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場“魔法”狂歡熱烈上演,為礦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與驚喜,走進興隆莊煤礦礦區,處處都能感受到創新的氣息在湧動……
技術創新:“魔法大戲”輪番上演屏幕上,數據如同靈動的精靈開始跳動,電壓、電流、頻率等參數根據操作指令實時改變,仿佛一場精彩的數字舞蹈正在上演。這款人機界麵仿真軟件恰似一位貼心的智能導師,精心模擬著變頻器設備操作以及設備動態等真實場景,就像在真實環境中一樣,能夠看到設備動態的相應變化……”山東能源兗礦能源興隆莊煤礦運搬工區職工們高興地說道。
該工區充分發揮“勞模創新”工作室的賦能科技增效,技術降本引領作用,大力開展技術研發和革新創造活動,設計開發人機界麵仿真軟件。該軟件可模擬變頻器、設備操作、設備動態、PLC實時動態等真實學習操作環境。不僅使從業人員在快速掌握煤礦設備時操作技能和熟練軟件各種功能方麵,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專業技能水平的同時,而且在模擬操作中反複練習和糾正錯誤,從而減少了在實際操作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
“這個軟件就像是我的私人練習場,我可以盡情地擺弄那些在真實設備上不敢亂動的按鈕,這種感覺太棒了!”這種可視化的操作反饋,讓學習者能夠直觀地理解每一個操作步驟與設備運行狀態之間的內在聯係,就像解開一道道有趣的謎題。
“擋車器夾繩板圓弧槽加工工藝改進,杜絕了刨床加工時切削力太大、工件夾持不牢固、加工過程中工件易鬆動等問題的發生,保障了安全生產,勞動強度也大為減輕。加工效率由原來的一個班加工1塊大板可提高到加工3塊,效率提高3倍。按每月加工60套夾繩板計,可節省80個人工,節省成本6800元”。
"這個井下用的運煤機溜槽都是我們用裁剪的鐵板下腳料自己修補焊接的,每月修複10台左右,此一項每月節約10餘萬元。”該礦生產服務中心機修車間職工褚紅超說,他們通過建立修舊利廢台賬,分類回收各種廢舊材料,再進行深加工,實現廢舊材料價值最大化。
人才培養:“魔法革新”的源動力在這場“魔法革新大狂歡”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源動力”。該礦高度重視人才培養,構建“導師帶徒、輪崗交流、跟班學習、現場實踐、成果展示”的“全鏈條”技能人才培養體係。組織工匠、專兼職教師、工程師、技師成立“一匠三師”金牌講師團。建立“自選式拜師收徒”和“3+3” 青年陪練模式,打破單位界限,優選學習能力強、業務素質高的青年職工,根據崗位需要和發展意向“自助尋師”,提升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精準性。
利用“創新學習日”、共享沙龍、班組現場會等載體,引導職工學習安全生產、質量管理、節能環保、技術改造、流程優化等方麵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進一步濃厚創新氛圍。通過“請進來”“走出去”雙重交流學習的模式,切實加強對職工業務水平、創新意識、創新眼界的教育培訓,提升職工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創新工作室的孵化推廣作用,認真組織工作室成員跟進提供技術谘詢、疑難解答,幫助職工開拓思路,激發創新熱情。及時吸納技術尖子、創新能手到工作室,不斷壯大創新人才隊伍。
一位年輕的技術人員表示:“礦井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學習機會,讓我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為煤礦的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正向激勵:“魔法風暴”燃起來充分發揮正向激勵作用,加大管理幹部、技術骨幹、班組長成果轉化、技術推廣、技術服務等評價指標的權重,把創新成果轉化對單位、礦井發展的貢獻作為職務晉升、職稱評審、績效考核等的重要依據,最大限度地激發職工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
本著“誰發明誰受益”的原則,打破創新獎勵分配“大鍋飯”考核模式,將創新成果與勞動價值、個人收入掛鉤聯動,根據創新成果首創程度、規模大小、效益產出,按照完成排名分配創新成果獎勵50%、30%、20%的基數給予兌現,切實發揮創新獎勵獎出人才、獎出擔當、獎出幹勁的成效,激勵更多的職工投身於創新實踐。
“全員創新·崗位增效”活動成果獎勵納入礦科技創新市場考核,采取基層月度即時獎勵、礦季度綜合評審獎勵、半年後評價獎勵的方式進行。
“這種創新獎勵分配模式,就好像是一個強大的磁場,吸引著更多人加入到創新的大軍中來,以正向激勵激發創新活力,讓每一個創新者都能在屬於自己的舞台上綻放光芒,共同推動礦井向著創新的高峰不斷攀登,相信在這樣的模式下,未來的創新之路將會越走越寬,越走越精彩!”該礦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蔡好國表示。
(範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