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生活中最溫暖的慰藉,而文字,宛如那神奇的畫筆,能將美食的色香味一一勾勒,帶我們穿梭在一場場令人垂涎的“食”光之中。
翻開那泛黃的書頁裏,美食的故事便如涓涓細流般淌出。《紅樓夢》裏,賈府的餐桌宛如一場盛大的美食盛宴。劉姥姥進大觀園時,那道“茄鯗”光是聽王熙鳳的描述,便讓人驚歎不已。茄子需得切成碎丁,用雞油炸了,再拿各種珍貴的調料如香菌、新筍、蘑菇等細細地煨幹,收在瓷罐子裏封嚴。吃的時候,用炒的雞爪一拌,其工序之繁雜,用料之講究,仿佛將茄子從田間最質樸的模樣,打造成了宮廷裏的奢華珍饈。透過曹公的文字,我們仿佛能聞到那醇厚濃鬱的香味,看到那色澤誘人的模樣,也能想象出劉姥姥那又驚又喜的神情,這一道菜,承載的不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大家族的精致生活與無盡的講究。
汪曾祺先生筆下的美食,則帶著濃濃的人間煙火氣。他寫高郵的鴨蛋,“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簡單的一句話,卻極具畫麵感,那“吱”的一聲,仿佛就在耳邊響起,那紅油冒出來的鮮活勁兒,讓人口水都要流下來了。還有那端午的鴨蛋,孩子們用鴨蛋殼裝螢火蟲,美食與童趣巧妙融合,讓高郵的鴨蛋在舌尖的美味之外,更多了幾分故鄉的溫馨與懷念。在汪老的文字世界裏,街頭巷尾的小吃、家常的菜肴,都變得活色生香,每一種食物都是生活的一個小確幸,是平淡日子裏的熠熠生輝之處。
在詩詞中,美食也有著別樣的韻味。“鱸肥菰脆調羹美,蕎熟油新作餅香”,陸遊的這兩句詩,把鱸魚的肥美、菰菜的鮮嫩、蕎麥餅的油香都呈現在我們眼前。那是一種在田園生活中,對美食的悠然品味,也是對時光的愜意享受。讀著這樣的詩句,仿佛能看到詩人坐在簡陋的屋舍前,對著眼前的美食,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風輕輕吹過,帶著食物的香氣,也帶著生活的恬靜。
文字裏的“食”光,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盛宴。它讓我們能品嚐到千百年前古人餐桌上的佳肴,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飲食文化。它可以勾起我們對故鄉美食的深深眷戀,讓那熟悉的味道縈繞心頭;也能引領我們去探索未曾嚐過的新奇美味,在想象中編織一場舌尖上的冒險。
當我們沉浸在這些文字之中,那些或華麗、或質樸的描寫,就像一把把鑰匙,打開了美食世界的大門,讓我們在這奇妙的“食”光裏,流連忘返,不斷回味著生活與美食交織的美好滋味。(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