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在立冬時節留下了優美的詩篇。唐代詩人李白在《立冬》中寫道:“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在這首詩中,李白以一種閑適的心態描繪了立冬時節的美景,讓人感受到了冬天的寧靜與美好。宋代詩人紫金霜也有一首《立冬》詩:“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這首詩則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立冬時節的感慨。
在詩人的筆下,立冬的荷塘雖然滿眼枯黃,但卻別有一番韻味。黃楊的倔強和白樺的優柔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而詩人在門盡冷霜、窗臨殘照的環境中,依然能夠靜下心來讀書,這種精神讓人敬佩。
霜染萬物,冬之伊始。在這個特殊的時節,大自然悄然變換著模樣,世間萬物仿佛都沉浸在一種深遠祥和的氛圍之中。每當此時,我的思緒總會飄向遠方,回憶起那些與立冬有關的溫暖故事。
記憶中的立冬,總是伴隨著絲絲寒意和爐灶旁的煙火氣。小時候,住在奶奶家,老一輩的人對立冬這個節氣格外重視。在立冬前幾天,奶奶就會開始忙碌起來,準備過冬的食物。她會醃製鹹菜、晾曬白菜、雪裏蕻,還會做一大鍋香噴噴的酸菜燉粉條,那濃鬱的香味彌漫在整個屋子裏,讓人垂涎欲滴。這一天,奶奶會早早地起床,為一家人煮上一鍋熱氣騰騰的餃子。奶奶常說:“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一碗餃子就是最奢侈的美食。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前,眼巴巴地望著鍋裏翻滾的餃子,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嚐這美味。當奶奶把餃子端上桌時,我們便狼吞虎咽地吃起來,那鮮美的味道至今仍留在我的記憶中。
吃完餃子,奶奶會告訴我們:“立冬了,冬天來了,萬物都要休息了。我們也要像大自然一樣,學會積蓄力量,等待春天的到來。” 我似懂非懂地聽著奶奶的話,心裏卻在想:冬天這麼冷,什麼時候才能過去呢?
隨著年歲漸長,我對立冬這個節氣有了更深的理解。立冬不僅是一個節氣,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它告訴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也會遇到寒冬,但隻要我們保持樂觀的心態,積蓄力量,就一定能夠迎來春天。
在這個萬物寂靜的季節裏,我們可以放慢腳步,靜下心來,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可以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反思自己的行為舉止,為未來的發展做好規劃。在這個冬天裏,讓我們以立冬為新的起點,積蓄力量,勇敢前行,迎接春天的到來。(李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