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隊注重先進技術在生產工作中的推廣應用,通過引進激光測距技術,實現對井筒裝備間距進行非接觸式、高精度的測量。通過半年多的實施運用取得了顯著效果。
過去,井筒裝備數據測量是用米尺在罐籠頂部進行測量,非常繁瑣,而且在井筒施工存在一定的危險性,難以滿足現代礦山對於高精度和安全性的雙重需求。為此,機電隊通過可行性研究後,積極采購測距儀、本安電源模塊、帶輪編碼器、PLC及顯示麵板、本安接線箱等進行組裝、編程,將先進的激光測距技術運用到井筒裝備間距測量中,對罐籠立柱的間距進行非接觸式、高精度的測量。
激光測距技術在井筒中設計應用以來,實現了三個方麵的效果。一是更安全。該技術極大地降低了作業人員井筒作業頻次,從源頭上減少了人員麵臨的安全風險,切實提高了作業安全係數。同時,減少了傳統測量方法因人為操作失誤引發的安全隱患,全方位為礦山安全生產保駕護航。此外,每年因作業頻次降低而節約人工費用6.2萬元,實現了安全與效益的雙提升。二是更高效。大幅提升了測量工作本身的效率,相較於傳統測量手段,能快速、精準地獲取數據,大大縮短了單次測量所需時間。每年節約檢修時間260小時,讓礦井的整體運維節奏更加緊湊高效,為礦井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時間保障,確保生產流程順暢無阻。三是更準確。激光測距技術能夠實時、精準地測量井筒裝備間距數據,有效避免了傳統測量方式中不可避免的人為誤差,為礦山安全生產監管工作輸送可靠的數據支撐,使得決策製定、隱患排查等工作能夠基於精準信息展開,讓礦山安全生產管理更加科學、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