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喚醒你的不一定是第一縷晨光,可能是熱氣騰騰的“硬早點”。“硬早點”不是刻板印象中的手把肉或者一碗具有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奶茶,而是一籠皮兒薄餡兒大的燒麥外加一壺磚茶。
說起燒麥,還有不少有趣的小故事。相傳在早年歸化城(如今的呼和浩特),一家哥倆經營的包子鋪生意慘淡。一日,一位老者傳授給他們特殊的 “捎賣” 製法,將麵皮擀得極薄,裹上餡,頂端不封口,狀似石榴嘴,再上籠屜蒸熟。哥倆依言而行,這新奇吃食廣受青睞,眾人紛紛口稱 “捎賣,捎賣”,久而久之便成了如今的燒麥。另有傳聞,康熙微服出訪歸化城時,腹中饑餓,偶然吃到燒麥,大為讚賞,回宮後仍念念不忘,這使得燒麥聲名遠揚。
從食物本身特性來講,燒麥多為羊肉大蔥餡、純羊肉餡等,薄皮大餡,既能提供適度飽腹感,開啟活力一天或成就愜意餐食,又不會過飽讓人不適,而茶能化解燒麥的油膩,燒麥的醇厚又反過來增添喝茶的韻味,二者相互映襯,口感絕佳。
走進多年的燒麥老店,第一件事招呼老板,“羊肉大蔥蒸一兩,煎一兩,再拿壺茶。”找個空地坐下,找兩個杯子,先喝杯茶,暖暖身子,不過一會工夫,羊肉大蔥的燒麥已經上桌。
燒麥一定要大口大口吃,薄皮大餡,一口咬下,羊肉的鮮香如決堤的潮水般洶湧而出,在口腔中肆意蔓延,那股熱乎勁兒瞬間驅散了清晨的微寒,讓人周身暖暢。羊肉的油脂被巧妙地包裹其中,增添了豐腴的口感,卻絲毫不覺油膩,反而是越嚼越香,回味悠長。
燒麥,不僅僅是一頓早餐,它是草原風情在舌尖的舞蹈,是家鄉味道的深情呼喚,更是每一個內蒙人心中最溫暖、最妥帖的晨之慰藉,讓新的一天,從這鮮香四溢中昂揚啟程。它承載著民俗風情與生活記憶,成了深入人心、煙火氣十足的飲食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