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管家’也忒摳了,多領兩個膨脹栓而已嘛!”
“從庫房出去的東西,就是領一根針都得登記!”
韓家灣煤炭公司通風維修隊庫房,材料員周文正在和班長王衛東“鬥智鬥勇”,一副油鹽不進的態度令王衛東悻悻而退。
走進該隊庫房,映入眼簾的是整齊劃一的各類物資和清晰可見的物品標簽。一個身材消瘦、皮膚黝黑的小夥兒正在認真仔細盤庫,這就是周文,大家眼中的“摳門兒管家”。
周文深信,良好的庫存管理始於細節。他堅持每日盤點,確保“賬、卡、物”一致,哪怕是一顆螺絲釘的出入庫,也要記錄在案。看似繁瑣的工作,大大減少了因誤領、錯放導致的物資浪費。
周文的“摳門兒”是出了名的,每次班組領取材料,他都要比對當班工作量進行嚴格審核,避免材料浪費。同時,通過“月中核對、月末盤庫”的工作模式,理清庫存材料的類別、數量以及使用周期,防止出現庫存過量、不足現象。
“公司一直提倡‘降本增效’,要當好一個稱職的材料員,必須要平衡當月材料費用與材料配件消耗,學會如何回收利用。”周文說道。
在周文眼裏,沒有真正的“廢品”,隻有未被合理利用的資源。廢舊紙箱經過整理加固,成為臨時搬運工具;損壞的工具則通過維修再利用,減少了新工具的采購需求……對於廢舊設備配件材料,他總能找到它們的新用途。
這位“摳門兒”管家還有一股愛鑽研的勁兒。在回收的小風門閉鎖裝置中,周文發現其中的部分零部件依舊可以正常使用,便迅速聯係技術人員對設備進行拆解重組,經過一天時間,重組完成了3台裝置,經過質檢,裝置均可正常使用,為區隊節省了6萬多元費用。
“摳門兒”管家幹起活來可一點都不含糊。在標準化料場創建時,每天都能在現場看到周文忙碌的身影。他帶著班組成員建立了材料加工區、創新成品區、線纜存放區等12個區域,創建成果在公司排名中名列前茅。
“我隻是做了一個材料員應該做的事。”麵對他人的讚揚,周文並不自滿,又一頭紮進庫房料場,開始梳理新到的材料……(強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