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全員開展“過好緊日子”的濃厚氛圍下,霄雲煤礦牢固樹立全局“一盤棋”思想,進一步樹牢精打細算意識,不斷健全完善成本管理長效機製,從源頭入手,環環相扣,通過智能化建設、內部市場化和精細化管理,想方設法降成本、提效益,堅決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
源頭上“控”,在智能化增效上下功夫。該礦把握智慧礦山建設最前沿,按照裝備升級“壯骨”,智能化建設“強腦”的工作思路,構建大係統無人化、分散係統集控化的控製模式,集成眾多生產和安全監測類係統。推動礦井實現實時化監測、自動化控製、信息化管理、協同化服務、智能化決策。以5個控製中心平台為基礎,通過組建萬兆環網,實現井下WIFI6無線網絡全覆蓋。打造了以“華為私有雲”為數據中心,融合通信“一張網”,鏈路接入為基礎,高度集成化的智能化礦山數據係統,以綜合管控平台和“掌控霄雲”APP移動平台為終端,將裝備智能升級和礦井安全高效生產有機結合,成功打造了高效、統一、穩定、實用的智能綜合管控平台。按照裝備升級“壯骨”,智能化建設“強腦”的工作思路,我礦積極構建大係統無人化、分散係統集控化的控製模式,集成了18個生產類係統和16個安全監測類係統,實現安全生產關口前移。
執行中“嚴”,在精細化管理上下功夫。該礦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加強宣傳思想工作,引導廣大職工牢固樹立成本意識,圍繞提煤質、降成本、增產量等關鍵環節,嚴抓細管,統籌協調,嚴把材料計劃關與審批關,嚴格控製各基層單位月度材料消耗總量,對主要材料和配件嚴格審批發放,嚴禁材料超預算發放,從源頭上實現管控,降低生產成本。製定下發《霄雲煤礦生產歸口材料管理製度》、《霄雲煤礦生產歸口材料精細化管理規定》,進一步加強材料現場監管力度,以材料、設備使用過程中的監控為重點,安排專人每天進行兩次上井物料盤點,充分利用霄雲礦企管職能科室升井物質管理群,對材料消耗實行跟蹤管理,提高材料的複用率,並建立現場材料使用台賬,堅決杜絕材料丟失和重複性投入;在“抓大管小”原則下,重點監督井下物資使用和管理情況以及工程返工造成的隱性浪費等。對於工程返工方麵,通過加強前期規劃和過程監督,工程返工率降低了約15%,減少了隱性成本的支出。2024年,提前完成全年降本增效目標1.75億元。
過程中“管”,在內部市場化上下功夫。該礦全麵推進內部市場化建設,將市場機製、價值規律融入生產經營全過程,實行全成本要素考核,按市場要素進行分配,激發了全員降本增效的積極性。製定下發《《零星工程施工計件工資管理辦法》,在市場化價格機製調控下,進一步理順各級單位的利益分配關係,將價格激勵機製凸顯出來,做到服務圍繞生產轉,充分盤活企業內部人力資源,激活人力資源潛能,提高人力資源工效,切實做到以量計資。促進廣大幹群學會算成本賬、算效益賬,勞動效率大幅提升。
實踐中“推”,在科技賦能上下功夫。該礦堅持高效、智能發展方向,努力形成“大膽想、精準用、容失敗”的創新機製,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從細小環節入手,以“小改小革”為突破點,引導廣大職工立足崗位、創新創造,為礦井安全高效生產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注重“四新”技術運用,構建“校企合作”“懸賞揭榜”“金點子”“課題攻關”四位一體創新服務平台。聚力破解礦井發展瓶頸,在攻堅克難中實現新突破。改善井下勞動環境,建成礦井全風量降溫係統,將副井筒進風空氣溫度下降了約20攝氏度,同時能夠起到空氣除濕效果,顯著改善了井下工作環境。開展“遠距離可編程噴漿機器人”“水泥發泡技術”相關研究,提高老巷充填效率,降低過老巷充填成本75%。減輕職工勞動強度,實現減員提效。
下一步,霄雲煤礦將進一步加強精益化管理工作落實,堅持以安全生產為前提,加大控製力度,認真總結經驗、分類指導、抓住重點、完善製度,築牢發展根基;堅持以質量效益為中心,提高效率效益;堅持以精細化管理為主線,深挖發展潛力,保持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為集團公司打造千億級集團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