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喧囂中,車水馬龍如潮水般湧動,街頭的景象總是熱鬧非凡。可就在這樣的熱鬧裏,有一位老人,像一幅褪色的舊畫,安靜地存在著。
老人總是坐在街邊的角落,身旁放著一個破舊的小紙箱,裏麵是一些手工編織的小物件,有精巧的竹籃、可愛的草編小動物,每一件都凝聚著他的心血。他的頭發花白而稀疏,臉上的皺紋如刻進歲月的溝壑,深邃且滄桑。他的眼睛渾濁卻透著溫和,安靜地看著街頭的人來人往。
我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一個午後。陽光熾熱,行人匆匆,都在躲避著暑氣。他卻坐在那裏,手中不停地編織著,仿佛周圍的炎熱與他無關。我走近,蹲下身子,拿起一個草編的動物,那細膩的紋理,靈動的造型,讓我驚歎。老人抬起頭,衝我笑了笑,幹裂的嘴唇微微張開:“喜歡就拿著吧,不貴的。”他的聲音沙啞,帶著歲月的痕跡。我付了錢,和他攀談起來。
他說他年輕的時候是個手藝人,靠著這門編織的手藝養活了一家人。後來,孩子們都去了遠方,城市也變得越來越陌生,高樓大廈代替了曾經的小巷。他不願閑著,就想著在街頭賣賣這些手工品,一來打發時間,二來也能給自己找點事情做。“我這手藝,不能丟啊,可現在願意學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他的眼神裏閃過一絲落寞。
從那以後,我時常會在街頭看到他。有時他會和旁邊賣水果的攤主聊聊天,臉上洋溢著質樸的笑容;有時他隻是靜靜地坐著,看著天空,不知道在想些什麼。有一次,天下起了小雨,行人都匆忙地找地方躲雨。老人不緊不慢地收拾著他的小物件,準備離開。這時,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孩子路過,孩子被老人的草編玩具吸引,哭鬧著想要。老人停下動作,把一個草編的小馬遞給孩子,說:“拿去玩吧,不要錢。”年輕媽媽連忙道謝,要給錢,老人卻擺了擺手:“孩子喜歡就好,錢不錢的,不重要。”那一刻,我看到老人身上閃耀著一種純粹的善良。
在這繁華的街頭,老人就像是一個時光的守望者。他守著自己的手藝,守著過去的回憶,也守著內心的那份寧靜與善良。他的存在,讓這個快節奏的城市有了一絲溫暖的慢調,提醒著人們,在追逐未來的時候,不要忘記那些沉澱在歲月裏的美好與溫情。(盧少帥)