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這首小詩出自餘光中的《鄉愁》。漂泊在外,每逢佳節倍思親,越是年關將近越思念遠方的家和親人。鄉愁,是一片落葉,落在了最柔軟的心間;鄉愁又似一枚風箏,一頭拴在故鄉,一頭連著心房。
太多的時候,都在奔赴內心的夢想,一路馬不停蹄地忙碌;太多的時候,鄉愁屬於過去的一場曾經,生活片段帶著樸素的光澤,幽幽地映照著當今的生活。曾經,我們躊躇滿誌,背著行囊離了故鄉,如今,再憶故鄉,便都是細碎的感動和溫潤的美好。
故鄉的月色最美,故鄉的飯菜最香,故鄉的方音最甜。記得那時,抬頭仰望故鄉的天空,呈現的是唯美的,詩意的,質樸的,恬靜的。詩意般的小鎮子,宛如一位寧靜而溫婉的女子,就那樣溫柔地帶著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豐富多彩”的春夏秋冬。那鋪著石板路的老街古巷,蜿蜒曲折,仿佛在訴說著光陰的故事,過往的足跡或深或淺,見證著時光的流轉。
家鄉的河水,更是美若仙子,澄澈沁涼,美麗而詩意。路過的風,吹來了草木的清香,吹得河麵泛起陣陣漣漪,吹得人身心愉悅。小時候,我們常常在這河邊嬉戲,歡笑聲回蕩在整個河邊。那清涼的河水,褪去了夏日的炎熱,也充斥了我的整個童年。
如今,每每回憶,隻是曾經夢中“家”的樣子,很少再見到家鄉的炊煙,隻有縈繞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記憶和曆久彌新的家的味道。走在街道上,人流匆匆,卻不似故鄉老街上的感動和溫暖。時光荏苒,歲月流逝,日子更迭中,與故鄉漸行漸遠,習慣了城市的喧囂,卻忘不了家鄉的寧靜。對那片恬靜質樸小城的思念愈發真摯和濃烈,仿佛走到哪,故鄉都在心間。
在遙遠的地方,總有家鄉的呼喚,是慈母的叮嚀,是父親的教誨,是年少的夢想,是成長的腳印,這份呼喚化為一份感動,這份感動凝結成一股力量,無論走到何處,都讓我們無畏前行,找到前方的光,找到足以照亮我們整個人生的燈塔。(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