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袁大灘礦業機電隊采用“預防性檢修+周期性維保+計劃性維修”三位一體管理模式,促進生產連續性和穩定性。
打好提前保養“預防針”
該隊定期更新完善《機電設備管理台賬》《五小電器台賬》《機電隊井下水泵管理台賬》,詳細記錄井下機電設備的各類型號、規格、安裝位置、使用情況等6項基礎信息,同時重點梳理設備01manbetx 、技術參數、易損件等3大類核心清單,為保養計劃的製定與實施提供有力依據。
利用台賬數據對設備安全運轉進行有效評估,針對不同設備的特點建立預檢預修基準,提前介入設備專業保全,通過“望聞問切”對重點設備進行檢查維護保養,健全排查記錄,累計開展基礎性保養100餘次。實施預防性檢修後,井下水泵故障率同比下降約38.4%。
用好日常巡檢“顯微鏡”
該隊對機電設備實行“四包”工作法—包點、包機、包責任人、包設備運轉,建立健全“四檢”製度—班檢、日檢、旬檢和月檢。針對不同設備的特點,借助設備標識牌、設備完好牌、電纜走向牌,將設備編號、檢修任務與檢修責任人綁定,製定巡檢方案、檢修步驟,從而落實好每台設備檢修過程、檢修結果的責任。
持續加大機電設備巡檢力度,始終堅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則,重點關注機電設備軸承、傳動裝置、液壓係統、電氣係統等關鍵部位,每班巡檢項目平均不少於10項,確保了設備周期性維保全方位覆蓋。
拿好定期維修“手術刀”
深挖故障根源,細化責任分工。每月提前謀劃開展設備大檢修,主要涉及礦井主供電係統、井下主管網係統、井下順槽巷道供排水等4大類係統。開展大檢修計劃時,檢修工各司其職、探本溯源,以最快速度判斷出設備的故障原因,從根源上解決設備故障點,大大縮短了機電設備停機時間。(劉隨平 米栓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