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歌為媒,唱響美好的明天
以歌為媒,唱響美好的明天 龍口作家協會 張誌明 在山東龍口礦業集團龍海社區物業三樓會議室,每周一下午時,陣陣歌聲從會議室飄來。這是龍礦集團退休老同誌組建“紅朝陽合唱團”成員在歌唱。目前,全團近三十人,從84歲到65歲的老同誌都成為了“歌手”在團長王梅娟的組織帶領下,他們以歌為媒,唱歌讓老同誌又激發了生活的信心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老心不老,歌聲把精氣神帶回了當年,讓夕陽下的熱血再次奔放。合唱團有位王麗萍老師,既是指揮家又是熱心的藝木指導。從退休後積極的參加各項活動,太極,合唱指揮和教歌。每次練歌她都一心一意,一高一低的認真的教,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和苦累,為把老同誌教會教好教出高手,她恨不能的把自己所掌握唱歌技巧全部教給大家。特別是參加重大活動,“五一”、“七一”、“十一”、“元旦”。她更是嘔心瀝血全身投入到指揮上。一次不行,二次不行,在她不斷的糾正下,使合唱團有了新的飛躍。每次參加活動都得到領導和群眾的讚揚,一個三十人的普通合唱團,唱出了藝術團的水平,這與王團長王指揮的辛勤奉獻勞動是分不開,這也是取得成功的所在。 合唱是基礎,由合唱變二部重唱是升華。普通的合唱是大眾聲,二部合唱是藝術的體現,也是優美歌聲旋律嘹亮點的所在。二部合唱難在結合的部位,早了不行,慢了不行,必須把握住要點上,使歌聲優雅動聽,否則,聽不到美的歌聲。兩位領導為使合唱團達到高水平,經常商討合唱的技巧。是男聲先唱,還是女生先唱?男生唱到哪個段落,女生再接唱,女生唱到哪個段落,男生再接上唱,到了關鍵點共同爆發出響亮的歌聲,達到歌聲與旋律優美的效果。 平常你看合唱團的演出,歌聲很好聽,可你不知台下苦練功。王麗萍老師為讓男同誌發音響亮吐字清正,反複指導練習。為讓女同誌改掉家鄉音,她親自示範發音,讓清純的美音保證了不走音。合唱團能有今天的成功與王團長王指揮是分不開的。“鑼鼓聽聲,指揮在手”音樂旋律優美需要藝人的指點。合唱團的歌聲已經在社區的藍天上留下美名之聲。 退休的老同誌能參加合唱團是一大幸福。唱歌可以使人更健康。專家講:唱歌可以使肺氣量擴大,對肺好;吸氣進入丹田,對全身好;吸入氧氣充足,對心髒大腦好。唱歌不僅流淌著豐富的情感與力量,更是閃耀著對生活的熱愛與人生健康的追求。這也是讓退休老同誌的生活變的更有活力。合唱團唱歌不僅是為唱歌而唱歌,同時也是為自己增添了精神財富,一首好歌激勵每個人的心血,也激勵著聽歌人的夢想,無論在什麼年代,一首好歌可留傳多年,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退體後有幸參加了合唱團,相比較一些同齡老人就不一樣了。特別是一些老人無事可做,拿個馬紮子小板凳就在南牆下曬太陽,黑棉襖黑棉褲連鞋也是黑色的,偶爾的幾個人打打樸克,經常是為出錯一張牌而動粗,結果是不歡而散。下象棋的老人,也為悔棋爭論不休,大動肝火。這些現象發生不多,但相比較還是唱歌好,高高興興,歡歡樂樂的唱,沒有高低之爭,隻有愉悅的心情。這也是退休人員新生活的一個熱點,退休生活沒有終點,隻有加強對生命活力的追求和熱愛,才能讓生命之源有動力。唱歌能使人忘掉了年齡,忘掉了煩腦,忘掉了一些不愉快的事。唱歌讓退休老人又有了新旅程。最後送老同誌幾句話:老來花開又一回,心理年輕人不老,樂觀就是忘憂草,活出精彩樂消遙。老同誌沒事就唱唱歌吧。可以一個人去樹林或沒有人的地方,放開嗓子來兩聲就行。 張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