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的樟木箱上,總放著一個紅漆斑駁的針線盒。那是奶奶的寶貝,也是我童年最著迷的玩具。
針線盒是爺爺年輕時用上好的紅木打的,四角包著黃銅,盒蓋上雕著纏枝蓮紋。年深日久,紅漆剝落處露出木頭的本色,銅飾也蒙上了一層溫潤的包漿。打開盒蓋,裏麵整整齊齊地碼著各色絲線,像一道小小的彩虹。奶奶總說,這些線都是她的"兵",隨時待命。
記得那個雨天,我貪玩把新做的褲子刮了個大口子。奶奶戴上老花鏡,從針線盒裏取出頂針,穿針引線時,銀針在昏暗的屋裏閃著微光。她的手指粗糙卻靈巧,針腳細密勻稱,像是在跳舞。補好的褲子不但看不出破綻,還在破口處繡了一朵小小的梅花。"補衣服要用心,"奶奶說,"就像對待一個人。"
針線盒裏還藏著許多小秘密:一顆磨得發亮的玻璃珠,是奶奶小時候跳房子贏的;一枚銅錢,是太姥姥留下的;幾粒紅豆,是爺爺從外地帶回來的。每一樣物件,都有一段故事。我最愛聽奶奶講這些往事,她的聲音輕柔,像春日的細雨,滋潤著我幼小的心靈。
如今,奶奶的頭發已經全白了,但她的針線活依然那麼利索。每次回家,我總能看到她坐在藤椅上,就著窗外的光線縫縫補補。針線盒靜靜地躺在她的膝頭,像一個忠實的老朋友。我常常蹲在她身邊,看她靈巧的手指穿梭,聽她絮絮地說著家常。
這個針線盒,承載著太多溫暖的記憶。它不僅是奶奶的寶貝,也是連接我們祖孫三代的紐帶。每當打開它,那些細密的針腳裏,仿佛還能看見奶奶年輕時的模樣,看見她為家人縫製衣裳時的專注神情。這份愛,將永遠溫暖著我的生命。(趙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