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能源兗礦能源興隆莊煤礦將信息化和智能化融入標準化工作,積極試驗應用信息係統和智能裝備,探索建立行業標準,實現智能化和標準化工作“雙促進雙提升”。
采煤智能化 自動化率超90%
該礦持續推進智能化改造,采煤智能化工作麵建立遠程一鍵啟停、自動記憶割煤、自動截割三角煤、跟機移架、時序自動放煤“五步”運行標準流程,工作麵自動化率達到了90%以上。掘進智能化工作麵基於“全站儀+雙慣導+無人截割”控製係統,按照“自動掃底、自動截割、自動刷幫、自動清底”“四步”運行標準流程,實現截割全過程無需人工幹預,單排截割時長控製在17分鍾,極大地提升了作業安全性和效率。為了進一步提升工作環境,應用了“長壓短抽”通風除塵係統。該係統的應用,使得現場實測除塵率達到了95%,有效降低了作業現場的粉塵濃度,為掘進智能化裝備的穩定運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也為作業人員提供了更加健康的工作環境。
智能化轉型 AI賦能安全監管新格局
該礦緊跟時代步伐,通過萬兆骨幹傳輸網絡和生產雲平台,成功實現了數據的高速、安全傳輸與存儲,為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和智能管理手段。積極構建了一套全麵的安全生產技術管控平台,將各專業的數據進行整合,有效打破了數據孤島現象,使礦井內的各類信息得以實時共享,為管理層科學決策提供了精準的數據依據。部署一係列先進的監測監控係統,包括安全監控、人員位置監測、礦壓監測以及水文監測等。這些係統能夠實時掌握井下環境、人員分布及設備狀態等綜合信息,確保一旦發生異常,能夠迅速響應並采取有效措施。創新性引入了AI圖像模型技術,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的智能檢索03manbetx 。通過運用視頻反“三違”的方式,有效地製止了違章行為,實現了AI智能技術對崗位作業全過程的監督管控。這一舉措不僅讓“上標準崗、幹標準活”成為了常態,更有力推動了安全監管由傳統的人工監管向智能化管理的轉變,為職工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加堅實的保障。
打造數智化“指揮地圖” 提升標準化建設水平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該礦成功構建了基於GIS公共服務平台的數智化“指揮地圖”。該平台通過集成基礎圖紙和數據共享功能,實現了多專業之間的橫向協同繪圖,有效打破了傳統采礦作業中存在的信息壁壘。GIS公共服務平台的核心在於其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和高效的信息共享機製,實現對采煤工作麵三維地質模型和掘進工作麵進尺的實時動態管控。任何生產數據的更新都能自動獲取並反映在係統中,從而避免了因圖紙版本不一致或數據不統一而造成的混亂。幹部職工根據實時更新的生產數據及時調整作業方案,采取更為科學的管理措施,提高了決策的準確性和響應速度,提升了礦井的標準化水平,為礦井安全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