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煙火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鬆粉餌團。”當冬日的寒風裹挾著歲末的氣息,北方的小年,便在冰天雪地中,帶著濃濃的人間煙火款款而來。
小年一到,北方的街巷便熱鬧了起來。集市上人頭攢動,攤位像魚鱗般密密麻麻地排列著。紅彤彤的春聯在風中舞動,似是在熱烈地歡迎新年的使者;福字倒貼,寓意著“福到了”,那鮮豔的紅,點亮了灰暗的冬日。年畫攤前,胖娃娃抱著鯉魚的畫麵栩栩如生,洋溢著吉祥如意的氣息,讓人看了心生歡喜。“不求見麵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人們挑選著心儀的年貨,彼此寒暄問好,臉上都帶著迎接新年的喜悅與期待,那熱鬧的場景,驅散了冬日的嚴寒。
北方的小年,廚房便是家中最溫暖的角落。主婦們忙著蒸花饃,白麵在她們手中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形態各異的花饃,有象征著年年有餘的魚饃,有寓意著吉祥長壽的桃饃,還有那憨態可掬的生肖饃。蒸鍋上汽,熱氣騰騰中,花饃逐漸變得蓬鬆柔軟,麥香四溢。“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一家人圍坐,品嚐著這帶著手溫與心意的美食,歡聲笑語在屋內回蕩,幸福滿溢。
掃塵,也是小年必不可少的儀式。全家總動員,手持掃帚抹布,從屋頂到牆角,從家具到擺件,一處處仔細清掃擦拭。撣去的是積塵汙垢,迎來的是窗明幾淨。這一掃,掃去了舊年的疲憊與不順,讓家煥然一新,也讓心更加敞亮,似是要以最潔淨的姿態迎接新年的福祉降臨。
祭灶神更是小年的重頭戲。在灶台前擺上麥芽糖、灶糖等供品,麥芽糖黏牙,灶糖甜脆,為的是讓灶王爺吃了嘴甜,上天後隻言好事。老人們帶著晚輩,恭敬地鞠躬祭拜,嘴裏念念有詞:“灶王爺,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那虔誠的模樣,滿是對新歲的祈願與敬畏,希望灶王爺能在天庭美言幾句,護佑一家新歲平安、豐衣足食。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遠處偶爾傳來幾聲鞭炮聲,在寂靜的夜裏格外響亮。屋內溫暖如春,燈光柔和,一家人圍坐看電視、嘮家常,嗑著瓜子,分享著過去一年的點點滴滴。孩子在一旁嬉笑玩耍,手中拿著新得的玩具,眼中閃爍著快樂的光芒。窗外,寒星點點,與屋內的溫馨燈火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北方小年的祥和畫卷。
北方的小年,是歲月長河中沉澱下來的文化珍寶。它以質樸的儀式、溫暖的團聚和濃濃的煙火氣,慰藉著人們的心靈,讓人們在寒冬中感受到家的溫暖與親情的珍貴。在這一天,舊歲的尾聲與新年的序曲交織,傳承著千年的民俗風情,孕育著新春的希望與生機,讓人滿懷憧憬地邁向新的征程,迎接那即將敲響的新年鍾聲,開啟又一輪四季的輪回與生活的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