為後輩的我們不斷思考民族的曆史及藝術的意義。

  愛因斯坦說,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酷愛繪畫這門藝術,他從臨摹,從畫的構圖、用線、比例到色彩的搭配,顏色的過渡,以及繪畫技法的摸索與嚐試。他從不懂到駕馭,勾線染色一步步逐漸成熟。

  "有一顆仰望的心,才能有一個高的起點。王麥杆先生幾十年的繪畫理論和繪畫技法已經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教學體係。他逐步完善形成的技法為主,兼顧其它各家流派的特點及風格。在傳承傳統技法的同時,還適當介紹了一些現代繪畫家創造的新方法。

  在評價王麥杆先生的繪畫特色時,中央美院一位教授說:“王麥杆先生的繪畫在線上的運用上,力量均勻,粗細一致,質樸無華,粗纊而雅卓,有一種來自心靈的氣勢和力度;他在勾線運筆過程中,有一種內在的力量和風韻,力量所至,筆力遒勁,筆跡利落,線條流暢,用線要有風骨,達到以線為造型的審美高度,使傳統繪畫的美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這是他對中國繪畫藝術線和色的感悟和貢獻,抑或藝術魅力之所在”。

  我們知道一名普通的藝術家和大師是有區別的,藝術家隻是在自己的藝術上有所建樹,能夠盡善盡美,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而大師則是在這個基礎上用藝術魅力和精神品質影響了一代人,甚至幾代人。

  王麥杆先生在中國美術界正是這樣的大師級人物。看過他畫展的人都說,他的版畫單純、樸素、明快,就像木版上的抒情詩。”王麥杆先生曾說:“作為一個藝術家,藝術首先要為人民服務,為大眾服務,為喜歡你藝術的人服務。

  藝術的傳承 畫作的美感

  王麥杆先生認為:一幅好的美術作品一要老百姓看得懂,二要畫得很美的,三、無論是人物還是故事要很感動人。也正緣於他對人生信念和藝術宗旨的堅守,使他對繪畫界產生的種種複雜的矛盾和現象,從不回避也絕不盲從。這是因為,人一旦能專注於事業,沒有了自己的虛榮心,有了一種為社會負責的責任感,什麼樣的奇跡都能出現。

  畫品如人品,於畫麵中緩緩流淌出的格調與韻味,正是畫家性情的一個側麵展現。王麥杆先生秉性仁厚,處事穩妥,與人相處向來謙和,品味他的山水畫作品,不難發現其中的儒雅之風。我們看他的繪畫,在體勢上有壯偉之象、莽然之氣,而在氣韻上卻形成雲氣蒸騰、煙雨迷蒙的氛圍,讓大自然在宣紙上成為活的造像。他於章法喜歡意滿,於造型喜歡完整,所以整體構圖上彰顯了濃濃現代氣息。籠罩整幅的青綠色成為具有情感傾向和地貌特征的調式,而空白處卻如閃動流光,在若明若暗中產生神秘,含蓄的魅力。得以看出他努力使曆史久遠的山水畫朝著個性和接近現代人審美趣味演化的趨勢。

  最為稱道的是他的人物畫,不僅創新和延續了古往今來積極反映生活、追求藝術真善美的優秀傳統,還廣泛汲取了曆朝名家高手的精華,並有他獨到的新意,情真而不流於巧妍和繁複,謹嚴精整之中透露出雋秀和靈逸。他在晚年最後一幅貓的作品中,表現了一隻失去理想而獨唱的貓,令人假想。

  他創作的人物畫秉性豁趣,活靈活現,仿佛在身邊一樣,淡逸質樸,惟妙惟肖,勾勒方圓而相濟,骨氣血脈相通,運筆潑墨諸法兼備,平凡而天真、穩重而內蘊活力,清雅脫俗之氣撲麵而來,雅逸傳神而又寄於法度。總體來說,王麥杆先生的繪畫更注重營造畫麵的氛圍和情境,對題材加以詩意化的理解和意象化的裁構,用輕靈舒暢的筆墨生動地展示了一個個生活圖景,縮短了作品與觀者之間因“說教”而產生的心理距離。

  理論家說:藝術產生於感性,藝術以感性的形式喚起人類的生命精神,揭示人與世界的最深刻關係。用詩人的觀點審視王麥杆先生的藝術,可以清楚地認識他在美學上的意義,如果再將視線移向當代中國畫領域就將進入更深的認識層麵。

  鐵筆刻詩魂 妙手繪人生

  晚年的王麥杆先生雖然右臂有恙,以左臂繪畫,仍筆耕不輟,他對藝術的癡心終生未移。

  欣賞王麥杆先生的畫,可以完全拋開世間的諸多紛擾,盡情的享受自然,體驗生命,遠離都市的喧囂和社會的噪雜,使因快節奏生活種種壓力而備受束縛和壓抑的精神世界能得到片刻的解脫和安寧。人在這裏頓時消弭了俗世煙火,人的精神和自然融合了。在這個意義上,此時他的作品中無疑蘊含著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

  晚年的王麥杆先生跋山涉水,不辭辛苦,踏遍祖國的山山水水,用更新的視覺和靈感去采擷最美的寫實畫卷。在飽滿充實的構圖中,他用點麵或者線條分割著山石林木,造成富有韻律和氣勢的山水勝境,使山水格調愈發的神采飛揚,再次令人眼前一亮。隨著對外文化交流和眾多的參展獲獎,王麥杆先生的名字傳遍祖國大地、傳遍世界各地,與他的畫一起成為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

  一個畫家的成名畫作,包含著畫家一段坎坷或輝煌的人生經曆,畫的顏色就是畫家用汗水和血液調合而成的。一幅畫,就是畫家的靈與肉,撕開畫的一角,畫家的心都會淌血。而血液就流淌在離傷口最近的疼痛邊緣。其實,王麥杆先生的所有畫作都是蘸著勤奮汗水繪製而成的。

  是啊!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決定了他的生存方式和價值取向,一個人從出生時的弱小長成強健;從無知變成學識淵博;從勤勉、溫和、謙虛、慈悲、善良,心地高尚……這些都是他在良好環境中熏陶的結果啊!這一切能用金錢衡量嗎?不,它們應該用人生價值的尺度來衡量。

  王麥杆先生曾說:人存在的價值就是對社會、對周圍的人產生積極作用,認為你的存在對他有用,你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人和人的交往,實際上是一種相互包容和促進的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共贏,如此和諧健康的人際關係,必能成就一番事業。

  作者:欒誌全 ,龍口詩詞學會副會長

  白曉光,本網記者:中國信息報記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