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筆繪就魅力的龍口文學之城
記者:白曉光 蓸曉萍
2025年2月20日,山東省電影局下發文件,正式批準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龍口作協主席高潤光先生創作的電影劇本《血點二龍山》的拍攝許可,由此,龍口作為江北文學第一縣(市)、全國百強縣的龍口市,進一步得到了各方麵的認可,在創新發展、勇於突破的過程中,有龍口作協253名會員的筆墨春秋,有全體作家的筆耕不斷、奮筆描繪下,美麗的龍口以全新麵貌展現在人們麵前。
在全國百強縣的名單中,龍口的文學天空燦爛無比,龍口的人文景觀在作協會員的努力下,用心觀察生活,書寫美好的當下,爭做心懷憧憬的“追光者”,做篤定執著的“堅守者”,做奮勇拚搏的“開拓者”,做腳踏實地的“踐行者”,全體會員采寫的每一篇作品,呈現出激昂慷慨的“奮進經曆”,每一篇作品都呈現出 指引航程的“燈塔”,每一篇作品都呈現出啟迪心靈的“明燈”,每一篇作品都呈現出持續譜寫大美龍口的“壯麗史詩”。
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底色,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亮點與輝煌。龍口作協不斷突破自我,成就了不凡的業績,全國首部以鄉村振興為題材的電影《鄉村裏的都市》,於去年3月13日和12月22日,兩次在中央電視台播出,並在全省各院線影院放映,產生了較為深遠的社會影響,市委主要領導給予了高度評價。《煙台日報》《齊魯晚報》《大眾日報》《今日頭條》等媒體先後發表了三十多篇報道及影評,高度肯定了龍口這部鄉村振興的電影。這部電影不僅為龍口市爭了光,也為煙台市、山東省帶來了榮譽。
樓上看山,城頭望雪,燈下對月,舟中賞霞。龍口是一座美麗的城市,這裏依山傍海,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數百名作家飽含對家鄉的熱愛,飽含著對美好明天的向往,用創新思維描繪發展藍圖,執著追求卓越,不斷超越自我,精品工程實現了新的突破,一批有影響的作品在全國不同層次發表,一些文章作品在《人民日報》《當代》雜誌,《十月》《中國文學》《中國文學報》等報刊發表了多篇反映龍口兩個文明變化的散文、詩歌、報告文學,並有多篇作品在全國、全省獲得獎勵,保持了江北文學第一縣(市)的美譽;
“新階段、新格局,新發展、求突破。龍口作為全國百強縣,文學的天空依然燦爛。因為龍口的作家知道:隻要我們明確目標、踏踏實實地謳歌生活,細心觀察美好的世界,就沒有幹不成的事、幹不好的事。今天的龍口作家,用手中的筆,詮釋了“好人之城、魅力龍口”的內涵,一批龍口好人、道德標兵,在作家手中,傳向了全國,叫響了龍口品牌。作為一名作家,一方麵,定期到鄉下采風,尤其是到全國文明村尹村采風的同時,還組織了送文化下鄉,受到村民的歡迎,《今日龍口報》《煙台晚報》今日頭條網,龍口電視台給予了專題報道。
龍口的作家、文學愛好者,他們心懷大愛,筆尖輕舞,起筆描繪“好人之城”龍口的夢想,彙聚了文學的力量;他們懷揣夢想,星夜兼程,伏筆寫下“魅力之城”春天的希望,探索未至之境;他們心向遠方,義無反顧,投筆奔赴“好人之城”火熱的生活,書寫最美的篇章。
龍口既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又是一座巨大的文學寶庫!龍口作協全體會員,在文學創作過程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出版了《龍口作家報》150期,發表了一百多萬字作品;編輯出版了《龍口作家》雜誌7期,用實力印證了“江北文學第一縣”的品牌。
作為一名有責任感的作家,在弘揚先進文化、倡導社會新風方麵,龍口作協有了新的突破。各級媒體先後報道並肯定了龍口作協用堅定的行動詮釋責任擔當、用不懈的努力點燃奮鬥激情的工作業績。用實力見證了每一名作家在百強縣中的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是因為,龍口朗朗晴空如洗,陽光當空而瀉,滿山遍野,美豔絕倫,花海一片。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龍口作協在以主席高潤光的引領下,在應對挑戰方麵有定力,在推動創新方麵有活力,在出精品方麵有實力,尤其是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5年征文活動中,龍口作協有14篇作品在不同層次征文比賽中獲得獎勵,其中,姚玉安同誌參加中國散文協會舉辦的散文征文比賽,獲得唯一“佳作獎”。通過全體作協的努力,讓龍口文學的天空更加群星燦爛。
今天的龍口作家協會,如一縷春風,消融冰雪,潤物無聲,凝聚愛心能量,散發有溫度的作品;如一抹暖陽,以責任大愛謳歌民生,以優秀的作品服務共鑒美好,讓無力者有力,讓有力者前行。
文學的力量在於守護民生,傳遞溫暖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豐富、生動、動人的作品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更是創作空間的正能量。今天,我們在見證和記錄下,凝聚力量、踔厲奮發、篤定前行,更好地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這是因為:總有不期而遇的溫暖,讓我們感動,心懷陽光;總有驚鴻一瞥的風景,讓我們感歎,入眼難忘;總有心有靈犀的故人,讓我們感懷,值得擁有。
日子不緊不慢地走著,滑落了青春,也氤氳了韶華。生活不鹹不淡地過著,染霜了鬢角,也淡化了心境。腳步不高不低地踱著,經曆了風雨,也扛過了苦難。我們跟隨著龍口作家協會的腳步,帶著夢想和信心,不負春光與時行。
本網記者: 白曉光
今日龍口報記者:蓸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