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能源兗礦能源興隆莊煤礦中層正副職的崗位上,一群充滿朝氣的85後、90後、95後正嶄露頭角,24名技能工人走上管理技術崗位,9名同誌走上副處級及以上崗位,12名同誌入選能源集團中級人才庫……他們憑借紮實的專業知識、勇於創新的精神和對工作的高度熱忱,為礦井的發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如今,這裏成為各路“智多星”的舞台。
人才創新:“智多星”彙聚 點燃發展新動力
興隆莊煤礦按照“黨管人才、工會搭台、部門聯動、全員參與”思路,製定“人才精英計劃”,把“需要什麼,適合什麼,培養什麼”作為係統培養的依據,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培訓。實施“一人一策”精準科學培養,注重個性化、定製化、“滴灌式”培養,有的放矢地補短板、強弱項。
構建“導師帶徒、輪崗交流、跟班學習、現場實踐、成果展示”的“全鏈條”人才培養體係,深化“31789”年輕幹部培養工程,開展“一對一”“一對N”私人訂製活動,持續拓寬管理、技術、技能、創新“四通道”,逐步形成梯次合理、素質優良、新老銜接的“一專多能”複合型人才隊伍。創新高校畢業生“螺旋提升”選用模式,精心規劃高校畢業生成長“三步走”“路線圖”,製定職業生涯規劃,支持大學生下沉基層一線,推進多崗位鍛煉,區隊、科室輪崗交流。
職工秦欽、徐曉曉、李泉波、劉桂峰被評為“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稱號。郭金陵榮獲第十六屆“全國技術能手”稱號。王小波獲第22屆全國煤炭行業職工職業技能示範賽金獎第一名。礦井現有“大國工匠”3人,省部級高端人才32人,高技能人才比例達63.7%,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科技創新:“啟明星”閃耀 開辟前行新路徑
興隆莊煤礦聚焦“減人、提效、保安全”,大力推廣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作為能源集團盤古礦山大模型首個全場景應用試點單位,攜手山能華為-聯創並肩打造7大專業38個AI應用場景。通過機器視覺+AI技術,使每個攝像儀成為24小時工作的“電子安全員”,提高安全監管效率,助力礦井“少人無人”目標大步邁進注入了強進的動力。
在西翼膠輪車輔巷,成功試驗掘進無人自動截割係統。基於“全站儀+雙慣導”,按照“自動臥底、自動截割、自動修邊、自動清底”的掘進標準化工藝流程,實現連續自動截割。係統運行以來,在原有基礎上又進行了一係列的探索,優化截割軌跡,增加修邊程序和自動掃底程序,實現1米大截深一次成巷、單排截割時長由28分鍾縮短至17分鍾。應用“長壓短抽”通風除塵技術,工作麵除塵率達98%以上,有效改善現場作業環境,切實守護了職工健康與安全。
深入實施科技興礦戰略,致力於提高全員自主創新能力。精心搭建“育、選、評、用、樹、惠”六位一體職工建功立業金舞台,近年以來,共評選優秀成果850項,命名實名操作法61項,95項創新成果實現跨部門轉化應用。搭建智能發展平台,依托大國工匠工作室,分層次、分專業開展“智能智造”研修班,吸收8名優秀青年加入智能化工作專班,41個智能化項目實現常態化平穩運行。
管理創新:“導航星”精準 錨定征程新方向
該礦秉持守正創新管理思路,賦予“興隆鼎”和“美好興隆”文化體係新內涵、新活力,推動企業文化和礦井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創新“2568”安全自主管理體係,命名表彰典型示範安全自主管理班組6個,安全自主管理班組達在冊生產班組的30%以上,推動區隊班組管理全麵過硬。
堅持“設計先行、合規合標、簡單易行、管理可控”的安全生產標準化總體思路和“簡約安全生產標準化”目標,編印《標準化指導手冊》,收錄可複製推廣的應用項目195項,創新打造井下“十采示範區”“六采精品區”“三采提升區”“一采達標區”。
設立9個礦級精益大項目,建成精益示範點14個,參與職工人均月增收約700元。構建市場化精益化“兩化融合”卓越運營管理體係,形成精細預算、精準降本、精確考核“三精”管理模式,安全生產標準化和經營效益雙雙拉滿。礦井先後榮獲“中國煤炭工業科技創新示範礦”、“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單位”等多項榮譽,被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授予“特別貢獻獎”。(範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