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詩文協會朋友們:
大家好!
在這充滿詩意與溫情的時刻,我們相聚於詩文協會年會,共話文學盛事,我深感榮幸。我是董礦分公司職工,日常主要負責地麵設施與地麵安全工作,在寫作方麵,我是個業餘選手。能堅持這麼多年,純粹是源於心底那份熱愛與執著。
我對寫作的熱愛,源於自幼對文字的癡迷。我最早接觸的文字是老家土坑邊牆上糊著的的那一張張陝西日報,那些或優美靈動、或深刻雋永的文字,像一把神奇的鑰匙,打開了我求知若渴的心門。我沉醉於書中的世界,也熱衷於抄寫名言名句,在一筆一劃中感受文字的魅力與力量。然而,盡管心懷熱愛,創作之路卻並非一帆風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雖有寫作的衝動,卻始終未能創作出成型的作品,仿佛在文學的大門外徘徊,找不到那把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直到我調到董礦綜合公司上班,我遇到了我人生中的伯樂——亞菊姐,那時她是我們部門的支部書記。是她,領我踏上了寫作之路。
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自己的第一次寫作是一篇通訊報道,那時我剛調入綜合公司,恰逢董礦生活汙水站建成投入使用。亞菊姐安排我寫一篇通訊報道,我當時是老虎吃天,無處下爪,根本不知道通訊報道為何物,亞菊姐給了我一遝礦工報,讓我模仿著寫。晚上回家,我埋頭苦幹,一篇短短的通訊報道我寫了三四個小時。第二天我滿懷緊張與期待地將初稿遞給亞菊姐,她仔細地閱讀後,對我說:“不錯不錯,第一次能寫成這樣一定很不錯了,不過這兒這兒再改一下就更好了。”她耐心地幫我修改,經她的妙手點化,稿件煥然一新,隨後在公司廣播站播出。那一刻,我內心的喜悅與激動難以言表,仿佛看到了寫作道路上的第一道曙光。那篇報道,如同一粒種子,在我心中種下了希望。而亞菊姐的鼓勵和支持,更是給了我信心。
不久之後,我的第一篇散文誕生了,它記錄了我第一次下井的獨特經曆。亞菊姐再次給予我悉心指導,幫我潤色詞句、梳理結構。它說:“寫文章就像畫一個人,你的心裏要有構思,畫男人還是女人這是文章的主題,根據主題畫出臉部輪廓,再填充五官、頭發,一個人形就畫出來了。”她邊說邊在草稿紙上畫著,我根據她的指導對文章進行多次修改。最終,這篇散文發表在了安全網上,讓更多的人讀到了我的故事、我的感悟。看到網上的點擊量,我的那種喜悅的感覺無法用語言表達。第一次投稿的成功,進一步激發了我的創作熱情,那段時間的我,近似於癡狂,感覺身體裏有一種東西急需要宣泄,急需要表達。
白天工作很忙,晚上哄孩子睡覺後,安安靜靜的夜晚正是我寫作的好時光,寫作不僅需要靈感,還需要培養情緒,淡淡的燈光下,一個人坐在電腦前,除了滴滴答答的鍵盤聲,心外無物,所有的思緒、所有的情感都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正是因為熱愛和執著,我又陸續寫下了《小姨的愛情》、《中秋將至憶中秋》等文學作品,也有幸在多個網站登載。
而後,我的第一首詩歌《煤礦女工》問世,並登在了礦工報上。當看到自己的詩歌變成鉛字,在報紙上散發著墨香,我心中滿是成就感。因為這份熱愛,我在寫作的道路上堅持了十多年。這期間,有汗水,有淚水,但更多的是收獲與成長。十多年間我寫的稿子有千餘篇,連續數年被評為公司優秀通訊員,多次獲得集團公司、能化工運、全國書香三八、學習強國平台以及詩文協會的表彰。這些成績的背後,離不開亞菊姐的引導與鼓勵,也離不開詩文協會這個大家庭給予我的支持與滋養。
在這十多年的創作曆程中,我收獲的不僅僅是發表作品帶來的榮耀,更是自身的成長與心靈的富足。寫作讓我學會了觀察生活中的細微之處,那些平凡而又被忽視的人和事,在我的筆下有了溫度與色彩。它鍛煉了我的思考能力,使我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對生活、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感悟。每一次創作,都是一次自我挑戰與突破,我在文字的海洋裏不斷探索、不斷前行,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逐漸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方向。
同時,寫作也為我帶來了強烈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並非源於外界的讚譽,而是源於內心深處對自我價值的認可。當我的文字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能夠傳遞一份情感、一種思想,我便覺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最好的回報。它讓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找到了一片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在這裏,我可以盡情地抒發情感、表達自我,與讀者進行心靈的對話。
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謝詩文協會這個大家庭,更要感謝各位領導對詩文協會的支持,謝謝!在新的一年,我期望我們協會能進一步拓展影響力。組織更多的戶外采風活動,讓我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汲取創作的靈感源泉;開展文學創作競賽,激發大家的創作潛能,讓更多優秀的作品脫穎而出;加強與其他文學團體的交流合作,搭建更廣闊的展示平台,讓我們的聲音傳得更遠、更廣。
我相信,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詩文協會一定能夠蓬勃發展,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為我們的企業文化建設添磚加瓦,為文學事業的繁榮貢獻一份力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